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这些说法在西医看来莫名其妙。依照西医的观点,肺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两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中医则认为,肺与大肠,心与舌、面等有相同的功能属性,归属同一类“象”,所以分别归入肺系统和心系统。可见中医注重“象”功能,而不是实体、结构,中医藏象是唯象功能模型,西医脏器是实体结构模型。同时,现代研究表明,经络模型也不是一个实体解剖结构模型,而是一个“超解剖”的唯象模型。另外,中医的“六淫”病因模型,并不是指风、火、暑、湿、燥、寒六种物质实体,而是从人体的证象中反推出的六种唯象功能模型。同理,中医的六经模型、三焦模型、命门模型等人体生理病理模型,不是通过实体模型方法构建起来的,而是在功能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唯象模型方法推理出来的。
所谓“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医学入门》说:“经者,经也;经之支派者为络。”可见经脉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脉是经脉的大小分支,二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外上下。经络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是运行气血,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毛和筋肉的通道。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
不难设想,经络作为一种如此复杂的人体功能系统,显然不可能仅仅通过人体解剖的方式来加以认识。事实上,经络理论的产生,同样是借助“以表知里”的认识方法分析、观察人体功能结构的结果。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除了发现人体一定的表征与内部器官存在固定联系之外,而且逐步认识到内脏器官与体表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联络的通道。如针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均可治疗喉、胸、肺等疾病。这就表明上述穴位与喉、胸、肺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某种通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