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英语女教师》记叙了性情迥异的莱斯丽和伊琳,前者风风火火,后者温顺、柔和,但都婚姻不顺,至今独身。最后一次英语课,莱斯丽主持考试结束后,放美国歌曲让大家轻松轻松。放到美国国歌时,伊琳突然要求大家都站起来,她自己则把手放在胸前,神情凝重。中国学生被伊琳的爱国之情所感染,一致要求再唱一次中国国歌。这时伊琳走上前,把中国国旗展开,以示对中国的尊重。这是几个月来伊琳唯一的高调举动……这样的人物和细节,是鲜活的,真切的。这位与《福尔赛世家》中女主角同名的女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密苏里——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摄取的却是两位老女人的身影:一位是越南女子,和侵越美国兵有了孩子,战后他们天各一方,几十年后已经成家的男人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于是离婚,把越南女人和儿子接到美国;一位是上海女子,解放前夕丈夫带几个孩子去了台湾,她带几个孩子留在大陆,几十年后,孩子们在美国相聚,决定接父母来美国团聚,可是丈夫在从台湾来美国的途中突然去世,只剩下她自己在孩子们身边安度晚年……作者没有同两位老人谈话,故事是听来的,可是在叙述故事时,明显可以感觉出她感情的沉郁复杂。因为,作者的视线穿过越战和中国海峡两岸多年隔绝的历史,无形中放大了老人身影中的沧桑。
文章中还记叙了:美国总统卸任后,都会拥有一个图书馆(博物馆)。这真是极妙的设计!美国人很会把一些我们以为并不多么重要的事情办得一本正经,有一种自豪感;只有2000多人的赫尔曼市,其选举市长和市政议员、自治的管理也属于类似的“一本正经”;还有至今拒绝一切工业文明、生活在原始农业社会的阿米氏人……这都是美国式的,这就是美国。不是作者亲见,会令人半信半疑。
展开
——(《难忘的科罗拉多之行》)
我心想:人啊,真是个社会群体动物。美国的现代通讯技术非常发达,但同样取代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不论哪个民族和社会,人是需要彼此接触、彼此温暖、彼此容纳的。当今我们国家的建设速度令世人惊叹,在瞬间竖起的一座座高楼,建成的一个个高档小区中,是否考虑到留一个空间给居民,为人们的相聚、社交和娱乐提供一个温馨的挡风遮雨的地方?是否能让一个个社区成为城市漂泊心灵的家园?让每一个居民都有一种为社区、为他人做点什么的感恩的心?
——(《美国的巴比烧烤与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