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健康靠自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5096
  • 作      者:
    张瑞贤,李国坤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家庭中医药养生精华录1:健康靠自己》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由全国百余位最权威的中医药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直接为寻常百姓传递真正科学、正确、有效的健康、膳食、家庭用药等相关知识,以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br>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力。《家庭中医药》杂志15年真情实用版!一个好方,受益终身!再没有比这更让这放心了!<br>    唯一一本面向家庭的国家级中医药杂志,最适合老百姓日常养生,你不可不知的妙招验方全记录!<br>    《家庭中医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的中医药科普期刊,创刊已15周年。<br>    连续两次荣获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集体奖,获第二、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连续11年被中国期刊协会指定为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刊物,2008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俱乐部”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家庭中医药养生精华录1:健康靠自己》从中医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广大百姓提供最简单、最轻松的治病心法,让类似头疼脑热、天热心烦、食欲不振等小问题都能通过生活中的养生之道来调理。书中所提供的治疗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的方法均由百万读者亲身验证,科学易行。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的您,也可以立刻上手,足不出户地为自己和亲人进行保养和治疗,让我们的生命在浓浓的亲情中延绵不老!
展开
精彩书评
    “久病成良医”。作为一个患者,我对看病难、难治病、病难好早已深有体会。然而,没有哪个人的病是真正由医生根治的,往往是通过治疗后回家慢慢调养好的。而这本教我们调养身心的好书,告诉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在生活中祛病延年。
    ——山东读者 杨祖成

    这是一本朴素无华却又真诚无比的书,没有虚浮冗长的吹捧,没有刻意晦涩的医理,更没有繁复乏味的说教,而都是真正的养生保健之道。相信我们能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越活命越长,活过天年。
    ——安徽读者谢艳

    我刚刚将自己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保健知识和方法,与朋友中分享了一点点,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就有10位朋友请我帮忙购买这本书和它的第二册。这确实是一本“实用至上”的居家保健好书,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朋友阅读与分享此书时,将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们的家人身体都变得更加健康!
    ——广西读者汪宾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有求才有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br>    1.只有和谐的身体才能让我们活到120岁<br>    人们在养生中,要合于自然界的法度规则,在一年四季、一天四时里的阴阳变化中,控制饮食,生活有规律,劳逸要适度,按社会和自然规律注意养生保健,达到神经、循环、消化等八大系统功能平衡,以享尽天年。<br>    罗结的“顺其自然”养生法<br>    山东·杜昌宏<br>    中国在南北朝时,北魏有位大将军名叫罗结,他享年120岁。据史载,他是中国军事史上罕见的长寿将军。长寿的“秘诀”何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顺其自然”养生法。<br>    罗结出生于晋及十六国的代国(今山西省北部)。107岁那年,太武帝命他为三十六曹兵马大元帅。此时,罗结尽管已过“期颐”之年龄,但仍然身强力壮、耳聪目明、思路敏捷、精爽不衰。太武帝见罗结身体如此之好颇为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有一天,太武帝早朝结束后,特地请罗结留下,两人对酌畅谈。太武帝问:“大将军年岁几何?”罗结回答:“末将今年107岁。”“安都镇大将罗斤是卿何人?”答日:“乃末将长子,刚过80岁生日。”“安东将军罗伊利,是大将军第几个儿子?”答日:“罗伊利是末将的孙子,已到‘花甲之年’了。”太武帝听后,大为惊讶,感慨道:“大将军之家,乃是将门之家,又是高寿之家。可庆可贺。朕想知道,大将军的长寿秘诀。”罗结笑笑说:“末将从来不讲究长寿之道,不过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罢了。”太武帝欣喜地说:“大将军所言极是,世上许多美事,人们顺其自然,即不欲而得;相反,如果人们过分地追求它,反而得不到手。”罗结拍手叫好道:“陛下英明!您用‘顺其自然’四个字,概括了一个大道理。末将多年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清心寡欲,少说多做,无忧无虑……这大概就是陛下说的‘顺其自然’之意吧?”