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是个什么东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92605
  • 作      者:
    刘剑著
  • 出 版 社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点评名医得失,探讨医事虚实;揭秘医学内幕,分析医史真伪,细说养生之道,从人文层面审视医学历史与现象,比较东西方医学的特色与得失,淋漓酣畅地展示出医学鲜为人知的一面。<br>  30多年前,本书作者立下重誓:今生今世做一名与扁鹊、华佗、张仲景一样的好医生。走出医学院大门之后20多年的实践与钻研,作者开始并不断怀疑医学理论的科学性,怀疑扁鹊、华佗等名医技术的真实性,怀疑医学古籍的现时价值,怀疑教科书中关于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的分析方法与观点……于是,作者由一名医生,开始了向医之上的历史与文化的追寻者和思考者的嬗变。<br>  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下,把玩人类过去病痛与生死的过程,从事物的本质与细节中,去发现医学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坎坷、艰辛,还有那些由伪讹、荒谬以及残忍与血腥构成的医事碎片……<br>  作者不是在医学之中谈医学,而是以医学为载体,从发生在医学之中的事件、现象以及医学历史人物着手,放眼于医学之上人类文化的传承、交融、冲撞以及成败、荣辱,从曾经发生在病痛王国里的黑暗、愚昧、残暴、荒谬的历史之上,展示人类在生存与健康过程中的勇气与智慧、顽强与坚韧、崇高与神圣。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剑,1957年出生。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执业医师。医之外犹喜文史哲与宗教。好思考,不盲从,相信自己眼睛。长期以来,在写作中寻找乐趣,由医之中到医之上,即从医生的角度出发,探寻医学历史与现象的真实与伪讹,同时,对其进行人文思考。近两年写作均与医学文化有关。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学是个什么东西》是一本内容与形式都很特别的书。作者点评名医得失、探讨医事虚实、揭示医学内幕、分析医史真伪、数说人类功过,从人文层面上审视医学历史与现象,比较东西方医学的特色与得失,淋漓酣畅地展示出医学鲜为人知的一面。书的视角新颖、选材别致、文字优美、语言幽默、笔锋犀利、思想深刻,为读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阅读领域,让人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医学的真实与荒谬,以及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的愚昧与智慧、脆弱与顽强、平凡与神奇,再现了历史的严酷无情和人类在选择与进步时的代价与经验。<br>  《医学是个什么东西》分为“人体是个永远的谜”、“一路相缠的那些疾病”、“轻声低语说方药”、“医事总是裹着几层雾”、“吃的、喝的、玩的、乐的”、“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法”、“嘿,这些医学人物”七个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人体是个永远的谜<br>  我们的宇宙<br>  太美的不一定真实,太真实的又不一定美丽。人体这个属于我们的宇宙,正是这样的。<br>  当你拉开历史厚厚的帏帘,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审视人体,你便会发现另外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宇宙,并且,这个宇宙还有一个惊人的地方,这就是古代的东方人与西方人的视角,在这一点上高度一致。<br>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医学也讲人与宇宙对应;中医讲人与自然法则相宜相适,西医也讲人体是自然的缩影与具象反应;中医让人体与天地合拍,并冠以美质美感的名称;西医从大自然中找出人体生命运动的形态和规律。如果说要谈一个当下的热门话题,谈一谈中西医结合甚至中西医合一,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回到充满自然、崇高和道德的那个年代、那个世界,因为在那个年代、那个世界,真早就存在着中医与西医关于人体描述与认知的交汇点。