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代政区地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5704
  • 作      者:
    后晓荣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后晓荣,1973年生,江西南昌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从事考古、文物与相关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在《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东南文化》等刊物上发表历史、历史地理、考古、文物等方面论文达三十多篇,出版著作五部,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秦代政区地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部系统研究秦代政区地理的学术著作。作者综合运用战国秦汉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资料,如秦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以及战国秦汉城址考古等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史料,交叉运用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探讨了秦代政区地理问题,并在秦政区地理的关键问题——郡县设置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基本上构建出秦政区地理的真实面貌,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传统历史文献无法解决此时段历史地理的根本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综合利用近五十多年战国秦汉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如秦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以及战国秦汉城址考古等,以《汉书》、《史记》等传统文献为基础,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文物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战国秦汉考古出士材料进行系统爬梳、整理、研究。利用新材料和新研究手段重新审视秦历史地理,特别是秦政区地理中郡县设置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传统文献无法解决此时段历史地理的基础问题,从而促进秦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入。
    ——晁福林
    后晓荣博士著《秦代政区地理》,利用战国秦汉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等古文字资料,参以地下考古发现遗迹,结合《汉书》、《史记》诸传统文献记载,全面深入诠释秦政区地理中的郡县设置,提出秦置54郡的见解,又考证落实了近700个秦置县,由此构建起秦代全国的政区地理,其研究所及已经超越前贤而后来居上,处在学术领先地位,也使秦历史地理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宋镇豪
展开
精彩书摘
    密县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秩律》有“密”县,其上属郡为河南郡。《汉志》河南郡属县密,“故国”。即密在秦时西汉初年即已置县。秦密县故址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南。
    苑陵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秩律》有“苑陵”县,其上属郡为河南郡。文献中“苑陵”作“宛陵”。《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哙)从攻宛陵。”《正义》引《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八里。本郑旧县也。”《汉志》作苑陵;《郡国志》作苑林。《汉志》河南郡属县苑陵,“莽日左亭”。《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八》:“苑陵故城在今(开封府)新郑县东北,秦置县。”考古调查表明,秦汉苑陵故址是河南省新郑市苑陵故城,城址为长方形,周长约4000米①。
    昆阳  《战国策·魏策三》:“秦之叶阳、昆阳与舞阳、高陵邻。”《史记·魏世家》:“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史记·曹相国世家》:“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正义》引《括地志》云“昆阳故城在叶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卷二百一十一》:“故城即今叶县治。”秦昆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叶县城。
    应县  战国初为魏国地,后期为秦相范睢之封地。《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六年,与秦会应”;“十一年,与秦武王会应。”《括地志》云:“故应城,故应乡也,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读史·卷五十一》:“应城在(鲁山)县东三十里。古应国。《史记》魏惠王六年,与秦会应。襄王十一年,复与秦武王会于应。又客谓周最,以应为秦王太后养地。昭王时,范睢封于此日应侯。”秦应县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秦政区地理研究的意义
二 资料的搜集与运用
三 研究路线和创新点

第一章 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
一 文献集撰期
二 乾嘉考据期
三 考古研究期

第二章 秦疆域发展概况
一 秦发展简史
二 秦疆域概况

第三章 秦置郡新证
一 统一初年置郡考
二 统一后拓地置郡考
三 统一后分地置郡考
四 小结
第四章 关中诸郡置县
一 内史
二 陇西郡
三 上郡
四 北地郡
五 云中郡
六 九原郡
七 新秦中郡

第五章 山东南部诸郡置县
一 三川郡
二 颍川郡
三 砀郡
四 东郡
五 薛郡
六 东海郡
七 四川郡
八 淮阳郡
九 南阳郡
十 临淄郡
十一 济北郡
十二 博阳郡
十三 琅邪郡
十四 即墨郡
十五 胶西郡
十六 城阳郡

第六章 山东北部诸郡置县
一 河东郡
二 河内郡
三 太原郡
四 上党郡
五 代郡
六 雁门郡
七 邯郸郡
八 钜鹿郡
九 恒山郡
十 清河郡
十一 河间郡
十二 广阳郡
十三 右北平郡
十四 上谷郡
十五 渔阳郡
十六 辽西郡
十七 辽东郡

第七章 淮汉诸郡置县
一 汉中郡
二 蜀郡
三 巴郡
四 南郡
五 九江郡
六 衡山郡
七 会稽郡
八 长沙郡
九 巫黔郡
十 洞庭郡
十一 苍梧郡
十二 象郡
十三 南海郡
十四 桂林郡
十五 闽中郡

第八章 秦置县相关问题
一 地望待考秦置县
二 秦置县考证总结
三 秦置县数估测

结语
一 秦郡县制的形成过程
二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秦置县表
附录二 附图说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