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河之魅
春天。与“四水”厮磨相守一个月。从湘江的N24°31′开始,一点点,向北。最北是澧水,N30°12′。约6个纬度空间里,一方性情山水。从湖泊到河源,我们在高山之巅怀想大海。
湖南地势,北部低,为洞庭湖冲积平原,东、南、西三面高,分别为幕阜一罗霄山脉,五岭,雪峰山和武陵山,“全省总体轮廓呈向北东开口的马蹄形”。境内流水百折千回,最后大多归于湘、资、沅、澧四水。 “四水”属外流河,长江水系。江河北去,入洞庭,连通大海——在地形图上,大海,是我们视野之外,“四水”的恒定指向。
这样的指向,不仅仅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地质意义的大地构造面貌,也包含了漫长生物进化史中,人类与水源亲密无间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和谐相处的所有辩证理念。在地球上,所有的古老人类文明遗址,包括湖南洞庭湖边的城头山,莫不依偎于江河怀抱。
战国时期《五藏山经》,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过100多条河流名称;稍晚出现的《禹贡》已涉及洞庭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记录了当时湘境15条重要流水。“沅有芷兮澧有兰”,2000多年前,屈原曾这样深情赞美过在他流寓之地的江河;沈从文写了一辈子“水边的人生”,他不羁的灵魂与一条长长的沅水密不可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