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瑜伽呼吸控制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8538496
  • 作      者:
    (印)斯瓦米?库瓦雷阳南达(Swami Kuvalayananda)著
  • 出 版 社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瑜伽呼吸控制法》国际顶级瑜伽修炼大师——斯瓦米·库瓦雷阳南达;印度再版九次,汇聚了瑜伽呼吸练习的全部精髓;席卷印度及欧美各国的瑜伽“圣经”,全球持续畅销二十年。古老的经典瑜伽与现代科学实验的碰撞,获得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瑜伽呼吸练习法。<br>控制了你的呼吸.就控制了你的身体;<br>控制了你的呼吸.就控制了你的心灵;<br>控制了你的呼吸.就控制了你的命运。
展开
作者简介
    斯瓦米·库瓦雷阳南达,库瓦雷阳南达被誉为“科学瑜伽第一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在全世界传播瑜伽科学知识。他提出了科学的瑜伽习练方法及合理的指导方针,使得这一印度古老学科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和现代人的练习。另外,他将瑜伽作为行之有效的康复练习应用在了当代康复医学上,为古老的瑜伽赋予了新的生命。
    库瓦雷阳南达出生于1883年。在导师——伟大的物质文化先驱者Rajaratna Manikra0和另一位伟大的瑜伽修行者Madhav—dasji的指引下,库瓦雷阳南达走上灵性修行之路并对瑜伽要义有了深入的了解。l924年,库瓦雷阳南达创办了印度卡瓦拉亚达翰慕瑜伽研究学院(KaivalyadhamaG.S.),从事瑜伽科学研究。卡瓦拉亚达翰慕瑜伽研究学(KaivalyadhamaG.S.)因瑜伽科学研究闻名于世,其研究成果一直处于瑜伽领域的先锋地位。同时,该学院还是印度政府唯一指定的培训官方瑜伽教师的高等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瑜伽呼吸控制法》详细描述了每一个对身体和精神有价值的体式练习的方法。为了使描述更加清晰,便于理解,每一个体式都配以图片。为了更全面地涵盖身体练习的整个领域,在简短和完全的练习课程中,倒箭式、瑜伽身印式、收腹收束、瑙利《腹部滚动》的内容也包含在此书中。书中“体式练习的准备”和“冥想体式”两章,是为了配合这套大众瑜伽中的另一本<瑜伽呼吸控制法)中所讨论的有关于精神方面的内容,对于追求精神提升的瑜伽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非常充足的,可以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开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呼吸<br>呼吸控制法是瑜伽练习中有关呼吸的练习,因此,学习呼吸控制法的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相关细节知识。由此,我们计划在这一章里介绍一些呼吸的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征。<br>呼吸由胸腔交替收缩和扩张所组成,空气以这样的方式被吸入和排出肺部。在这一章里,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各个直接参与到空气进出过程中的器官,同时我们还会了解这些器官在呼吸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br>以下的人体器官参与了整个呼吸的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分布于这些器官中的神经和血管也属于其中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鼻子不包括在其中。但如果从瑜伽的视角来介绍呼吸,鼻子不仅要包括在其中,而且还要仔细地学习它的相关知识。我们将从空气从外进入到肺内部的顺序来进行我们的学习。鼻子是空气进入时所接触的第一个器官,因此我们从这个器官来开始介绍。