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临床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745097
  • 作      者:
    杨文明,蔡永亮主编
  • 出 版 社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全书由总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脊髓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偏头痛、失眠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二十二个章节组成。总论介绍了中医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病证及治疗方法;其余各章按照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保健、现代研究等栏目编写,重点突出临床实用性、科学性。特别对我科重点病种如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和脑血管病等在中医证候特点、病机演变、临床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1.针刺治疗研究近年来对针灸的治疗有了新的理念.首先是分期治疗,据此来确定不同阶段的不同治疗方法。但对于具体的分期,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金泽等按孙申田教授的临床经验,将面瘫分为3期:初期亦称为急性期,发病在1~15d;中期亦称恢复期,发病15d至3个月;末期亦称后遗症期,病程在3个月以上。根据其病程症状将面瘫分为4期,即前驱期、发展期、静止期及恢复期。前驱期为面瘫出现前的临床症状期;发展期为面瘫出现后1~7d;静止期为面瘫出现后7~14d;恢复期为面瘫出现14d后。管遵惠等则将面瘫分为发病期(开始发病至10d内)、稳定期(病情相对稳定,时间在发病后10~15d)、恢复期(在发病后15-25d)、后遗症期(1个月后尚未恢复者)。其次是针刺治疗时机,多数认为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应该是发病的早期,即急性期,这与传统治疗相悖。而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急性期可否针灸治疗。而在于面瘫急性期能否在患部进行针刺或用电针。方氏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d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d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概率。有人认为早期面瘫不宜在面部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采用灸法可达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但都是根据疾病的分期来选择穴位、手法等。再次,注重辨证论治.根据风寒、风热等证型不同而选穴,多采用针刺主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配穴方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br>第二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r>第三章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br>第四章  急性脊髓炎<br>第五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r>第六章  脑梗死<br>第七章  脑出血<br>第八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br>第九章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br>第十章  结核性脑膜炎<br>第十一章  多发性硬化<br>第十二章  帕金森病<br>第十三章  肝豆状核变性<br>第十四章  癫痫<br>第十五章  偏头痛<br>第十六章  失眠症<br>第十七章  抑郁症<br>第十八章  阿尔茨海默病<br>第十九章  血管性痴呆<br>第二十章  脑性瘫痪<br>第二十一章  重症肌无力<br>第二十二章  多发性肌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