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29340
  • 作      者:
    汪思源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快节奏的生活中,现代人经常忽视身体状况,久而久之病痛、早衰、心理亚健康等等问题都来了。其实早些关注自己的身体,就为生命增添多一点健康筹码。
    人体自愈力,是普通人日常养生的关键点。因此,我们都需要一本全面指导自己认识身体、保养身体的养生书。《身体里住着个神医:唤醒身体神奇自愈力》紧紧围绕自愈力——“身体里的神医”开讲,荟萃了中医养生学精妙理论和现代自愈疗法,讲解简明易懂,大量的日常基本保健法很容易运用。更重要的是,读过之后,会发现自己不觉间纠正了很多错误认识,开始自觉地改善习惯、利用自愈力来呵护自己了。
展开
作者简介
    汪思源,著名中医专家,从事中医研究工作数十年,在临床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将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融合,结合丰富的医疗经验与养生心得,总结了一整套方便实用的保健法,深入浅出讲解日常养生之道。
展开
内容介绍
    身体里存在着一个天然而神奇的自愈系统,求医用药不过是为自愈力创造条件、争取时间,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现代人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缺少运动,健康隐患不可不防。结识身体里的神医,看懂和服从他发出的健康指令,开发身体天然药田,就能轻松养生、快乐生活。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从骨骼、经络、肌肤、体液、情志、五官、呼吸、饮食、睡眠、性爱十大药田开讲,全面地介绍了自愈力对人体的作用。并以传统中医学的精华理论贯穿其中,提供了一整套简便实用的日常保健大法,指导读者自己动手,祛病健身。语言通俗易懂,作者注重引导读者纠正医疗误区,培养保健意识,呵护身心健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身体里的神医——人体的自愈力
    
    生命降生时,一位“随身医生”就在我们身体里安家落户了,体内的每一处器官,每一种分泌物都是他信手拈来的好药材。生活中,小毛病往往不需吃药就能好,疑难杂症自然痊愈的例子也不鲜见,这就是“神医”在自行诊断、开方配药,为我们祛病保健康。在医学上称其为自愈力。
    求医用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不过这也是为自愈力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争取时间,病体痊愈归根结底靠人体自愈力,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我们必须结识这位神医,学会听从他的健康指令,利用好他的天然药田,才不会失去健康这一最宝贵的财富。
    
    
    是谁带走你最珍贵的健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事实上我们却常常被疾病所困扰。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是谁带走了你最珍贵的健康?
    凡事皆有极限
    中医讲“天人合一”,人体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现象都是相似的。看看下面关于自然界的例子,也许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健康的真谛。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干净的空气是由氮78%、氧21%、二氧化碳0.0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重量99.00%以上,其他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据统计表明,每天全球有数万吨废气排入到大气中,按照这个排放速度,大气早该让人窒息了,可事实并不是那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除了植物和雨水可以洁净大气,大气本身也有超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依靠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就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经科学研究发现,大气中的氧气、水和其他多种物质吸收了太阳光线的能量后,可以生成一种氢氧自由基,它的氧化能力相当强,可净化大气中的烟雾。
    但是大气的自净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人类不加节制,把越来越多的工业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那么终有一天会超过大气所能承受的极限,大气“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被污染的大气也并非无药可救。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植树造林,甚至建立自然保护区,搞生态建设。这样就能调节气候、截留灰尘、吸纳有害气体,从而大大提高大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就能恢复“健康”。
    事实上,人体生病也和大气被污染的道理一样。人体借助自身的自愈力,即使偶尔有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环境改变、血液污染、负面情绪等影响,也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而不生病;只有当身体的消耗和损害达到了更严重的地步,人才会生病。换句话说,生病则意味着身体的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疾病就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而那些损害人体自愈力的因素就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它们削弱了自愈系统的力量,由此带走了我们的健康。
    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疾病
    一个年轻人这样描述自己:“我很喜欢美食,觉得自己挺注意营养的,可是总觉得身体不强健,容易感冒,什么时候有了流行性感冒一准被传染,为什么会免疫力这么差呢?”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肝脏和淋巴系统功能低下,而且心肺、胃肠等器官有老化现象,这让年轻人大吃一惊。医生建议他马上改掉坏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科学调节饮食,不要偏食和过量。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不适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生活起居不规律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持续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人体的自愈系统便忙得无暇休息,最终“神医”累垮了,生病是自然的事情。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称得上“健康”呢?中医的“天人一体观”讲,人体必须与外界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都有其固有运行规律;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的不和谐也会影响局部的运行状况。
    首先,要听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听从指示。我们的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闹脾气,如果有不适感,那么必定是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身体的指示行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该发的脾气发出来,该看开的时候就释然。
    其次,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天道。自然环境的变化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体五脏的功能和津液的代谢,使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病理反应。例如,昼夜更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顺应天时。现代人喜欢过“夜生活”,在脏腑机能都减弱的时候还要活动,长此以往必然会伤精耗血,损害身体。另外,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影响了自然环境和气候,恶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最终又影响人类自身。
    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类漠视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视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也是说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否则就会破坏天道,损害人体的自愈能力。人不能无所畏惧,也不能耍小聪明,更不能目光短浅。总之,如果你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养生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而具体的方法则是让身体做主,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你必须结识的神医
    
