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8092
  • 作      者:
    严小军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共分13个章节,主要详细论述了对于海洋生物生化分析中最关键的几类有机分子的新型分析方法的建立、定性定量的分析结果。具体内容包括GCMS分析原理与操作、GCMS在海洋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总论、脂肪酸的GCMS分析、脂肪酸GCMS分析在鱼类发育与营养学中的应用、生物激素GCMS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是一本完全以作者“实战经验”为基础的专著,详细论述了对于海洋生物生化分析中最关键的几类有机分子(脂肪酸、甾醇、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激素等)的新型分析方法的建立、定性定量的分析结果,包括脂肪酸与甾醇的连续分析方法,氨基酸的GCMS分析,碳水化合物中醛糖与酮糖的同时分析,多种生物激素的同时分析等;同时,从实际的科学研究目的出发,实例论述了这些新型分析方法在海洋生物生化研究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一些海洋生物生化研究中特有的问题,如海产品“海鲜风味”的来源及补充、鱼类蛋白质水解过程的质控分析以及农残等问题都进行了实例性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同位素质谱测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当有机化合物进入环境中时通常有自己的特征同位素组成;或者说是特定的同位素比值,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领域,若化合物的同位素组成保持不变。因此,可直接利用其同位素组成进行来源示踪,这些化合物的同位素值能提供更加丰富和精确的化合物来源及演化信息,成为重建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途径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同时,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又是化合物同化、迁移和转运途径示踪的重要工具。但是,直接可以进行同位素质谱分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很多的研究是将采集到的有机样品采用玻璃管真空热解方法,再结合GC/IRMS来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已经改进称为在线燃烧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成为地球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析工具。<br>    第六节 GCMS样品处理技术 GCMS主要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但是真正"理想"的化合物通常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的非极性易挥发化合物。有时对于太容易挥发的样品也有不易进样的难处,更多情况是遇到没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时,必须考虑适当的衍生化方法。 一、高挥发性样品处理技术 对于高挥发性样品的处理技术主要是:顶空进样法(headspace)、吹扫捕集法(purge&trap)以及微萃取浓缩分离技术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其中一些典型的分析实例在本书后面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工.顶空进样法又称静态顶空法 是最常见的高挥发性物质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那些在200"C下可挥发的被分析物,以及比较难于进行前处理的样品。应用顶空技术在分析测试过程中具备许多优点:减少样品前处理时间,节省测试费用,无需从基体中提取被分析物以进行液体进样。通常,顶空进样分析样品由于其高挥发性,组成相对简单,且不会在色谱柱和质谱上出现残留现象,因此可以减少进样系统的维护.顶空方法普遍应用于环境样品土壤、泥浆和水等机体中易挥发物的分析,如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等这样一类挥发性有机物。还普遍应用于制药行业中溶剂残留的分析。如在美国药典中,最早检测的5种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三氯乙烯、1,4一二氧六环和苯等。顶空进样法还经常用于陕速分析场合,如血液中酒精含量测定等,是产品监测部门的高效分析措施. 2.吹扫捕集法又称动态顶空法 是针对高挥发低浓度样品的良好前处理方式。低温吹扫捕集装置由吹扫瓶、水冷凝器、热解吸管、冷阱、毛细管和进样口6部分组成.吹扫捕集法的原理是使吹洗气体连续通过样品,将其中的挥发组分萃取后在吸附剂或冷阱中捕集,再进行分析测定,因而是一种非平衡态连续萃取。这种方法几乎能全部定量地将被测物萃取出来,不但萃取效率高,而且被测物可以被浓缩,使方法灵敏度大大提高。<br>    ……
展开
目录
序<br>致谢<br>第一章 GCMS分析原理与操作<br>第一节 GCMS的简要发展历史<br>一、色谱技术历史<br>二、质谱技术历史<br>三、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商业化发展<br>第二节 GCMS的构造原理和部件<br>一、GCMS的构造原理和主要部件<br>二、GCMS的其他部件和主要指标<br>第三节 GCMS定量分析数据处理技术<br>一、GCMS获得的数据类型<br>二、GCMS的定量分析<br>第四节 GCMS定性分析技术<br>一、化合物分子式确定的质谱分析技术<br>二、化合物结构式推定的质谱学规律<br>三、质谱图解析中的基本术语<br>第五节 GCMS仪器的其他种类类型<br>第六节 GCMS样品处理技术<br>一、高挥发性样品处理技术<br>二、衍生化技术<br><br>第二章 GCMS在海洋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总论<br>第一节 在海洋生物化学中常见的GCMS分析物质<br>一、脂肪酸类物质<br>二、脂肪酸代谢产物<br>三、甾醇、甾烷及其他三萜类物质<br>四、烷烃类与烷酮类物质<br>五、特殊异戊二烯类物质<br>六、半挥发性香气物质和挥发性气体物质<br>七、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br>八、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r>第二节 