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进行各种抗争时,发现和利用了火。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人类由此从野蛮进入文明,同时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在使用火的同时,人类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制陶器、冶炼,后来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这些由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生活的实践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br>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源及其变化规律。在古代,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这种说法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这种说法也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br>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中国古代出现了炼丹术,到了秦汉时期,炼丹术已经十分流行。大概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于中世纪传人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来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