    
    我们身体里庞大的自愈系统是与循环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骨髓造血干细胞机能等等相关联的,这便是身体里的“神医”。当身体出现病症时,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神医就施展医术,自行诊断,开方配药。那么我们要跟这位神医打好交道,做好配合,一起捍卫身体健康。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据德国健康期刊《生机》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据说,科学家目前已经解开了机体自愈的一些秘密。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从自身的“药田”中找到30至40种“内药”来对症治疗。这种治疗过程是由激素、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小心蹭破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出血就会自然止住;再过几天,伤口就会结痂;一星期后,痂脱了,皮肤恢复平整;再过一个月,皮肤已经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时你已找不到破损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实是因为人体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这证明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而人体的自愈能力不仅局限于伤口复原这样的小事,有时即使是医生宣布的绝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在英国,一个13岁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就在医生配型成功、准备为他实施骨髓移植手术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白血病症状居然消失了,他奇迹般地“自愈”了!而在几周前,主治医生还认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就将活不过一个月。医生欣喜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男孩的家人,并建议他们定期复查。几个月后,男孩的身体战胜了疾病,诊断结果为彻底康复。
    由此可见人体的自愈功能十分强大,甚至可以创造奇迹。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求医问药来抵御疾病,往往忽视了人体自身的力量。其实,只要积极利用人体自愈力,就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消除体内的致病因素,修复受损的机体,重新回归健康。
    自愈力就是人体的神医
    许多人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当这些动物生病时,会不吃不喝趴在那里,其实它们在用节食的方法来给自己治病。道理很简单,节食就是为了减少体力,因为身体在消化食物的时候,需要消耗自身体能,而节食则可以减少体能消耗,把有限的体能用到治愈疾病上面。动物就是这样配合自愈力来给自己治病的。
    其实人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不想吃东西,这就是在运用自愈力来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的时候,不妨试试少吃饭,多喝水和果汁,这样有利于加快身体的康复。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以下是四种增进人体自愈力的方法:
    1.休息:劳累时,休息是恢复体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的作用特别重要,这种养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规律的生活。
    2.运动:运动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
    3.营养:营养在中医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体吸收的、对人体有益的精华部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营养对身体很重要,而对于处于恢复中的人体尤其重要。
    4.心态:人是身心统一的动物,身体和心灵组成了人的整体。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心灵是身体的指挥。如果指挥系统出现了问题,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发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养生法,就是开发自愈潜能最突出的例子。求医不如求己,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甚至从源头上祛除疾病,达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重视挖掘人体自愈的潜能,读懂人体,灵活应对,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不能过度干预的神医大药
    
