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34845
  • 作      者:
    卞毓宁主编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以社会审计为侧重点,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阐述了审计基本原理与实务。《审计学原理与实务》注重吸收、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充分考虑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力求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展开
内容介绍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以社会审计为侧重点,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阐述了审计基本原理与实务。以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指南,以及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指南为基本依据,将风险评估的思想深入贯穿于各个业务循环的审计实务之中。《审计学原理与实务》共18章,主要阐述审计的发展和审计理论结构、审计规范、审计过程技术方法、审计证据和底稿;审计计划、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各个循环的审计实务;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特殊目的审计实务及对舞弊的审计;审阅实务、其他鉴证实务及相关服务实务。《审计学原理与实务》注重吸收、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充分考虑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力求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审计学原理与实务》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含税收)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证券监管和银行监管、税务稽核等相关实际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自学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据《周礼》记载:“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即皇帝家里的开支,都要受到司会的检查。司会标志着中国古代内部审计的产生。秦朝时设立“少府”,掌管皇室的内部审计大权。唐朝时,财政收支报表的内部稽核制度已达到相当严密的程度,即由户部所属度支审核全部的现金出纳报表和实物出纳报表,然后再报给独立于户部之外、隶属于刑部的比部进行外部审计。我国封建王朝的各个朝代均设置了主管皇室收支审核的内部审计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些大型企业沿用解放区的内部审计方法。后因照搬苏联模式,取消了内部审计。1983年国家审计署开始规划内部审计工作,培训内部审计人员。1984年在一些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1985年发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推动了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1987年成立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95年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对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2003年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9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4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工作。
    2.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
    国外内部审计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以前,封建领主的领地内的审计,教庭内的审计,以及庄园内的审计都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近代内部审计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属公司日益增多,如聘请外部执业会计师进行审计花费较大,于是就安排本企业有经验的会计师对下属公司进行内部审计。1844年英国颁布《公司法》规定在企业内部实施公司监事审计。1875年德国的克普鲁公司实行了内部审计制度。19世纪末美国从铁道部开始实行内部审计,然后扩展到.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1934年美国颁布了《证券法》,从立法角度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
二、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学的理论结构
一、审计的定义及分类
二、审计学理论结构
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审计监督体系及审计规范
第一节 审计监督体系
一、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
二、审计监督体系内各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 政府审计组织与政府审计规范
一、政府审计组织及职责权限
二、政府审计规范
第三节 内部审计组织及内部审计规范
一、内部审计组织及特征
二、内部审计规范
第四节 民间审计组织及职业道德规范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类型
二、注册会计师协会
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四、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二、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第六节 审计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政府审计组织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审计过程和审计技术方法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政府审计的目标及内部审计目标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三、认定
四、具体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过程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第三节 审计技术方法
一、审计方法体系
二、实质性审计方法
三、审计抽样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三、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审计程序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审计计划
第一节 审计计划概述
一、审计计划的内容
二、审计计划的编制步骤
三、审计计划的指导、监督、复核及其修订更改
四、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第二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定义
二、对重要性定义的理解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四、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五、如何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六、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七、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八、评价错报的影响
第三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模型
二、重大错报风险
三、检查风险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评估程序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一、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和风险评估程序
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二、内部控制要素
三、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评估
四、在业务流程层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第四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二、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
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
三、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控制环境对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五、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六、判断财务报表的可审性
七、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八、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九、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第五节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一、就内控重大缺陷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二、就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与治理层的沟通
第六节 审计工作记录
一、记录内容
二、记录方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风险应对
第一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及举例
三、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
第二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
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三、进一步程序的性质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第三节 控制测试
一、控制测试的含义
二、控制测试的要求
三、控制测试的性质
四、控制测试的时间
五、控制测试的范围
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
一、实质性程序的含义
二、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总体要求
三、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
四、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五、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六、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凭证记录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凭证记录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和主要凭证对应表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内部控制
二、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四、控制测试
五、进一步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第三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一、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程序
二、其他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第四节 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二、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的实质性测试
一、应收票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二、应交税费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程序
四、销售费用审计程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凭证记录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与凭证记录对应表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二、了解和描述采购付款循环的关键控制
三、评估采购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控制测试
五、进一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三节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测试
一、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二、了解和描述固定资产循环的关键控制
三、初步评估固定资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控制测试
五、进一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四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五节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六节 其他相关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一、预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二、工程物资的审计
三、在建工程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五、应付票据实质性程序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生产及存货循环审计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凭证记录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
……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第十五章 特殊审计领域
第十六章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第十七章 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第十八章 相关服务业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