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50685
  • 作      者:
    (美)拉尔夫 S. 格雷科,(美)弗里茨 B.普林茨,(美)R.莱恩·史密斯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适合作为大专院校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参考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可借此书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以拓展视野、开启思路。
展开
内容介绍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是由三位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尔夫·S·格雷科、弗里茨·B·普林茨和R·莱恩·史密斯合著,对纳米技术在医学生物领域的应用原理及最新的发展动向和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分为21章,内容囊括了生物材料的发展史,生物体对外来材料的宿主反应,有机体中所涉及的纳米级结构,微机械力传递,生物矿化晶体的形成,分子马达的产生及操纵,DNA电解质行为等。《生物系统纳米技术》最大特色是介绍了纳米技术将在临床、外科手术、干细胞、组织工程、微生物膜、小动物模型活体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相对应的纳米技术的基础知识。《生物系统纳米技术》还用两章的篇幅介绍了如何关联纳米结构、纳米计算与DNA结构的模拟,及如何跨越性地将一种新理念发展成为商业化的产品并应用到临床上的各个阶段。
展开
目录
译丛序言<br>译者前言<br>原著前言<br>第1章 生物材料:历史回顾与当今的发展方向<br>1.1 引言<br>1.2 历史背景<br>1.3 第一代生物材料(1950~1960年)<br>1.4 第二代生物材料(1970~2000年)<br>1.5 第三代生物材料(2000年以来)<br>1.6 总结<br>参考文献<br>第2章 植入装置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br>2.1 免疫系统概述<br>2.2 宿主对植入装置引起的免疫应答<br>2.3 纳米科技和免疫系统<br>2.4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3章 纳米生物技术<br>3.1 引言<br>3.2 以自然为师<br>3.3 DNA纳米技术<br>3.4 纳米颗粒<br>3.5 未来之路和商业思考<br>参考文献<br>第4章 测量活细胞内跨膜离子流的下一代传感器<br>4.1 引言<br>4.2 背景<br>4.3 纳米探针和纳米尖表征<br>4.4 探针阵列<br>4.5 纳米探针测量的潜在影响<br>4.6 总结和展望<br>参考文献<br>第5章 细胞结构的合成<br>5.1 引言<br>5.2 组织和器官的多维结构<br>5.3 细胞图案成形<br>5.4 人工生物装置<br>5.5 高级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微加工<br>5.6 图案成形细胞降解聚合物结构合成<br>5.7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6章 细胞机械传导<br>6.1 引言<br>6.2 细胞的机械刺激<br>6.3 细胞探测机械刺激<br>6.4 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回应<br>6.5 总结<br>参考文献<br>第7章 纳米构筑.纳米计算.纳米技术和DNA结构<br>7.1 引言和背景<br>7.2 DNA及其相关结构<br>7.3 动力学和计算系统概览<br>7.4 数据表示法, 流动模型和生物系统里的动力学<br>7.5 结论和展望<br>参考文献<br>第8章 单分子光阱研究和分子马达中的肌球蛋白家族<br>8.1 引言<br>8.2 肌球蛋白<br>8.3 肌球蛋白的早期研究<br>8.4 单马达光阱试验<br>8.5 肌球蛋白II<br>8.6 肌球蛋白V<br>8.7 肌球蛋白VI<br>8.8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9章 生物矿化:纳米技术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br>9.1 引言<br>9.2 晶体形核<br>9.3 晶体生长<br>9.4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10章 DNA中高分子电解质的行为——自组装的环形纳米颗粒<br>10.1 引言<br>10.2 环形DNA纳米颗粒:实验观察<br>10.3 “反荷离子凝聚”与“凝聚”<br>10.4 什么是“半柔性高分子电解质”,它们是如何成环的<br>10.5 颗粒团聚<br>10.6 总结及生物纳米技术的意义<br>参考文献<br>第11章 医学与外科中的微米和纳米机电系统<br>11.1 引言<br>11.2 材料科学<br>11.3 特殊疾病的显微技术<br>11.4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12章 活体中的分子和细胞过程的成像<br>12.1 引言<br>12.2 基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成像技术的进展<br>12.3 已有的和新兴的活体分子分析技术<br>12.4 用于活体基因表达模式成像的报告基因<br>12.5 染色剂和试剂:量子点<br>12.6 结论与展望<br>参考文献<br>第13章 组织工程和人造细胞<br>13.1 引言<br>13.2 人造细胞作为单元结构<br>13.3 人造细胞原型和设计思路<br>13.4 人造细胞作为脂质体<br>13.5 人造细胞和纳米结构膜体系<br>13.6 红细胞替代品<br>13.7 安全性<br>13.8 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br>参考文献<br>第14章 人造器官和干细胞生物学<br>14.1 引言<br>14.2 干细胞能力<br>14.3 胚胎干细胞<br>14.4 成体干细胞<br>14.5 间质干细胞<br>14.6 造血干细胞<br>14.7 神经干细胞<br>14.8 干细胞微生态环境和组织修复<br>14.9 基体材料依赖性的分化<br>14.10 纳米技术和支架结构<br>14.11 总结及展望<br>参考文献<br>第15章 微生物膜<br>15.1 引言<br>15.2 微生物膜的普遍特性<br>15.3 微生物膜的性质<br>15.4 结论<br>参考文献<br>第16章 应用于心脏病学与心脏外科术中的纳米生物学<br>第一部分:应用于诊断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br>16.1 血管形成的分子成像<br>16.2 细胞的成像<br>16.3 人造分子受体<br>16.4 流动加速度传感器<br>16.5 在治疗学上的应用<br>16.6 基于DNA的纳米机器人<br>16.7 血管形成辅助设备<br>16.8 呼吸细胞<br>16.9 凝血细胞<br>第二部分:纳米生物学与纳米技术在心脏和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br>16.10 应用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技术<br>16.11 体外循环/冠状流的恢复/再灌注.游离基.有毒氧以及有前途的纳米技术的应用<br>16.12 纳米技术在外伤/出血/心脏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中的应用<br>16.13 纳米技术与大动脉手术<br>16.14 人造心肌的组织工程/心肌恢复的干细胞移植与纳米生物学<br>参考文献<br>第17章 纳米技术应用于血管病研究<br>17.1 引言<br>17.2 血管病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br>17.3 血管生物传感器<br>17.4 血管病纳米治疗传递系统<br>17.5 引导性重塑:动脉血管工程实例<br>17.6 从血管生成到脉管生成<br>17.7 生物活性血管内支架<br>17.8 结束语<br>参考文献<br>第18章 纳米技术和癌症<br>18.1 引言和定义<br>18.2 细胞的研究<br>18.3 诊断<br>18.4 成像<br>18.5 治疗<br>参考文献<br>第19章 器官移植中的纳米技术<br>19.1 引言<br>19.2 移植微阵列<br>19.3 人造器官<br>参考文献<br>第20章 跨越鸿沟:新纳米技术医疗设备的普及<br>20.1 引言<br>20.2 新技术普及的阶梯<br>20.3 Norian公司<br>20.4 总结<br>参考文献<br>第21章 通向无限小的路<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