<br>鼻子——我们将利用镜子和书中的图示来学习鼻子外部和内部的结构。读者在使用镜子时,应让光线从自己的背后照到镜子上,镜子应被调整到很容易在头后仰时将光反射到鼻孔中的位置,并且还不会晃眼。<br>我们经常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鼻子,但一般只是看到了鼻子的外部,现在请读者跟着我们来窥探一下鼻子的内部结构。顺着鼻中隔的一侧,你们会看到在鼻腔的上部,每侧都有一个孔。你们可能认为这两个孔是鼻子和位于头部内侧与某种器官相通的部分,但这是一种很错误的理解。实际上鼻子的外部结构只占整个鼻部解剖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位于头的内部,它们位于口腔顶部硬腭上侧,目前看到的是这两个孔的后侧。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学习一下鼻子的内部结构,这之前先让我们来完成鼻子外部结构的学习。<br>如果我们用手来摸鼻子,会感觉到它的大部分是不固定的,那是因为,鼻子的这部分包括鼻中隔是由不同的软骨和坚韧的纤维膜相互依附组成的,其上覆盖着皮肤。如果我们的读者再次从镜子中检视自己的鼻孔,就会发现覆盖在鼻子外表面的皮肤延续到鼻腔内部的下部分,甚至在鼻中隔的下部也覆盖着相同的皮肤结构。鼻腔的这一部分称为鼻前庭。从鼻前庭的内壁部分,读者会看到很多较粗硬的毛发伸出来。这些毛发长在下面的会向上的方向生长,上面的则向下生长,于是它们在鼻子的入口处组成了交错的筛状结构。鼻子外部结构分为两端:一端位于与前额相连接的部分,也就是鼻根;另一端则是游离端,叫做鼻尖。<br>如果我们继续去感觉鼻子的上后侧,我们会发现它开始变得坚硬了。这是因为鼻子的弹性部分在上后侧是与骨骼部分相结合的。在图2中,鼻子可动的部分己被去除,我们可以看到暴露在外的,被外部组织所依附的骨骼部分。读者将会很清晰地看到鼻子这部分骨性结构的边界范围,图示的形象和扑克牌上所画的心十分相似。让我们来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骨性的孔状结构,它与我们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前额的下方,我们可以触摸到两眼之间有两块骨,它们叫鼻骨(参见图2中1),它们组成了我们所说的鼻梁。一个竖的坚硬结构(参见图2中3)将这个孔分为两半,这就是鼻中隔。底部环形弯曲的部分属于两块上颌骨的部分(参见图2中5),这些弯曲的部分显示给读者的是从镜子中看到的两个孔外部的下缘。<br>我们已经说过了,鼻子的外部结构只占整个鼻部区域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位于头的内部。我们现在将鼻子外部可动的部分挪进内部的孔中,让我们利用图2中来看看内部都有些什么结构。<br>这个孔被鼻中隔分为两部分,它们向内形成不太规则的可以视为卵圆形的腔。这两个腔继续延伸向后开口于喉部,而这两个腔的外部开口,就是我们从外部骨性结构上看到的位于鼻腔中的那两个孔。这两个向内的腔分别由底和顶、内侧壁和外侧壁组成。<br>鼻中隔将这个腔分隔为两部分,同时也作为它们两者的内侧壁。除了填充前端空隙的是较大的软骨外,这两个腔的其他部分由骨性结构组成,底也是骨性的。图1(a)从内侧部分显示了底部,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部分由两块上颌骨组成,后面的部分由硬腭组成。一侧上颌骨与另一侧连接,组成了我们的上颌,上面排列着我们的牙齿。在上颌的后侧,两侧腭骨组成了我们的硬腭,上颌骨和硬腭又组成了我们口腔中的顶部。如果我们用手指从上牙列向后触摸,会摸到两部分硬的表面,一部分比较粗糙,而另一部分则很光滑。在上牙列上侧较粗糙的那部分就是上颌骨的位置,继续向后触摸时,那个光滑但坚硬的部分就是硬腭骨,再向后就是软腭,它能很容易被感觉到。图1表明上颌骨和硬腭是水平的,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鼻腔的底部是水平的。上颌骨和硬腭不仅组成了口腔的顶,同时也是鼻腔的底部,也就意味着鼻腔正好在口腔顶部的上面。鼻腔外侧壁的组成有点复杂,它们也是由骨骼组成的,这些骨骼从距离鼻中隔底下的地方向上耸起,它们向上耸起时便倾向于鼻中隔方向准备和顶部相连接。这个外侧壁的倾向性可以从图2中看到,在这幅图中的骨性孔显示了这些鼻腔壁的外侧边界。