<br>  如果从远处观察中国的人体,你将会欣喜地看到一幅美妙的图象:头顶上的天是圆的,所以,人的头也就会是圆的,反之,人体的脚正好印证了大地之方:天上有月亮和太阳,人体有左眼与右眼;天下有九洲,人体有九窍;天有风云雷雨,人也有喜怒哀乐;四季与四肢相关,五脏与五音合鸣,六腑通达六律;寒战与发热的表现好比大地有冬天与夏天;大骨如高山巍峨,毫毛如苇草依依;十二大关节交给每个月去清点,十个指(趾)头细数有节律的旬日,牙齿告诉人们什么星宿的数字,骨节提醒生灵每年周而复始的日子……<br>  假若你侧过身子,快步走到地中海边,当你不断地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交谈,你的眼前也将渐渐浮现出人体的动画场景;天空中人的头颅高昂,大地人的双脚稳立;人体肌肉的田野纵横阡陌,血液的河流和小溪不息地奔流;火光总是闪烁着人体的温度,空气流动着呼吸的气息;大海在胃中翻卷,骨头石头一样耸立;血脉的树枝随呼吸摇晃,头发的青草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偶尔放一个响屁——地球有时也会突发地震……而心脏,则是那颗不可殒落的太阳,是人体力量与统治的根源。<br>  这两种说法何其相似,甚至给人以如出一辙的感觉。<br>  其实,并非东方的古中国人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人这样认知事物,2000多年前的印度、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类都是这样看待人体的。古代的人类用并不科学的象征和类比手法宋认知人体,播种的是想象,收获的是美感。当现代科学横空出世之后,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祖先们建造的,人体宇宙,他们转过头来,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义无反顾地打开人体内部的天地,像搓粟子一样,将人细分成块,细分成条,细分成面粉一样的颗粒,细分成人类自己的肉眼怎么也看不见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细致而精确地打开了人体中另一个宇宙的大门。就这样,被物质化、数字化了的人体,又向我们展开一个崭新的世界——<br>  在我们大约4.5 平方米不同颜色的皮肤下面,隐藏着烟波浩渺的生命组织,那里有300万个汗腺,1600万个(女性则为400万个)毛囊,10亿个千姿百态的神经末梢有如飘洒的细雾,弥漫在身体的最深最远的地方。我们的每个人体,是由大约100万亿个细胞组成,100万亿个星辰一样的细胞组成无数个银河,在人体内部交相辉映。<br>  如果从源头讲起,要形成一个生命构造与特征,就需要约10万个基因,而这10万个基因,则是由30亿个遗传密码组成的。<br>  还有,我们每投给别人一个淡淡的微笑,就会春风一样拂动17块肌肉;我们每每自由地呼吸一次,便会有5.5 亿个肺泡与之伴舞;当氧气们愉快地进入人体血流的隧道,就会单向奔走950公里,从而抵达各个挥动着欢迎之手的脏器……<br>  在电子显微镜之下,人体是一个令人惊喜若狂的世界,会让你在一瞬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头发看起来就像冬季的西伯利亚大森林,那些粗壮树干挤满四面八方:前额就像干燥的中亚细亚的荒原,虽然有思想的暗流在千回百转;有时候,还会有潮湿的芦苇在轻轻摆动,那皮肤上的绒毛周围,无忧无虑的喷泉正尽情地喷洒汗水;男性的下巴就像一座布满粗糙巨柱的岬角——如果清晨剃刀的龙卷风不来光顾;肚脐的小洼地里,有一堆堆堆积了百年的尘土;你张开手掌,掌面便是一望无涯阡陌纵横的原野,汗水的沟渠在终年不息地灌溉……至于指甲——那是一块块寸草不生的巨石,只有无可奈何的时间行走其上。人体的物质天地一旦向人们展开,我们也许会惊愕地闭上好奇的眼睛。变成原子、分子,变成脱氧核糖核酸,变成上万亿的眼看不见、手摸不到的云里雾里一样的微型物质的人体,又将是些什么呢?从分子方面看,水占人体重量的2/3,如果是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子,脱水之后就只剩下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约3公斤。从原子方面看,碳、氧、氢、氮占体重的96%……其余的20余种元素只占很少的比例。还是以上面这个人体重来计算,结果是:氧45.5 公斤,碳12.6 公斤,氢7公斤,氮2.1 公斤;此外还有矿物质:钙1.5 公斤,磷860克,硫300克,钾210克,钠100克,氯70克,还有镁、铁、氟、锌、铜各几克,以及几毫克不等的碘、钴、锰、钼、铬,还有微乎其乎的钒、镍、铝、铅、锡、钛、溴、硼、砷、硅……<br>  科学的结果往往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而在科学成果的面前,人们又往往会感觉到一些遗憾。是的,科学在实证的支持下具备了力量,一步步走向真实与完善。