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兵马俑真相:俑坑主人不是秦始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27452
  • 作      者:
    陈景元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全世界都错了!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br>    从这里开始,改变对世界的看法:<br>    对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重新认识,将改变我们原有的经验和感觉——<br>    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重新认识世界!<br>    <br>    他是一个痴迷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研究的学者;<br>    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只为搞明白一个学术问题;<br>    他一心要推翻、否定“秦始皇兵马俑”的定性结论;<br>    他耗尽自己的心血,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系统论著;<br>    他想向世人证明,“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br>    他将改变地球人的一个观念,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景元,1937年生,浙江金华人。早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六年制)建筑系,后为江苏省国土厅高级工程师。1957年考上大学后,一直从建筑技术角度去研究秦始皇陵和秦阿房宫。他用30多年的时间,撰写了120多万字的研究文章,提出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的观点。主要作品有《土地的争夺》《阿房宫的“另类”观点》《乾陵最新争论》《铜车马不是秦代之物》等。2008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探索·发现》节目播出了《兵马俑的神秘主人》专题片,陈景元在节目中作为被采访者,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br>
展开
内容介绍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br>    秦始皇陵地宫里真的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吗?“汞异常”究竟是怎么回事?秦始皇生前有没有预修过陵墓?秦始皇陵的面积到底有多大?秦始皇陵地宫里埋葬的真是秦始皇吗?吕不韦戈是如何出现在俑坑的?本书是系统研究兵马俑的专著,作者根据工程外部的防洪体系、俑坑内部的淤泥层数、出土在淤泥层表面的吕不韦戈,加上陶俑出现楚人所特有的“歪髻”、楚人特有的“尚赤”服色、坑内有众多的老年兵俑、有各种“违抗”秦代制度的车马具、有大量已被禁止使用的青铜兵器等,有力地说明了秦俑坑与秦王朝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与此相反的是,根据确凿可靠的史料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作者有力地证明了:在两千多年之前,曾经统治过秦国达41年之久的那位神秘人物,才是不为世人所知的俑坑的真正主人。<br>
展开
精彩书评
    前几天买回一本书,是陈景元花了三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一部惊世之作,书名叫《兵马俑真相: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且不论作者观点和学术见解作如何评价,但为了弄清真相,作者花了差不多毕生的精力收集资料,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这样的学术坚守,就足以让我为之敬仰。该书不仅观点鲜明突出,而且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见解都用详实史料,事实和其他各种证据作了周密论证,并对数十年来兵马俑的研究作了一个客观的述评和综合的梳理。
  我与陈先生素不相识,这之前也未曾拜读过先生的大作,但是对于这一本书,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在这位非考古学大师面前,实在为之钦佩。因为,书中所用之知识,不仅涉及到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建筑学等,可谓综合了众多的学科知识,所用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可见其学术功底非同一般。更难能可贵的,先生不屑于所谓的专家权威,敢于直面科学事实,敢于做一般人不敢想之事,足见其学术勇气非凡。
  书中从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一个令世人为之感到震惊的观点,就足见其一斑。虽然这本书还摆在书桌上没有细细地研读完毕,但仅见其读过的章节,总让人有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不能不说是一本好书,同时也为考古学界的一些作为感到悲哀不已。任何学科,一旦脱离了客观事实,一旦为了一已之利就为此而置之度外,让无数人为此蒙蔽,实为学术界之可悲。也许这也就盛世下面的悲凉吧!