这些腔的内部是开阔的,但是顶部(开口处)却相对狭窄。从腔内侧壁伸出卷状的骨骼,其中之一在图2(4)中展示给我们,这些卷状的骨骼沿着侧壁的宽度展开向后在喉部开口。<br>现在我们来看看顶部,它也是骨性结构。鼻腔的底部是水平的,但是顶部却是拱形的。图1(b)展示了这个拱形,在此图中,鼻中隔位于顶部的拱形中。鼻中隔向上直接和顶部相接,因此鼻中隔上面的曲线也就代表了顶部的曲线,我们会特别注意到组成顶部的两块骨骼。我们已从拱顶的前斜面注意到了鼻骨,在鼻骨后面,顶部是由一块较大的称为筛骨的骨骼组成。筛骨组成鼻腔的项部,同时也是组成颅腔底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筛骨将鼻腔和颅腔分隔开来。因此,这表明鼻腔位于口腔和颅腔之间,恰好开口于软腭之上的喉部。<br>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外鼻部分和鼻腔的骨性部分。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些坚硬的表面上都覆盖着黏膜,这些黏膜从鼻前庭区之上开始连续不断地延伸并覆盖外鼻部的内侧,从底部到顶部还有鼻腔的各壁直到咽部。当我们检视这些覆盖在鼻腔上的黏膜时,我们会发现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存在于此。上面的1/3的鼻腔表面部分和延续向下的2/3的部分,具有嗅觉的上部区域称为嗅部,下面的区域称为呼吸区,它们组成了呼吸时空气进出通道的一部分,这意味着鼻腔可以用它的两个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功能。如果我们将鼻孔内分为三部分,上面的一部分用来闻味道,下面的两部分则用来呼吸。但是并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上面的部分不能作为呼吸的通道,虽然在一般安静呼吸时只用到了下面的两部分,但是在用力呼吸时上面1/3的部分也要被用到。然而,嗅觉却被限制在上面1/3处,下面的两个区域不起任何的作用。那是因为嗅觉所依靠的嗅神经的末梢只分布于上面1/3的区域参见图1(4)。<br>我们现在来关注一下分布于嗅部和呼吸区的不同黏膜的特征。覆盖于呼吸区的黏膜较厚并且是海绵状的,而位于嗅部的黏膜则较柔软和细致。另一个区别的特征是,在呼吸区分布着大量血管,实际上它们在此呈现为静脉的血管网,这个解剖的特点在生理上有它的特殊意义。我们注意到前面所提到的在安静呼吸时,空气从鼻子的下面2/3处进入,它几乎不会对上面1/3处产生什么干扰。因此,空气持续不断地在呼吸时经过的部分,那里的黏膜肯定要比空气平稳经过的部分的黏膜要强健。呼吸区大量的血管网也是为此服务的,当外界的空气被吸入肺中,它们必须是温暖且潮湿的,否则它们可能会对肺部娇嫩的组织结构有所损伤。现在大量的静脉血液分布于呼吸区的血管网内,它们可以调节进入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br>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嗅觉是位于上面1/3处的鼻腔部分所起的作用。嗅觉产生于非常纤细的神经丝,由12条神经丝每条再分出l2支这样的分配方式分布于鼻中隔和外侧壁上,形成一个厚密的刷状结构。这些神经从上面的筛骨穿出,穿过筛骨,嗅神经和嗅球再度连接,嗅球位于脑底部的嗅觉区域。图l展示了嗅神经、嗅球部,它位于脑的底部嗅觉区域。当嗅神经末端被特殊的气味刺激后,嗅觉就会产生,我们就体验到了味道。<br>……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br>中文版序<br>前言Ⅰ<br>前言Ⅱ<br>第一章 呼吸<br>第二章 适合呼吸控制法的体式<br>第三章 呼吸控制法的一般原则<br>第四章 成功式呼吸控制法<br>第五章 圣光调息<br>第六章 风箱式呼吸控制法<br>第七章 太阳式呼吸控制法<br>第八章 嘶式清凉呼吸控制法<br>第九章 卷舌式清凉呼吸控制法<br>第十章 蜂呜式呼吸控制法<br>第十一章 晕眩式呼吸控制法<br>第十二章 漂浮式(流溢式)呼吸控制法<br>第十三章 呼吸控制法的生理和精神价值<br>附录Ⅰ 瑜伽身体练习完全课程<br>附录Ⅱ 瑜伽练习的简短课程<br>附录Ⅲ 瑜伽身体练习简易课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