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探索化学的奥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07057
  • 作      者:
    本丛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今,化学曰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br>    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拉瓦锡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br>    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br>    ——拉瓦锡
展开
精彩书摘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进行各种抗争时,发现和利用了火。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人类由此从野蛮进入文明,同时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在使用火的同时,人类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制陶器、冶炼,后来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这些由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生活的实践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br>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源及其变化规律。在古代,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这种说法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这种说法也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br>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中国古代出现了炼丹术,到了秦汉时期,炼丹术已经十分流行。大概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于中世纪传人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来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认识化学<br>第一节 化学的进程<br>第二节 化学的萌芽<br>第三节 化学的中兴<br>第四节 化学的作用<br>第五节 化学的学科分类<br><br>第二章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br>第一节 元素<br>第二节 元素周期表<br>第三节 原子结构<br><br>第三章 化学基本知识<br>第一节 原子的基本结构<br>第二节 分子<br>第三节 常见的化学名称<br>第四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br>第五节 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br><br>第四章 化学基本要素<br>第一节 氧<br>第二节 氢<br>第三节 氮<br>第四节 碳<br>第五节 硫<br>第六节 磷<br>第七节 氯<br>第八节 铁<br>第九节 镁<br>第十节 其他金属<br>第十一节 惰性气体<br><br>第五章 二元素的化合物<br>第一节 氧与氢的化合物<br>第二节 氧与氮的化合物<br>第三节 氧与碳的化合物<br>第四节 氧与硫的化合物<br>第五节 氧与磷的化合物<br>第六节 氢与氮的化合物<br>第七节 氢与碳的化合物<br>第八节 氢与硫的化合物<br>第九节 氢与磷的化合物<br><br>第六章 常见的酸类和碱类<br>第一节 硝酸(HNO3)<br>第二节 硫酸(H2SO4)<br>第三节 盐酸(HCl)<br>第四节 碳酸(H2CO3)<br>第五节 氢氧化钠(NaOH)<br>第六节 氢氧化钙(Ca(OH)2)<br><br>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br>第一节 化学知识窗<br>第二节 千分位误差引出的重大发现<br>第三节 食物中的化学<br>第四节 奇妙的水果“味<br>第五节 生活中的化学<br>第六节 神奇的化学现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