<br>    接着,罗结又讲述了他如何“顺其自然”的若干事例。在讲到饮食时,罗结说:“末将饮食从不挑剔,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粗茶淡饭,无所不吃,更喜猎物、野菜和野果。末将还常常以醋代酒。当然,爱吃的食物,从不多吃,更不曾过量。”说起起居,罗结说:“末将起居,总是未雨绸缪,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也从不睡懒觉。”又说:“末将从少年起就喜锻炼体魄,百年来总是持之以恒,操练不辍。”说到这里,罗结微微一笑:“还有一件,难于启齿。”太武帝爽快地说:“大将军有话尽讲,朕定会替卿保密。”罗结说:“末将从来不曾迷恋女色,许多好心朋友,给我介绍美女小妾,都被末将一一拒绝。我与夫人亲密无间,但房事从不放纵。”太武帝哈哈大笑:“朕不如卿,朕不如卿也。”<br>    罗结110岁时辞官归乡,住在朝廷为其修建的罗侯城中。其间,朝中臣吏登门请教“长寿经”者不断,直到罗结120岁无病而终。<br>    (编辑舒晓奋)<br>    人要怎样才算顺应了“天地之气”<br>    北京·萧笛<br>    古人认为,人和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神秘又不言而喻的普遍联系,在哲学上称为“天人合一”,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人与天地相参”。中医的元典《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进入现代社会后,中医的这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哲学理念被称为“整体观念”。<br>    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这种统一关系体现在传统养生文化中:<br>    第一,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构成物质。《内经》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们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内经》还说:“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生命的本源,就是天地阴阳的变化。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都以阴阳为根本。天地自然孕育了生命,并提供生命存活生长的物质基础。<br>    第二,人体的生理过程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存在同步关系。《内经》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并且,《内经》对一年四季的起居规律有着详细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意思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和夏季的三个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个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个月中就应该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起床。人体的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不单是一年就是一天当中也有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了解这一点就会收到良好的养生效果。<br>    第三,人体与自然万物同受阴阳法则的制约。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还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如《内经》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考察中国养生文化史可以发现,“天人相应”的观念几乎渗透到了其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体内的阴阳像天地间的日月水火一样,天地不可没有白昼和黑夜,自然不可没有水火,但二者都是平衡的,不能一方偏盛,必须维持相对平衡状态,才能生机勃勃,否则就会发生疾病。<br>    《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人们在养生中,要合于自然界的法度规则,在一年四季、一天四时里的阴阳变化中,控制饮食,生活有规律,劳逸要适度,按社会和自然规律注意养生保健,达到神经、循环、消化等八大系统功能平衡,以享尽天年。<br>    中医学不仅把“人与天地相参”运用于养生之中,还运用到治疗的理法方药各个阶段。如感冒这样一个简单的疾病,中医在各个季节开的处方是不相同的。对于来自东南西北不同地域的病人,中医的处方也会不同。<br>    (编辑李国坤)<br>    “看天吃饭”有益健康<br>    重庆·树海<br>    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br>    具体来说,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br>    湿润偏热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0℃)<br>    我国许多地方的春季具有这种天气特征。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物。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笋、菠菜、芹菜、荠菜等。古人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天里的韭菜以它独有的清香鲜美,成为千家万户的佐餐佳品,而韭菜的营养则可以与一些肉食相媲美。