    
    自愈力,是指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调控能力。所以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扰乱“神医”的步骤,给“神医”帮倒忙。
    自愈系统与生俱来
    百科学者张弦在对医学理论的研究中发现,包括人体在内的诸多生命体,都存在一个与生俱来、自发作用的自愈系统,使其得以维持健康状态,免于在来自外界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侵害中丧失生命力。因此说,人体的自愈系统是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锻炼而形成的。
    现代科学研究指出:自愈系统包括防御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修复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发生协调性、功能性障碍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破坏时,自愈系统会调动其他子系统来“替补”,使机体维持健康状态。而当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不足以“替补”时,人就会生病,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过程中,常常以减弱身体某些生理活动为代价,甚至暂时关闭某些机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而将养分分配给身体出现问题的部位。因此,这个过程会使人体某些局部表现出一些症状,这其实是一种身体警告,提醒人体出现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体的发烧,可能是提醒人体某些地方有炎症,而发热则是自愈系统为了医治人体而做的有益调节。
    因此说,自愈系统的调节包纳了整个人体,其复杂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身体的语言,却可以正确认识身体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扰和破坏身体的正常行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来防病健身。
    别给神医帮倒忙
    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很多医生重药剂治疗而轻防治。有时药物也确实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也符合大多数病人的需求。因此,人们已经习惯了生病就求助于医药,而忽视对身体自愈力这个“天然神医”的利用。
    但是,使用药物的结果往往只是减轻了病痛的“假象”,药物(特别是内服药物)其实也必须通过身体自愈系统的调节起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真正无任何副作用的药物是极少见的,而身体各部分的平衡运行才是健康的终极标准。
    如果说药物的副作用仅仅是干扰了人体的正常调节,那么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则会使病越治越多,药越来越不好使。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状态。如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应用剂量不足,病原体就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耐药性。总之,耐药性严重者,多种抗菌药物都对其失效。
    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越是使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的药物,耐药性就越严重,致病细菌会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坏,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如四环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等,可引起细菌间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坏,出现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继发性二重感染,如鹅口疮、霉菌性阴道炎等真菌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药也会造成耐药性,导致慢性成瘾。一些止痛药,病人长期服用就会产生药物依赖,药物越是高效,这种依赖就越严重,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止痛药。另外,止痛药还会掩盖病情,使病情在不觉中恶化,或者引起很多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就会可引起哮喘。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使用二类精神药品也会成瘾,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据报道,德国明斯特大学的调查表明,滥用止痛剂能引起肾脏病。明斯特大学的利宋教授说:在原联邦德国,肾脏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滥用药物引起的,尤其是妇女,偶感头痛或身体不适便服用止痛剂,其实就埋下了祸根。他还说,长期服用止痛剂,会使体内不能制造出输送氧气所需要的足够的血红蛋白,进而便引起肾病以至肾功能衰竭。更为严重的是,滥用止痛药甚至诱发某些肿瘤,会置人于死地。
    总之,无论是药物的副作用,还是人体由于服药而产生的耐药性,最终都影响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尽管现在的医疗条件很好,各种各样的病症却比以前更多、更年轻化、复杂化。
    身体本有天然神医大药,过分迷信化学药物,忽视人体内药,就等于是拿珍馐佳肴去换咸菜窝头。只有本人才能掌握自己的身体,如果你愿意去开发人体的天然药田,那就随本书一起,来学习如何配合身体的自愈策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身体里的神医——人体的自愈力

是谁带走你最珍贵的健康? … 2
你必须结识的神医 … 4
不能过度干预的神医大药 … 7
医疗的至高层次——修复自愈力 … 9
做自己的神医,播身体的福田 … 12

