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from Marco Polo to J. G. Ballar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869661
  • 作      者:
    吴芳思(Frances Wood)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这本书里,吴芳思精心挑选了大量精彩的记述,包括小说、回忆录、旅游随笔等,令人趣味盎然。来自欧洲、美国及中国的收藏家提供了各种插图,包括照片及刊于书报的图像。她的书展示了中国的人民、城市、食物、语言、植物、艺术、建筑及战争在西方作家笔下的景象,以及在过去8个世纪中,它们如何一直吸引着西方人的想像空间。
展开
作者简介
    吴芳思(Frances Wood),曾在剑桥、北京及伦敦大学修读中文、她是英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馆馆长·到过中国很多地方旅游,曾广泛撰写多方面有关中国文化的题材,她的著作包括《中国图像》(Chinese Iflustration,1986):《中国指南》(A Companion to China,7989);《中国蓝指南》(The BlueGuideto China,1990,2002);《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Marco PoloGo To China,1996):《华人与狗不许入内:1843—1943年间中国通商口岸的生活》(No Dogs and Not Many Chinese:Treaty Port Life in China 1843—1943,1998):《在北京练习投手榴弹:我在“文革”期间》(Hand Grenade Practice in Pekino:MY Part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2000);《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2008);《紫禁城》(The F0rbidden City,2005)和《秦始皇》(The FirsfEmperor,2007)。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魅力:趋之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中吴芳思精心挑选了大量精彩的记述,包括小说、回忆录、旅游随笔等,令人趣味盎然。来自欧洲、美国及中国的收藏家提供了各种插图,包括照片及刊于书报的图像。她的书展示了中国的人民、城市、食物、语言、植物、艺术、建筑及战争在西方作家笔下的景象,以及在过去8个世纪中,它们如何一直吸引着西方人的想像空间。为两千多年以来,西方一直对中国着迷。从默默无闻的丝路商人的暖昧传奇故事,到盖尔霍恩和伊舍伍德的战争真实目击记录,有关中国的故事风靡了无数的读者。中世纪旅行家如马可·波罗结合了事实和虚构,通过对中国城市的一些见闻记录,以及在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的细节描写,建构了一幅异地情调的浪漫图像。而耶稣会传教士和欧洲外交家则以第一手记述来追寻一个较纪实的中国印象。探险家如赫定和斯坦因爵士进入丝路和猎取它深埋的宝藏,而法国作家如克洛岱尔和马尔罗笔下的中国则充满着令人神往的事物。浪漫主义小说家如安·布里奇和薇奇·鲍姆在北京和上海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当大批记者如《时代》杂志记者弗莱明进入中国时,艺术鉴赏家如阿克逊、西特韦尔和威尔奇正在阵阵鸽哨声中欣赏着珍藏的古董,而小说家毛姆则从一个更加冷峻的角度看中国。如此多的探访者记载他们的所见所闻,正如吴芳思所说的,“这仿佛是中国造就了这些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可·波罗和传教士<br>    到了13世纪,欧洲人第一次获得了有关中国和蒙古的目击者手稿。其中包括传教士和蒙古人进行谈判的记载,以及更具异国风情的记述——马可·波罗(Marco Pol0,1254—1324)和约翰·曼德维尔爵士(sirTohn Mandeville)的14世纪中叶的作品。<br>    传教士的使命,其中包括外交使命与收集事实,其背景是:圣地(the Holy Land)有了麻烦,欧洲的基督教徒急欲保护前往圣城耶路撒冷的朝圣路线。由于穆斯林的统治者控制了越来越多的疆土,所以,基督教徒们几乎是追不及待地要和蒙古人(the Mongols)结盟。后者的家园远在穆斯林的要塞后面,这是欧洲各国统治者的想法,尽管事实上在1242年一支蒙古军队已经兵临维也纳的城下。<br>    第一位教皇的使者名叫普拉诺·卡披尼的约翰(Tohn of Piano Carpini),一位年长、肥胖的圣方济教派的长老,他于1245年受教皇派遣。虽然他只到达了蒙古人的首都哈拉和林(Karakorum,今蒙古境内),但是他留下了一份记述,其中记载他所听说的中国,这个国家当时被蒙古人统治着。他描述了蒙古人包围北京,以及北京的陷落(1215年)。然后他又将视线转向了“吉他扬”(Kitayans)人。据他说,这些人“是异教徒,有着自己特殊的书写方式,据说他们还拥有旧约和新约圣经。他们也有自己的神父、隐士和像教堂一样的建筑物,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祈祷,他们也有一些自己的圣徒。他们只崇拜一个神,尊敬我主耶稣基督,相信永生但没有受过洗礼。他们对我们的福音书十分敬仰和尊重,他们热爱基督教徒,并慷慨地捐赠。他们看来是世上最和气、善良的民族。他们不留胡子,面相和蒙古人很相似,不过脸部没有那么宽。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是最好的能工巧匠,各行各业中,世上没有比他们更高的手艺了。他们有丰盛的谷物、葡萄酒、黄金和丝绸,以及人们用以为生的所有一切。”虽然听起来像是想人非非(也许中国人也是准备进行十字军东征的基督教徒),其中的有关宗教的叙述很可能涉及佛教。其中最后一句话在马可·波罗游记的早期版本中也曾提到。<br>    另一位圣方济长老鲁伯克的威廉(William ofRubruck),他在1248年曾经随法国国王路易九世进行十字军东征,于1253年受这位法国国王的派遣,作为使者前往蒙古人的驻地。威廉记叙了他在蒙古汗国的首都哈拉和林的停留经历。
展开
目录
1  前言<br>2  马可·波罗和传教士<br>3  传奇中国和地理大发现时代<br>4  耶稣会传教士眼中的中国<br>5  纽霍夫的记述<br>6  笛福论中国<br>7  马嘎尔尼勋爵<br>8  外交中国<br>9  中国革命中的马尔罗<br>10  毛姆论中国<br>11  丝蒂拉·本逊<br>12  安·布里奇<br>13  旅行者<br>14  在中国的老伊顿生<br>15  布卢姆斯伯里<br>16  先锋记者<br>17  战时访问者<br>18  收藏中国<br>19  上海<br>20  中国童年<br>插图致谢<br>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