<br>    湿润高温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高于30℃)<br>    这其实就是我国夏季的天气特征。此时,人居于天地气交之中,湿热交蒸,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故夏季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泽鲜艳,可适当选择具有鲜昧和辛香的食物,但不可太过。由于气温高,故不可过多食冷饮,以免伤胃、耗损脾阳;要注意饮食卫生,变质腐败的食物不可进食,避免引发胃肠疾病。<br>    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之间)<br>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酒等燥热食物,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萝卜、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梨、柿、青果等。多饮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以及多吃水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br>    干燥寒冷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低于5℃)<br>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是以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物为主,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然而,在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橘、柑、荔枝、山楂等。<br>    其他适宜天气(空气湿度50%左右,气温20℃左右)。<br>    此时,可供选择和搭配的食品较多,应以中性的食品为主,兼顾个人的饮食爱好。<br>    (编辑舒晓奋)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有求才有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br>    1.只有和谐的身体才能让我们活到120岁<br>    2.保养人体的“十全大补药”就长在耳朵上<br>    3.要相信食物有不可思议的治病功效<br>    4.补足气血,手足比我们的爱人还要贴心<br>    5.若要身体安,大穴常不干:神奇的养生灸<br>    6.轻抚肚脐,涵养丹田的三分“中”气<br>    <br>    第二章 养生重在天人相应:让我们的身心四季长春<br>    1.春养生:春来暖洋洋,保肝保安康<br>    2.夏养长:护佑我们心中升腾的暖阳<br>    3.秋养收:让肺更顺畅自然地呼吸<br>    4.冬养藏:将所有的肾精都藏到心底<br>    <br>    第三章 人生无处不养生:在生活中养生,在养生中生活<br>    1.人以谷为天:粗细相搭配,营养才合理<br>    2.五脏“和谐”从五彩蔬果开始<br>    3.要想身体棒,多吃肉还不如多吃豆<br>    4.水是我们身体的百药之王<br>    5.吃就吃最补的——让你年轻20岁的不老秘诀<br>    6.每天“深睡眠”比喝鸡汤还补<br>    7.以茶养生——与古人一起研习长生之道<br>    8.别让内衣损害颈椎——简介“胸罩综合征”<br>    9.如果身体老生病,一定要把居室的风水调整好<br>    10.天天活在春日里——献给父母最好的“庭院”养生方<br>    <br>    第四章 小病可以自己治:亲手抱住健康是自己的最大欢喜<br>    1.把“寒气”出透——感冒的自然疗法<br>    2.妙用“功夫”踢走“咳”——咳嗽、哮喘的自然疗法<br>    3.对症用药才是平息腹中不安的无价之宝——腹泻的自然疗法<br>    4.让每一天的例事轻松流畅——便秘的自然疗法<br>    5.此愁“眠眠”有绝期——失眠的自然疗法<br>    6.把“歪脖子”变成好心情——颈椎病的自然疗法<br>    7.冷风中护好您的肩周——肩周炎的自然疗法<br>    8.永远赶走清晨的“无名痛”——落枕的自然疗法<br>    9.让有“痔”之士也无后“股”之忧——痔疮的自然疗法<br>    <br>    第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谁都可以不出门就祛除慢性病<br>    1.胃的不安脾来解决——慢性胃病的保养方法<br>    2.到大自然中洗涤肺气吧——肺炎的保养方法<br>    3.绝不让贼风乘“虚”而入——中风的保养方法<br>    4.何须再用“忍”字诀——关节痛的保养方法<br>    5.把所有的浊气往下引——痛风的保养方法<br>    6.坚持就是最大的胜利——高血压的保养方法<br>    7.全面疏通血液的排毒管道——高血脂的保养方法<br>    8.不必再为“吃啥”愁——糖尿病的保养方法<br>    9.保肝大药永远与您不离不弃——肝炎的保养方法<br>    10.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癌症的保养方法<br>    <br>    第六章 药补不如神补:内心焕发的良善才是健康长寿的正途<br>    1.养神为先必获大寿<br>    2.病由心生,只有心药才是心病痊愈的良方<br>    3.豁达幽默本是一味不花钱的养生灵丹<br>    4.没事找事也是一种长生之“乐”<br>    5.要把养生落到实处上——中年人的保养之道<br>    6.从贾母、刘姥姥长寿看如何高效生活<br>    7.“理直”不如“气和”,让我们天天活在幸福的糊涂里<br>    8.做一个世间俗人——像任继愈先生一样养神增寿、生生不息<br>    附录1 十大中医饮食长寿真诀<br>    附录2 最适合中国人的强骨健骨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