第二章  神医的神奇所在——进可攻退可守

身体的自我适应机制——必要的应激 … 14
身体的自我防御体系——坚固的屏障 … 18
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神奇的免疫 … 22
身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 … 27
身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毒素的清理 … 30

第三章  神医药田之一——骨骼

骨是身体之本 … 38
骨质疏松:寂静之病不可不防 … 40
牵一“骨”而动全身 … 43
颈椎病——最“文明”的病 … 45
牙齿、骨和肾精之间有联系 … 46
养出硬朗的身子骨 … 48
把骨健康隐患消灭于萌芽 … 49
“动”出健康的骨骼 … 51

第四章  神医药田之二——经络

经络——身体里的河川 … 54
经络——最神奇的药田 … 58
穴位——最有效的良药 … 61
手耳脚——经穴的荟萃之地 … 63
十二正经与十二时辰 … 68
身心滋养好经络 … 72
精挑细选的几味“内药” … 74
采撷经络之药——按摩 … 82

第五章  神医药田之三——肌肤

肌肉是力量之源 … 86
心脏与肌肉——你强健所以我强健 … 87
倾听身体的声音:肌肉在喊累 … 88
为肌肉做点事:运动与饮食 … 92
皮肤是有生命的衣裳 … 95
好睡眠与好皮肤 … 99
皮肤瘙痒——另一种痛 … 101
皮肤在暗示你什么? … 102
毛发——天生我材必有用 … 105
头发养生那些事儿 … 106

第六章  神医药田之四——体液

身体内的液体——体液 … 110
血液——让你自由泛舟的生命之海 … 111
如果血液受到污染 … 113
献血——让生命之花绽放 … 118
酸性体液——值得警惕的生命杀手 … 120
汗液——体温调节器和排毒的载体 … 123
唾液——神奇的灵丹宝水 … 124
水,人体的第二血液 … 126

第七章  神医药田之五——情志

情志——人生如影随形的伙伴 … 132
七情太过——情志如何致病? … 135
清心寡欲——道家的养生智慧 … 138
以情胜情——独特的养生之法 … 141
情志养生贵在自我调节 … 143
笑是一剂健康的免费药 … 149

第八章  神医药田之六——五官

眼睛——透视健康的窗口 … 152
正确“养眼”保健康 … 156
眼睛可以看到的缤纷 … 161
听到耳朵的声音 … 163
关于耳朵的健康经 … 167
音乐奇能,把病听好 … 169
重视面之王——鼻子 … 171
有关鼻子的保健法 … 173
嘴巴发出的警报 … 176

第九章  神医药田之七——呼吸

呼吸——关乎健康的“一口气” … 182
肺为娇脏,需要精心呵护 … 184
利用呼吸来养生 … 186
学会最健康的呼吸法 … 189
深呼吸——不让那些肺泡偷懒 … 191
大循环呼吸——充足生命的氧气 … 193
养肺必知大法 … 195

第十章  神医药田之八——饮食

健康饮食养生法 … 200
药补不如食补 … 204
吃什么,听身体的! … 209
厨房里的各科“食物医生” … 212
每天为健康加分——常用食疗方法 … 216
让女人笑靥如花——女性食疗秘方 … 224

第十一章  神医药田之九——睡眠

怎样才算睡着了? … 228
好睡眠,让身体做主! … 229
睡眠八大功效 … 231
好睡眠是小儿必备良药 … 234
睡眠养生大法 … 235
失眠——最让人头疼的困扰 … 237
嗜睡也是一种失眠 … 240
早醒是抑郁的信号兵 … 241

第十二章  神医药田之十——性爱

房事——自然阴阳之道 … 244
性爱——甜蜜良药不苦口 … 246
房事养生保健之道 … 248
老年房事可延年益寿 … 255
早泄——难言之苦 … 257

第十三章  听神医的话,寻找健康的法门

求医不如求己 … 260
健康的法门在于养生 … 261
因天之序,合乎自然 … 2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