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岸线
引言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但对海岸线具体位置的认定尚不完全一致,或者说比较混乱。因为每天在潮汐涨落海水进退的过程中,这条海陆界线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问断地迁移,在特殊天气和海洋动力条件下,迁移距离相当宽,其具体位置有着随时间而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测绘、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等部门而言,需要一条位置清晰而确定的海陆界线。而目前对海岸线具体位置的划定,在行政管理、调查研究等相关部门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海岸线的科学划定及全国和地方的岸线长度统计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中“海岸带综合利用”条目,海岸线被定义为“沿海岸滩与平均海平面的交线”。个别地方把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和海洋管理部门过去沿用的管理界线作为海岸线。海岸线首先是一条自然地理界线,是海洋国土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岸线的划分,关系到开发利用和职权部门的责任。所以,划定一条以自然属性为依据、标准统一的海岸线是十分必要的。
1海岸线的定义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00)给出的海岸线定义是“海岸线是海陆分界线,在我国系指多年大潮高潮位时的海陆界线”,在测绘部门称海岸线为“大潮高潮时海陆分界的痕迹线”。两种说法含义是一致的。这种“海陆界线”或“痕迹线”并不等同于大潮高潮面与陆地地形的“交线”,大潮高潮面与陆地地形的交线可以通过验潮资料和海岸地形测绘资料在图上绘出。但作为海面,尤其是高潮位时的海面很难有平静的状态,在风浪和涌浪的作用下,海水上冲流会比大潮高潮面向岸冲向更高更远的陆地,在坡度大的沙质海岸上冲流可向陆更加伸人数米至数十米,在低平的淤泥质潮滩可能伸入陆地更远的距离,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这条被浪潮推波助澜的海水线常在它到达的陆域边缘留下自己的痕迹:被水浸过和干出的陆地之间的界线,即农历初一、十五左右会留下被海水浸过的湿水印迹,界线上还常散布着贝壳碎片或植物枯枝败茎等。这条线才是我们指的确切的“海岸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