同时,正是这种从梦境向现实过渡的过程,让人类在另一个方面付出了代价,因为在科学的光辉笼罩下,古时候人体的那些能够让人激动不已的陈旧美感,如今不知跑到哪里去了。<br>  所以有哲人长叹:太美的不一定真实,太真实的又不一定美丽。人体这个属于我们的宇宙,正是这样的。<br>  链接:天人观<br>  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br>  人体王朝<br>  很巧妙地把当时的政治制度复印到人体构造中,用一个王朝的政治体系来说明人体器官的特性——这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br>  从嬴政把他的拜把兄弟——齐国的末代国君田建先生流放到太行山的时候起,中国的封建制度便宣告寿终正寝了,接下来是始皇帝站在泰山之巅振臂一呼: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今天正式建立了,中国人民从此只有一个主人了。<br>  就这样,中国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一建立就是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这种政治制度造成的结果是: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专治——医学当然更不能例外,因为儒医之间渊薮太深,而儒家则是天下大一统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人。在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医的人体观念,也就顺理成章地烙上了秦皇扫六合之后天下一统的印记。<br>  成书于秦汉之间的中国著名的医学论文集,即被后来人尊为中医宝典的《黄帝内经》,很巧妙地把当时的政治制度复制到人体中,用一个王朝的政治体系来说明人体器官的特性——这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黄帝内经》中有一篇文章叫《灵兰秘典论》,便是一幅人体王朝理论的画卷。现将原文删略后录于下:<br>  心者,君王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为天下则大昌……<br>  好一幅人体“百官图”!在人体之中,政治的统帅,军事的统领,行政的统管,地方事务的统辖,真是名分清楚分工明确,管钱粮与运输的后勤班底,同高级的议事参谋人员一起合作,还有打仗的军官一旁保驾护航,这样看起来就可以国安邦治了。而作为君主的心脏则高高在上,当然可以乐享其优了。<br>  这样的人体王朝结构,是将中国的专治制度观念化、具象化。用一种人分层次、物分等级的方式来描绘和比拟人体构造,不知是士人的迂腐还是对权势的阿谀?“天地君亲师”与“心肝脾肺肾”之间的血源关系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体王朝的建立,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更不是中医圈内人士在“沙龙”中玩的游戏规则,其要命的地方是,中医文化在专治思想的推动之下,已经成为中国人人体与血液的组成部分,成为构成中华文化的基础蛋白,成为广大中华儿女“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生哲学的一部分。<br>  这是中华文明中一个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人为设计的精神陷阱。<br>  作为一个超稳定社会结构的复制品,人体王朝堂堂正正地建成了。所以,任何冲撞、改变和重建这种理论的企图都自然变成了异端与反动。即便在今天,中医理论的文物价值也还是这样反映出来的,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特征,才是中医理论结构紧凑得密不透风的王朝,而这种王朝的命运总是在被选择与被遗弃的位置上四处张望。面对现代人体理论的大潮,中医如果改变理论,其结果将是脱骨散架样的全盘崩溃;不改的后果又将面临无情地自然淘汰,以至无数中医的心中,不敢想象有一个玫瑰色的明天。<br>  中医人体王朝是一棵文化大树。其实,中医的理念根须则是每个中国人人体的血脉,因为中华文化中的中医观念不但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现代科学的那些概念,虽说可以部分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习惯,但怎么也无法改变中国人思维、语言、文字的特性。<br>  大脑皮层神经高度兴奋的说法,就没有心花怒放来得精彩,也没有心旷神怡表达得安逸,更没有心潮澎湃形容得强烈。