GCMS在海洋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几个应用领域<br>一、在海洋生物化学分类学方面<br>二、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方面<br>三、在海洋生物化学生态学方面<br>四、在海水养殖营养学方面<br><br>第三章 脂肪酸的GCMS分析<br>第一节海洋生物的脂肪酸<br>一、结构特征<br>二、海洋生物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br>三、大型海藻中的脂肪酸<br>第二节脂肪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定<br>一、提取<br>二、分离纯化<br>三、鉴定<br>第三节 海洋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br>一、海洋席藻简介<br>二、脂肪酸GCMS分析的材料和方法<br>三、席藻淡化过程中的脂肪酸变化<br><br>第四节 培养条件对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脂肪酸的影响<br>一、材料与方法<br>二、不同培养条件下假单胞菌的脂肪酸变化<br>第五节 褶皱臂尾轮虫PUFA转化效率的影响<br>一、材料与方法<br>二、不同饵料投喂后褶皱臂尾轮虫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br>三、轮虫对不同藻类脂肪酸的转化效率<br>第六节 鱼油脂肪酸的自由基氧化变化研究<br>一、材料与方法<br>二、鱼油脂肪酸的变化<br><br>第四章 脂肪酸GCMS分析在海洋生物化学分类学中的应用<br>第一节 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特征<br>第二节 海洋微藻脂肪酸生化组成的聚类分析研究<br>一、实验材料和方法<br>二、31种(株)微藻的脂肪酸组成<br>三、微藻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br>四、未知藻的聚类分析地位<br>第三节 脂肪酸分析在细菌化学鉴定中的应用<br>一、脂肪酸分析的微生物鉴定系统<br>二、海洋微生物脂肪酸化学分类鉴定的实例研究<br>三、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br><br>第五章 脂肪酸GCMS分析在鱼类发育与营养学中的应用<br>第一节 鱼类对脂肪酸的需求<br>一、鱼类的脂肪酸合成途径<br>二、鱼类必需脂肪酸<br>第二节 大黄鱼仔幼鱼发育阶段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br>一、实验材料<br>二、不同发育阶段脂肪酸的组成<br>三、大黄鱼苗期各阶段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br>四、大黃鱼苗期脂肪酸的组成与淡水鱼苗的比较<br>五、“胀鳔”病鱼苗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及原因分析<br>第三节 大黄鱼鱼种阶段肌肉及肝脏中脂肪酸研究<br>一、实验材料<br>二、大黄鱼鱼种阶段的总脂含量变化<br>三、大黄鱼鱼种各月份脂肪酸组成特点<br>四、几种重要脂肪酸的实际含量<br>五、高温期对大黄鱼鱼种脂肪酸的影响<br>第四节 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比较<br>一、实验材料<br>二、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的总脂含量比较<br>三、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的脂肪酸组成比较<br>四、养殖大黄鱼从仔鱼至成鱼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小结<br>第五节 岱衢族野生大黄鱼与养殖大黄鱼肌肉脂类级分分析<br>一、实验材料处理<br>二、大黄鱼肌肉的总脂组成<br>三、脂肪酸在不同脂类组成中的分布<br>四、脂类级分中的脂肪酸分布特征<br>第六节 GCMS分析技术在鱼类营养学中的应用小结<br><br>第六章 甾醇的GCMS分析及其应用<br>第一节 甾醇概述<br>一、主要甾醇<br>二、常见甾醇举例<br>三、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br>第二节 甾醇在海洋微藻和微生物中的分布规律<br>第三节 甾醇7MS衍生物EI源质谱规律研究<br>一、材料和方法<br>二、甾醇硅醚化衍生物的质谱学规律<br>三、共生藻属甲藻(Symbodiniumsp.)样品的甾醇结构实例分析<br>第四节 甾醇在29种海洋微藻中的分布研究<br>一、实验样品及处理方法<br>二、微藻中甾醇(酮)的鉴定<br>三、海洋微藻中甾醇的组成特征<br>四、海洋微藻中甾醇的结构分布规律<br>第五节 巴夫藻甾醇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组成变化<br>一、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培养<br>二、巴夫藻不同生长阶段的甾醇变化<br>三、环境因子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和甾醇组成的调控<br>四、巴夫藻甾醇变化调控因素的综合探讨+<br><br>第七章 脂肪酸甾醇的GClVIS同步分析及其应用<br>第一节 脂肪酸甾醇同步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br>一、脂肪酸甾醇同步分析的必要性<br>二、脂肪酸甾醇同步分析的技术难点<br>第二节 脂肪酸甾醇的GCMS同步分析<br>一、材料与方法<br>二、标准脂肪酸甲酯和甾醇三甲基硅醚的GCMS分析<br>三、巴夫藻脂肪酸甾醇实例分析及其生化组成特征<br>第三节 六种海洋微藻对泥蚶稚贝脂肪酸甾醇组成的影响<br>一、材料与方法<br>二、泥蚶稚贝在不同微藻饵料培养下的生长情况<br>三、微藻对稚贝脂肪酸组成的影响<br>四、微藻对稚贝中甾醇组成的影响<br>五、泥蚶稚贝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甾醇的营养需求<br>第四节 贝类脂肪酸甾醇的聚类分析<br>一、贝类样品来源及样品处理<br>二、16种贝类的脂肪酸组成<br>三、16种贝类的甾醇组成<br>四、16种贝类的脂肪酸甾醇聚类分析<br><br>第八章 氨基酸的GCMS分析<br>第一节 氨基酸概述<br><br>第九章 碳水化合物的GCMS分析<br>第十章 生物激素GCMS分析<br>第一章 海洋生物半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br>第二章 海洋水产品中农残药残的GCMS分析<br>第三章 气体化合物的GCMS实例分析<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