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识经济的属性是知识和经济的结合<br> 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因此,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与经济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的,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动手能力和经济眼光的专门人才。<br> 4.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和经济更加全球化<br> 随着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时空的界限被打破,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的跨国交流更加突出。因此,教育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br> 5.知识经济的组织特征是网络式结构<br> 工业经济社会崇尚个人打拼的“单打独斗”式的发展,而知识经济的社会鼓励合作与交换的“网络”式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社会的“矛盾性本质”。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加强培养“在合作基础上竞争”的意识。<br> (二)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br> 1.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br>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不继承前人的知识,难以进行创新。但是继承之后并非就自然而然地能够进行创新,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妨碍创新。所以必须从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br> 所谓创新是指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提供前所未有的成果,包括器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认识创新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敏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能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并以具有创见的方式运用知识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本来是教育的任务,但是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花在要学生学习知识上,未能教会他们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br> 目前教育界关注以下一些改革。①改革统一的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选科制、主辅修制等。②改革教育方法,改变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日本明确把教育方法的改革作为使教育适应21世纪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③改革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实行选拔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试机会复数化,并使高等学校入学门槛多元化等。④加强综合实践训练。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在加强学校与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精神的需要。⑤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⑥积极推行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个性特征是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个性的充分发展,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⑦把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⑧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