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歙砚新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40277
  • 作      者:
    凌红军,王宏俊编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歙砚新考》砚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术品,是中图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瑰宝。砚是研磨用具,“砚”古代又作“研”。汉·刘熙《降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者利也,决研磨一。文房用具之一的砚为记载、传播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极为典型的中国历代美术之实物载体。
    历代文人墨客称道的是端砚、歙砚、洮河观和澄泥砚这四大名砚,与端观并称为砚中双璧一的歙砚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唐开元年,猎人叶氏逐兽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斫为观,由是山上始传。歙观是指以徽州地域范围内的现石为原材料,经歙县砚雕工艺精雕加工而成富含徽州文化内涵的砚台,其特点是石质坚润、纹理缜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贮水不涸。主要是以徽派雕刻艺术为核心,浮雕浅刻为主,精细见长,雕琢手法细腻,层次分明。是典型的徽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展开
内容介绍
    《歙砚新考》砚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术品,是中国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瑰宝。砚是研磨用具,“砚”古代又作“研”。汉。刘熙《降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者“利”也,意“研磨”。文房用具之一的砚为记载、传播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极为典型的中国历代美术之实物载体。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歙砚简史
    歙砚,因产于古歙州(后改徽州)而得名(唐宋时歙州下辖歙县、休、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古歙州各地都出产砚石,其中尤以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砚石纹色最多、品质最好。清.徐毅《歙砚辑考》记载:“……不日龙尾而日歙者统于同也。”用龙尾石制成的砚是歙砚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四大名砚称谓之所指。
    如果说端砚的发展还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的话,歙砚的成长则可以说是起伏波荡。概括地说就是:歙砚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衰退于明清,复兴于聊代。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歙州作为一个古地名,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歙州名称的由来以及婺源县归属的变迁。
    古歙州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曾在这里设置了黝(后改为黟)、歙二县,属鄣郡,这大概是“歙县”作为地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最早时间吧,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了。自公元280年置新安郡始,这里的地域格就已初步形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歙砚简史
一、歙州地名的变迂
二、歙砚的发展历史
三、歙砚的评述著作及地位

第二章 歙砚的砚石坑口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2.大畈(济溪)的砚坑
二、歙县砚坑
三、休宁县砚坑
四、祁门县砚坑
五、黟县砚坑

第三章 歙砚的石品
一、眉纹
二、罗纹
三、金星、金晕
1.金星
2.金线
3.金花
4.银星
5.金晕
6.银晕
四、鱼子纹
五、带状纹
六、歙红
七、歙青
八、紫云玉斑

第四章 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自磨刃发墨理论
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江星子石的区别

第五章 歙砚的艺术风格
一、歙砚的制作工序
二、歙砚的雕刻造型
三、歙砚的雕刻题材
四、砚铭
五、砚雕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 当代歙砚砚雕技艺及传承
附录
附录一
歙砚地方标准
附录二
浅谈歙砚的价值(汪德钦)
歙砚的传统风格——师古而推新(王宏俊)
艺无止境(凌红军)
附录三
文房书籍及文献小汇
历史上的歙砚名工
歙砚工艺美术大师及传承人名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