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09.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3860
  • 作      者:
    任福君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报告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及典型案例三部分。总报告对我国科普基础设施总体情况作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建议;专题报告对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基层科普设施、科普大篷车、网络科普设施、科技馆等我国目前的几类主要科普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典型案例部分收集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部分典型案例,以供读者对我国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展开
作者简介
    任福君,1961年8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研究》主编。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11月起任佳木斯大学工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000年2月任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03年5月起任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分别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第1站)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第2站)工作;2004年7月调入中国科普研究所。 <br>    在机械制造和科普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高校教材及主编《中国科普报告》(中英文版)、《中国科普理论研究进展报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等10余部;主持“863”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优秀社科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与软件著作权2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09)》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国科普研究所总体负责,相关单位及各级地方科协共同参与编撰,旨在推动落实《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该书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员,今年为首次出版。该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科普基础设施研究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科普基础设施未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br>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09)》采用调查表、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现有规模、发展潜力和社会效果等。本报告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及典型案例三部分。总报告对我国科普基础设施总体情况作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建议;专题报告对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基层科普设施、科普大篷车、网络科普设施、科技馆等我国目前的几类主要科普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典型案例部分收集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部分典型案例,以供读者对我国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br>    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是事关我国国民科学素质提升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而学者及科普工作者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象、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报告对科普基础设施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1.各类设施呈快速发展态势,设施形态多样,总量增加<br>    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12月3]日,调查得到科技类博物馆618座、科普教育基地3468家、大篷车260辆、科普活动站27万多个,科普宣传栏/画廊32万余个、科普宣传员63万余名、科普网站600余个。从数量上看,我国的科普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基层,这些基层的科普设施量大面广,但规模小,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集中在城市的科普设施则主要以科技类博物馆(含科技馆)为主,这些设施大多规模比较大,陈列了大量的科普展教资源,是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另外,还有一类是通过数字化形态呈现的科普资源和设施,这类科普资源是后起之秀,发展迅猛,代表着科普资源和设施发展的新生力量。而科普大篷车则活跃在广大乡村和西部经济欠发展地区,以流动供给的形式,播撒着理性的火种、传递着科学的精神,对全国科普设施的发展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br>    从科普设施的价值构成看,各类科普设施的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这些资产主要集中在科技类博物馆(含科技馆)上,另外,一些资源型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沉淀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科普资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设施体现的资产价值,只代表一种存在,或者说是以前的投入积累,是存量资产。要使这些资产发挥作用,在科普活动中发挥和体现其价值,还要进行相应的活的资金投人才能产生效果,从此次调查结果看,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力量对科普工作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调查表明,2008年各类设施的科普经费投入约50亿元,还不到2008年GDP的千分之一;从总体受益情况看,全国参加科普活动的观众数量约3.7亿人次;从吸收就业人员看,直接附着科普设施并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超过100万人;从设施资源的可使用情况看,总展厅面积1400万余平方米,活动面积1100万余平方米;科普展板45万余延米;展品1400万件/套(包括标本),挂图28000万余份。
展开
目录
总报告<br>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评估报告(2009)/001<br><br>专题报告<br>科技类博物馆发展报告(2009)/056<br>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报告(2009)/083<br>基层科普设施——科普“站栏员”发展报告(2009)/127<br>科普大篷车发展报告(2009)/184<br>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2009)/216<br>科学技术馆发展报告(2009)/261<br><br>典型案例<br>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调查报告(2009)/323<br>科技类博物馆建设典型案例/342<br>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典型案例/362<br>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典型案例/371<br>科普大篷车建设典型案例/379<br>网络科普设施建设典型案例/388<br>浙江省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9)/399<br>湖南省科普基础设施实地调研报告/411<br>青海省科普基础设施实地调研报告/419<br>广东省汕头市科普基础设施实地调研报告/424<br>后记/4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