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674908
  • 作      者:
    曾应枫编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曾应枫,女,国家一级作家。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创作的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小说散文等约三百万字,代表作有《小谷围》《俗话广州》《广州民间艺术大扫描》《广州牙雕》等,曾三十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久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造就了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州地区过七夕与中原地区的七夕节最大的区别是,广州人将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夕”,女子们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内涵的丰富难以言说。岭南文化真是富有传统与善于创新的文化,广州的女子的确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广州的乞巧节是民众们打从心里喜欢的民俗节日。《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州乞巧节。
展开
精彩书摘
    祠堂四周围站着好些满脸皱纹的老阿婆,她们在用一种说不出的,带点怯意的目光望着我们。有胆子大的老人家把我拉到供案前,指着那一座由绿树与高楼组成,上有一行字写着“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新景,说:“这是我们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我笑着点着头,拉着阿婆的手连声说:“你们的手工真棒,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谢谢你们,把湮没了几十年的乞巧节复活了。”
    一位老阿婆竟然抹起眼泪,一再摇着我的手说:“你们真是觉得这好看?是好事?”
    “是好看,也是好事!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这样鲜活的民间艺术。”
    我说的是真话。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表达爱情与婚姻的文字,似乎日益枯竭,而眼前这鲜活的乞巧供案完全可以替代文学的叙述语言。当人们一圈一圈地绕过这台绚丽的“七娘”,欣赏着这些被阿婆、阿婶催生出来的表现牛郎与织女坚贞爱情的画面,似乎看到心灵手巧的七姐在诉说着平静与祥和的乡村生活故事,听到追求女性独立与自由理想的心语,感受到村民们对爱情生活的美好期盼。
    当晚天气极为闷热,热情的村民请我们在祠堂吃“七姐饭”,七个硕大的粗瓷碗盛着村民做的斋菜饭,简单又盛情。我们一行人吃得汗流浃背,兴奋又难忘。祠堂外用红纸张贴的村民凑钱“摆七娘”的名单,满满的几乎都是潘姓的名字。其中潘剑明的名字排在最前列,因为他为七娘会捐出了五百元。
    当晚,我回到家,久久不能人睡,珠村以良潘公祠那一台集古朴、时尚、繁缛、简洁、大俗、大雅于一身的七夕供案一直浮现脑海。创造文化的是人民,创造乞巧民俗的是女子。女子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七夕节民俗和乞巧民间艺术,这是对生活的何等热爱。
展开
目录
引言:珠村要摆“大七娘”
从凄美传说到浪漫七夕
南粤七夕几回落

珠村乞巧:广州民俗文化的名片
天河的传说与珠村的由来
民国将领潘文治家族
潘名江的《珠村七夕吟》
“大七娘”与“小七娘”
珠村的巧姐

黄埔乞巧:旅游文化的画卷
茅岗乞巧:展示传统的黄埔景区画卷
黎氏宗祠乞巧:和谐的男耕女织
西景朱氏祠堂乞巧:黄埔风俗“横沙会”
横沙罗氏宗祠乞巧:迎奥运,迈向新时代
双岗区氏大宗祠与士能祖祠乞巧:花的海洋

番禺乞巧:声名远播大制作
麦边村乞巧:声名远扬赛过年
潭山村乞巧:能工巧匠大制作

穗乡儿女善梭
珠村民间文化的活字典
巧手男儿潘尧珊
李光华和他的七夕公仔
黄埔“一宝”黄应丰

形美色美工美,心巧智巧手巧
构思与备料
芝麻梅花香
七姐秧
七娘牌坊
鹊桥
斋塔
七娘盘
七姐衣
七姐鞋
七夕公仔
刺绣品
瓜果工艺品
乞巧工艺花
废物也变宝

处乞巧各种情
顺德自梳女乞巧:给织女供上九双彩鞋
甘肃西和乞巧节:歌声中的女儿节
台湾七夕:答谢七娘妈与“做十六岁”
日本七夕祭:与数字“七”有关
韩国七夕:祭拜与晒书曝衣

乞巧文化的三次理论碰撞
2005·乞巧文化节研讨会:着眼于交流弘扬与发展
2007·乞巧文化节研讨会:落点于传承与创新
2008·乞巧文化节研讨会:探讨民间文化进课堂

青春的回声:“我们的乞巧”
文化需要接力,教育需要传承
老中青的乞巧文化创意大赛
艺术人才走进乞巧大课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