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慢慢沉淀一段时间以后,瓶子下半段堆积着厚厚的黄土,上半段是水——暗灰色、半透明。<br> 这就是我们心爱的黄河吗?这就是“铜汁般黏稠”的龙门水?作家笔下如此独特的水流,可以“大智到了大愚之状,看不到浪花,也看不到波涛,深沉的只是漠漠下移”?(贾平凹《游了一次龙门》)<br> 我们坐在龙门岸边,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此时沉默的气氛与宽阔的感觉。风吹来,谁都懒得说话。<br> 龙门岸边停着两条船,远远可以看到“坐气垫船游黄河”的大字招牌,只是附近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热闹,也没有人在招揽生意。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便和当地人一起坐在岸边呆望。河边有一个照相小摊,摊主是中年妇女,懒洋洋地向我们问-句:“要照大桥么?”<br> 顺着她的手势,我们看到山间的大铁桥,无数重型卡车满载着货物正从桥上缓缓通过,铁桥上沾着油泥一般的黑土,显示着沉甸甸的货真价实的运输压力。桥西是陕西的韩城龙门镇,桥东是山西的河津禹门口,秦晋两端的这两座小镇,现在全都布满了工厂,空气中翻滚着呛人的浓烟。<br> 当地旅游书形容这是“悬挂在半空中的现代化的彩虹”,不过绝没有“虹”的闲情逸致,一辆又一辆忙碌的大卡车,带来的是川流不停的紧张的现实。这里自古便是秦晋之间的交通要道,据说当年李白成就是从龙门渡过黄河,最终打进北京城的。<br> 我们坐在水边眺望山体,灰色的石峰,高耸、陡峭、坚硬。黄河在山间安全地流淌,远处是看不尽的层峦叠嶂。<br> 传说这里的山原来是连在一起的,黄河经过时受到了强大的阻挡,只好四处泛滥成灾。后来大禹将山劈开,使得山体像大门一样彬彬有礼的敞开,河水才得以顺利通过。还有更夸张一些的说法,不只是龙门,甚至从壶口到龙门之间的漫长河道,全都是大禹一手劈山引水开凿出来的,所以这条路线上会有很多大禹传说,在黄河的壶口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