展开
精彩书摘
    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理由<br>    任何人,如果死地和葬地一致,及时入葬是正常的。如果死在遥远的外乡,遗体完好归葬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只能进行骸葬或者埋入衣冠。所有正史、野史及民间传说材料,都说秦始皇死在河北邢台,而葬于秦都咸阳。其实,河北邯郸是秦始皇生母的故乡,又是他的出生之地,如果死后能够安葬河北,也不失为是他的“叶落归根”之举。更何况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使他在去世之后无法离开河北,而迫使宰相李斯等人采取了一种罕见的就地秘密埋葬的方式。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那些将秦俑坑和秦始皇陵绑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br>    人们一定要问,为什么秦始皇有可能葬在河北的这个地方呢?请大家看一看以下几个真实的情况:一是秦始皇去世之后,这里发生了一场极其诡秘的政治变故;二是政变者既要掩盖“死讯”,又要妥善运尸,就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秦始皇从公元前210年10月开始,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的大巡游,他出武关、去云梦、到零陵、下同安、临浙江、过润州、上琅玡、登成山,至德州的平原津后,就突然地得了重病,结果于当年7月在赵国原来的沙丘宫内去世了。在他离开咸阳的10个月时间内,总行程约10000多公里,平均每天的行进速度为30公里。<br>    按照常理,他死后护送灵柩的队伍,应当一直向南,取道洛阳,穿过秦时唯一的东西通途——崤函古道,往西返回秦都咸阳。可是,这其中有一段240公里的道路,非常的狭窄,它“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地上车辙宽度只有106厘米,根本就不能通行四马驾驭的、车轮轮距为204厘米的“辒辌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秦始皇浩浩荡荡的回归队伍,却是从邢台向北,经井陉、进太原、入雁门、过云中、抵包头,然后沿着“直道”回到咸阳的。这一路上翻山越岭的行程,大约有2500多公里,按照每天30公里的速度去计算,也必须要耗去80多天时间。<br>    秦始皇东巡途中去世,只有李斯、赵高等少数人知道,他们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采取了“秘不发丧”的做法,对于所有其他人来说,是绝对地封锁消息的。这样,秦始皇虽然已死,但原有的行程不变,百官的奏事不变,死的痕迹一点都没有显露出来。一句话:当时并没有进行公开的“治丧”活动,也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腐措施。谁都知道,七八月份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一直都是酷热难熬的地区,把秦始皇“闷”在“辒辌车”之中,“闷”他两三个月,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惨状呢?《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br>    人死之后,夏季不“过三”,冬季不“过七”,不然尸体就会迅速变臭腐烂,开始以“鲍鱼臭”能掩饰一阵,等车队千里迢迢绕道返回秦都,除了尸虫和一堆白骨外,还能留下什么东西?所以,真正能入葬到骊山墓中去的,就只能是他的一堆衣冠了。有些考古学家说,铜车马坑中的二号铜车,是秦始皇御用“安车”的原型,安车也可称“辒辌车”,可以改作灵车使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二号车的车舆,可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驭手使用,只有在后室,才能安放棺木。而后室的尺寸,宽78厘米、长88厘米,放大一倍后的原型尺寸是,宽156厘米、长176厘米。<br>    一直都有人说,秦人向来崇尚形体高大,有以形体高大象征人体美的好传统。秦始皇的身高就在190厘米以上。根据战国时期棺椁的等级标准看,秦始皇的外棺尺寸应该是:长320厘米、宽210厘米、高219厘米;内棺尺寸:长250厘米、宽127厘米、高132厘米。显而易见,秦始皇的安车,临时坐一坐,问题不是很大,但去世之后,要作为灵车使用,可就大成问题了,因为不管你怎么“摆”,车上是放不进那具特大棺木的。在死讯“秘而不宣”的诡诈时刻,要去公开地改装“安车”、或者从外地调运特制的棺木、继而抬运棺木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br>    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将秦始皇的棺木塞进那一辆“安车”之上,它也是不能驶出河北省界的。