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26277
  • 作      者:
    任美锷主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199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第3版)》是一部反映我国自然地理面貌的专著,分两大部分。第一篇总论包括中国面积、位置、疆域、地貌、气候、陆地水、植被和土壤等;第二篇区域分论,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内蒙、西北、青藏八个区域进行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内蒙古干旱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夏季降水直接有关,而且与前一年冬季降雪多寡也有密切关系。
  由于冬季严寒,如有降雪即可形成雪覆盖。降雪量和积雪时间、积雪深度都是自东向西减少,东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稳定积雪期自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达120~130天以上,积雪深度平均20~30厘米,最深达40~60厘米;向西由于雪量很少,常不能形成雪覆盖。适量降雪对农牧业生产都是有利的。草场积雪可部分解决冬季牲畜饮水问题,因而可利用目前尚无供一水条件的草场放牧。积雪到春季融化,增加地表湿润程度和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牧草返青和作物出苗,河湖水量及潜水也因得到融雪水的补给而增多。但深厚而持久的雪覆盖(>15厘米时)或冻结而持久的雪覆盖,能使牧草覆埋和牧场封冻,造成畜牧业上的、“白灾”。反之,少雪或无雪,不仅不能利用无供水条件的草场放牧,增加夏秋草场放牧时间,易导致夏秋草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带来“黑灾”的危害。
  内蒙区全年风力强劲,特别是北部地区,全年5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可达100天以上。冬季大风多伴以寒潮雪暴,被称为“白毛、风”,对牲畜放牧有很大威胁。大风以春季最多,这时地表积雪融尽,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下降,往往形成旱风,灼枯作物和牧草,还容易引起草原火灾。在地表植被已破坏的情况下,则形成风沙。因此,打井抗旱,保证水源,修建棚圈厩舍,贮备冬春饲料等,不仅使草原牧业生产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日益加强,对发展牧区农业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区的地貌结构加强了内蒙古高原气候的干旱与寒冷。首先,高原的南缘,从林西至集宁为广大的玄武岩台地,台地顶面向南翘起,向北则缓缓地倾没于高原面之下。其次,高原东侧为大兴安岭,高原西部(集宁以西),南侧为阴山山脉(包括狼山,大青山),高峰海拔2000~2400米。高原边缘这些较高的山地和凸起的地形,阻碍东南季风的深入,使高原内部格外干旱。第三,高原地面平坦,北来寒潮毫无阻隔,可横扫全部高原,加剧了高原的低温和大风雪。
  内蒙古高原东缘和南缘的山地和高地,还是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重要分界。内蒙古高原的外缘为外流区,东部有海拉尔河、两辽河水系,西部有黄河流经河套地区,水量较丰,是重要的灌溉水源。高原内部均为发源于边缘山地向北或向东流的内陆小河,径流十分贫乏。径流深度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不过50毫米,西部不少地面广布沙砾,地表径流近于零。鄂尔多斯高原内部和西辽河流域的北部有两块闭流区,地表水流不能外流。这些内陆小河主要由夏季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东部还可得到少量的春季融雪补给。而秋冬季节流量很小,甚至干涸。有的河流在下游潴水成湖,有的由于强烈蒸发而在中途自行消失。例如大兴安岭西坡锡林郭勒河,年平均流量仅0.6秒立方米,全长仅135公里。但在农牧业生产上,这些内陆小河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农业灌溉和牲畜饮用的水源。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面积、位置与疆域
二、中国自然地理总特点

第二章 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轮廓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巨地貌轮廓形成的作用
(二)气候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三)地表物质对地貌的影响
三、中国地貌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章 气候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环流与季风进退
(一)大气环流基本特征
(二)季风进退
三、影响我国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一)寒潮
(二)梅雨
(三)台风
四、气温与热量资源
(一)气温分布
(二)气温年变化与四季
(三)生长期和霜期
五、降水及其动态
(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雨日
(三)降水变率
(四)降水强度
(五)湿润程度
六、中国气候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四章 陆地水
一、流域和水系
(一)流域概况
(二)水系的一般特征
二、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
(一)河川径流资源
(二)水量平衡
(三)年径流的地理分布
(四)年径流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
(五)河流的泥沙
三、湖泊与沼泽
(一)湖泊
(二)沼泽
四、中国陆地水在自然景观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及
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一、植被与土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一)植被与土壤形成的现代作用过程
(二)植被与土壤形成的自然历史因素
(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植被与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分布规律
(二)垂直分布规律
(三)隐域性植被与土壤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三、中国植被与土壤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作用及其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六章 综合自然区划
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和意义
二、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
三、本书的自然区划方案
第二篇 区域分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