而那些由脏腑行为艺术构成的中国文字与语言特点,更是空气一样无形而又无所不在地与中国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肝胆相照、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沁人心脾、肺腑之言,心气、胆量、血陸、气质、精神、意识、情志、肝火等等,这些语言的根源都无一例外地与中医人体理论有关,虽然不一定每每与王朝相染。<br>  中医在可悲的时期建立了一个人体王朝,并且,在这个王朝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超稳定的中医理论的王朝,但是,中医的理论王朝终于岌岌可危了——由于现代医学理论的冲击。<br>  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不管人们最后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了断,可以肯定地说:即使中医理论王朝不在,中医文化的某些特性也将会在人们心中长存,因为中医值得骄傲的有一点,这就是中医理论早已溶解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br>  链接:“封建”一语乱天下<br>  封建原是指“封藩建卫”制度,那么,应该只有在此制度下的社会才能称为封建社会,但为什么现行教科书说封建社会指战国至清这段的历史时期呢?根源在1904年严复发表的一部译著——《社会通诠》中,他第一次将西欧中世纪普遍推行庄园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基本特征:国家统治权力的分散、庄园制度和武士等级制、领主附庸制及其包含着的原始契约因素)译为“拂特封建制”或“封建制”。严复进而将西欧的封建制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完全对应起来。这样,“封建”就不再是“封藩建卫”的封建制,而成为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地占有劳动者(农奴)的社会经济形态。<br>  此后,随着中国学者对西学研究的日渐深入,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如胡适、郑振铎、蒋伯潜、蒋祖怡、张荫麟、侯外庐、钱穆等,坚持“封建”是中国西周时代的特定概念,不能混同于西欧的封建制,更不足以概括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侯外庐说得更尖锐,他说将先秦封建制与秦汉以后的制度相混,是“语乱天下”。<br>    ……
展开
目录
人体是个永远的谜<br>我们的宇宙<br>人体王朝<br>可恶的活体解剖<br>禁忌之血<br>侧身说血压<br>《欧希范五脏图》<br>野合<br>越改越错的改错法<br>中国人的大脑应该放在哪儿?<br>扭头看人体<br>一路相缠的那些疾病<br>产褥热的故事<br>蒙古人愚型<br>花柳病的源头<br>疟疾是杀手<br>男人秃了顶<br>酗酒是一种病<br>这是蛊,那也是蛊<br>糖尿病的传说<br>咳嗽是不是病?<br>疼痛<br>另一种衰落<br>古代生物战<br>病起于酒色<br>轻声低语说方药<br>六味地黄丸<br>花椒·胡椒·辣椒<br>贵妃美容方<br>火药呀火药<br>乱七八糟也是药<br>砒霜<br>乌头<br>秋石之福<br>外籍中药<br>神妙汤<br>鼻烟虽然远去<br>西班牙苍蝇<br>看不见的隐患——抗药性<br>蒙汗药与麻沸散<br>医事总是裹着几层雾<br>“良相良医”的说法真见男<br>病人的权利<br>是什么收购了他们的生命?<br>中国曾经并存三种医<br>高傲与阴谋<br>医生的命运<br>依靠上帝<br>疾病改变历史<br>向自体实验者致敬<br>医生的寿命<br>名医治穷病<br>药名避讳<br>正反两面说医德<br>医生的素养<br>花钱买天花<br>所谓太医院<br>外科医生的地位<br>医学往事十二则<br>吃的、喝的、玩的、乐的<br>甲鱼忌苋菜<br>以脏补脏<br>烟草与麻将<br>孕妇忌口<br>避孕环<br>古人避孕,真让人不敢想象<br>杀人的鹅<br>采阴补阳<br>李世民死得冤<br>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法<br>从晕香到骨哽<br>放血疗法<br>为人输牛血<br>割股疗亲<br>古人拔箭难上难<br>下猛药<br>接舌与补脑<br>骑在竹马上选穴位<br>截断人的尿<br>是谁发明的“挑牙虫”?<br>再造一个鼻子<br>嘿!这些医学人物<br>盖伦与张仲景<br>葛洪:神仙就是神仙?<br>华佗之讹<br>李时珍的悲哀<br>名医之死<br>心是一只鸟<br>别无选择的皇甫谧<br>附: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