井陉古道是秦代“车同轨”制度,遗留至今的唯一实物凭证。然而,井陉关隘是从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两条深深的车辙,让人感到历史车轮的“威力”所在。但它的车辙宽度,只有140厘米,只能通行秦统一六国,并实行“车同轨”之后的所有车辆。而轮距为204厘米的“安车”,是根本不能从这全国统一的“车辙”中通过的,因为两边隆起的岩石,完全吞噬了车轮向外滑动的任何空间。不论何时何地,任何违背统一车制,不在固定车辙内就位的车,都是寸步难行的。<br>    井陉关和其他直通山西的七大关隘一样,都是“车不方轨、马不并辔”的,四马并驾的“安车”,除非它能够“蹦”过去,“飞”过去,否则谁都别想“跳”出河北的大圈圈。这种“大车子、小车辙”的状况,不是一时一地产生的行车困难,而是全国道路普遍存在着的交通障碍。有人会问:秦始皇的东巡“车队”,既然出不了河北,那么他又是怎么来到河北地界的呢?由于“安车”车体窄小,加上道路不平,一路之上难免颠簸抖动,不论谁坐在里面,都是难以忍受的。其实,秦始皇出巡乘的是“辇”、骑的是御用骏马,任何尺寸的车辙,对它们一点影响都没有。<br>    又有人会说,车不能通行,那大家将棺木装在“大辇”上,再整体地抬着走,不就完事了吗?但人们要知道,要抬着棺材走,可是一件很费时日的事情!当年慈禧太后要到清代东陵入葬,120公里的道路100人抬棺,整整走了五天。而要让100人,抬着秦始皇万斤重的棺木,拥挤着来到井陉关、雁门关等千里绝险地带,不用说众人无立足之处,关键还在于,这种“大动千戈”的举动是要彻底暴露出“秘丧、篡权”阴谋的,因为这回归的一路上,都是赵高、李斯视为宿敌的蒙恬将军的部队,只有将秦始皇在河北秘密埋葬,他们才能一直把“戏”演到咸阳!<br>
展开
目录
    前言:秦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吗?<br>    <br>    第一篇  震惊世界的新发现<br>    一号坑《试掘简报》错误重重<br>    “三百丈”之说大有问题<br>    秦始皇陵区的“墓压墓”现象<br>    秦陵“56.25平方公里”揭秘<br>    秦始皇陵并非“坐西向东”<br>    “南依山、北临水”意味着什么?<br>    虚构出来的陵东“主神道”<br>    秦始皇生前并没有预修陵墓<br>    从建筑学角度剖析秦陵地宫<br>    秦陵地宫有拱形大顶吗?<br>    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只是臆断<br>    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理由<br>    秦俑定义有待商榷<br>    <br>    第二篇  秦俑军阵的真相<br>    兵马俑是不是一支野战军?<br>    俑坑里有没有“军事方阵”?<br>    秦代的“车战”早已消失<br>    俑坑里根本就没有“战车”<br>    俑坑之车竟然出不了函谷关<br>    难道秦王朝没有骑兵部队?<br>    俑坑的马是一些什么马?<br>    秦代的骏骑良马比比皆是<br>    哪里来的娃娃兵和胡子兵?<br>    无盔无盾怎能冲锋陷阵?<br>    秦俑坑根本就没有科头军<br>    秦俑歪髻与楚苗先民习俗<br>    秦俑服色的启示<br>    铜钺并不符合秦代法令<br>    <br>    第三篇  俑坑兵器的大揭秘<br>    秦始皇拔不出长剑的妄言<br>    俑坑中都是过时的劣等兵器<br>    秦代铁制兵器已成为主流<br>    铜制兵器已退出历史舞台<br>    秦王朝发达的钢铁工业<br>    “吕不韦戈”是可移动的文物<br>    吕不韦怎能去给“儿子”陪葬?<br>    俑坑有众多的外来兵器<br>    俑坑中的“时间年轮”<br>    俑坑淤积非一时之功<br>    “吕不韦戈”是后人遗留的<br>    俑坑大量兵器被人为劫走 <br>    秦末农民起义军的武器对比<br>    谁是劫走俑坑兵器的人?<br>    残断兵器揭示“外来者”身份<br>    “吕不韦戈”的真相大白了<br>    铜铍不是“秦始皇纪年”兵器<br>    如何认定铜铍的年代<br>    兵器制造与纪年问题<br>    宰相吕不韦的“政治算术”<br>    铜铍纪年顺序应该这样排列<br>    <br>    第四篇  秦宣太后与俑坑的建造<br>    历史文献中的秦俑记载<br>    陶俑身上的“生僻字”<br>    是谁策动了“灭楚计划”?<br>    两千多年前的“慈禧太后”<br>    秦宣太后如何退出政坛<br>    “芷阳”究竟是城还是县?<br>    一个来历不明的“东陵侯”<br>    “秦东陵”是虚构出来的<br>    秦宣太后陵在骊山北麓的证据<br>    研究历史不允许“创作”史料<br>    秦宣太后陵的位置很确凿<br>    兵马俑坑与墓葬等级无关<br>    秦宣太后下达陶俑制作令<br>    俑坑边上的神秘大墓<br>    俑坑具有楚俗的铁证<br>    <br>    后记:一个跨世纪的考古奇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