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民健康保障<br> 1.1 何谓公民健康保障<br> 1.1.1 健康的定义<br> 健康是疾病和虚弱的反义词,指能够适应社会的良好身心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已基本控制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几大传染性疾病。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非传染性疾病,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上升,对自己的认识也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①健康定义已不满足于不生病,还要求有合理的膳食营养、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方式、健康的心态和社交能力、健康长寿等。医学主导从医学中心转向健康中心,重点从诊断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力求提高人的生命质量。<br> 1947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衡量健康的十大准则:(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承担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②这是一种揭示了人类健康本质的概念,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社会成员,一个结构与功能、躯体与精神、生物心理与社会适应紧密联系的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