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技术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703578
  • 作      者:
    黄黎红编著
  • 出 版 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黎红,女,1971-,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硕士,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莆田学院首届优秀中青年教师,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EI收录一篇),出版教材一部,主要从事物理学、光学测试及混合图像处理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技术导论》是为大学本、专科各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科学素质教育类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融科学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它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动人的事例,生动地描绘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质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科学技术导论》选择了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等4个方面,概览了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进展,以讲述科技知识为主线,穿插人文历史背景,宣传科学发展观。书中还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诸多引人入胜的专题,如板块学说、混沌、熵、相对论、黑洞、宇宙大爆炸、暗能量、可控核聚变、大统一、中微子、夸克、遗传与基因、克隆技术、资源与环境、生物大灭绝、激光、光孤子、超导、磁悬浮列车、通信技术、海洋及航天技术、纳米技术、能源技术、军事高科技等。为了能向学生更好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科技世界,《科学技术导论》还配套讲述电子教案,提供给授课教师。
    《科学技术导论》主张给学生教授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兼顾趣味性,注重清楚讲述科学技术的概念、建立鲜明的科学技术图像。不用或尽量少采用数学的概念式教学,还积极地涉及社会生活中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诸多热点问题,如巨石阵建造之谜、时空旅行、臭氧空洞、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核武器、核动力、克隆危机、探月工程、UFO探寻、地外生命探寻等。
    《科学技术导论》可供高等学校各专业开设科学素质教育通识课使用,也可供其他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科学的含义  人们最早使用拉丁文“Scientia”表示“学问”或“知识”。英文中表示“科学”的单词“Science”也是由拉丁文衍生而来。在中国古代科学相当于“格致之学”,即“格物致知”的意思。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先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意思是“分科的学问”。1893年,康有为翻译日本日文著作时首先使用了“科学”一词,随后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和《原富》时也将“Science”译成“科学”,从此“科学”一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下的定义能被世人所公认。按照大多数学者的看法,“科学”是指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以及人们追求这种知识的活动。“科学”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人们在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将客观世界的事实和规律如实反映出来,就得到了科学知识。
    19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达尔文遍游了四大洲三大洋后,对收集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于1859年发表巨著《物种起源》。他以自身的感受给“科学”下了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二)“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界和社会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和经济学等,每一学科都不是相关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将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成知识体系。在这些学科中,往往是由最基本的概念和少数几个定理、公理就可推演出许多具体的结论。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分类结构
第三节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
第一章 经典力学与混沌
第一节 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节 天声动北陬——振动力学
第三节 顶间窗户之谜——流体力学
第四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一一材料力学
第五节 太空中的生物为什么长不大——骨与应力
第六节 蝴蝶效应——混沌

第二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
第一节 磁石召铁,或引之也——电磁波
第二节 电磁波的应用

第三章 热力学、熵与分子运动论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一类永动机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二类永动机
第三节 熵与能量
第四节 熵与信息
第五节 熵与生命
第六节 熵与社会、经济和管理
第七节 分子运动论与布朗运动
第八节 布朗运动与股票、期权

第四章 现代文明的奇丽瑰宝——相对论
第一节 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第二节 迈克尔孙一莫雷实验
第三节 相对论
第四节 物体的极限速度
第五节 相对论的质能关系
第六节 广义相对论简介
第七节 弯曲时空
第八节 引力波
第九节 时间的引力效应

第五章 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 宇宙的模型
第二节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节 大爆炸——宇宙的诞生
第四节 大爆炸——宇宙学面临的困难
第五节 至大和至小的理论结合起来了
第六节 暗香飘尽知何处——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
第七节 黑暗中点上一盏灯——黑洞

第六章 探寻宇宙中的基本粒子
第一节 介子的发现
第二节 反粒子的发现
第三节 夸克的寻找与发现
第四节 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
第五节 基本粒子
第六节 对称性破缺
第七节 统一理论的探寻

第七章 铺向通天之路——航空航天
第一节 航空史上的十个瞬间
第二节 航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探月工程
第四节 挑战太空的航天器
第五节 地外生命探索
第六节 做人是幸运的

第八章 继承普罗米修斯的伟业——能源技术
第一节 能源利用与能源危机
第二节 我国能源状况及发展战略
第三节 太阳能的利用
第四节 风能的利用
第五节 生物质能
第六节 地热能和海洋能
第七节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第八节 核能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第九章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科学与技术
第一节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节 人类文明的悲剧
第三节 人类共同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纳米技术
第一节 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纳米材料

第十一章 神奇之光——无所不能的激光
第一节 激光的产生
第二节 激光的应用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神奇之光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
第一节 酶工程
第二节 发酵工程
第三节 细胞工程
第四节 基因工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