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1484
  • 作      者:
    蒋新卫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蒋新卫,汉族,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中亚政治研究室主任。 
    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在《现代国际关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现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课题和新疆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中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使该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的地缘战略目标。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进驻中亚,加剧了该地区政治风险和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夺。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有直接影响。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扩散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分析和认识中亚地缘战略变迁中的态势和问题,对实现新疆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冷战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入手,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和对策思考,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一些理论思考。
  第一章分析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立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动态发展,对中亚地区的地缘位置及其地缘战略意义进行分析。本章以“9·11”事件为分界线,将冷战后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围绕着国际权力、利益、安全的主题和内容,分析了中亚地区在以美国、俄罗斯为中心的大国战略角逐中地缘战略地位的变化,阐明了中亚地区已经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地缘政治板块,而且已经形成了以美国和俄罗斯争夺为主导性矛盾的地缘政治格局。
  第二章具体分析了“9·11”事件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战略利益。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美国、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以及它们在中亚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与手段;还分析了以土耳其和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展示了中亚地区各大战略力量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阐明了中亚地区国家在对外战略上保持与大国关系均衡的战略原则和推进中亚地区成员国一体化的战略取向。第三部分,探讨了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博弈及经济区域化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探讨冷战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新疆发展的互动关系。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翔实的数据,阐述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亚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以新疆对外开放战略定位为重心,围绕着提高新疆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地位以及商贸走廊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疆建设“中亚经济高地”的战略规划和开放战略,并对加强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第三部分,在考察中亚地区石油地缘政治形势的基础上,对新疆建设我国能源安全通道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四章是冷战后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安全。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中亚国家在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民族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对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和跨国民族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中亚国家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给新疆的社会安全与稳定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与中亚的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理论原则以及新疆实现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途径。第四部分,分析了宗教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并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依据,对新疆地区宗教政策进行思考。
  第五章是中亚地区民主政治发展问题与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冷战后中亚地区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问题进行考察。第二部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对中亚地区“颜色革命”进行分析,揭示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原因,并总结其中的教训。第三部分,以现代政治治理理论为框架,通过对政治理念系统(或意识形态系统)、政治制度、政治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在国家政治稳定中的作用与功能分析,联系新疆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新疆实现政治稳定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六章是新世纪建构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思考。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外交思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地区发展与合作、中亚国家外交诉求三个层面来探讨和思考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框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中亚五国独立时间不长,且冷战结束初期大国战略争夺的热点地区不是中亚,所以有关中亚地区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主流研究队伍的特别重视,研究专著并不多,主要研究成果有孙壮志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王沛主编《中亚五国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薛君度、邢广程主编《中国与中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倪国良著《向西开放——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关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等著作。直到“9·11”这一国际格局变迁中具有分水岭性质的事件发生后,全球范围的反恐战争拉开大幕,国内对中亚地区的研究才急剧升温,研究成果也开始多了起来,主要研究著作有赵常庆等著《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十年巨变——中亚与外高加索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王桂芬著《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丁建伟著《地缘政治中的西北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杨恕著《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孙壮志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潘志平主编《中亚政局走势微妙》,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胡振华主编《中亚五国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秦放鸣等著《中亚市场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高永久主编《中亚及新疆——历史学与民族学专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绪论
一  理论工具与核心概念界定
二  基本分析框架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9·11”事件之前的中亚地缘战略形势及其地位
第二节  “9·11”事件之后的中亚地缘战略形势及其地位
第二章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战略利益
第一节  中亚地区各大战略力量的博弈态势
第二节  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
第三节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博弈及经济区域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三章  冷战后中亚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新疆的发展
第一节  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趋势
第二节  中亚经济区域化进程中的中国新疆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新疆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通道
第四章  冷战后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安全
第一节  中亚地区国家民族、宗教问题
第二节  中亚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的社会安全与稳定
第三节  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地缘政治中的宗教问题与新疆宗教问题对策思考
第五章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
第一节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
第二节  中亚国家遭遇的“颜色革命”
第三节  民主政治建设与新疆政治稳定
第六章  新世纪建构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新世纪中亚地缘战略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