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赫鲁晓夫与苏联治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0754
  • 作      者:
    李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华,1962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81-1985年就读于徐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99-2001年受业于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现任浙江省嘉兴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部教授、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共运史教学研究,出版过学术专著《北京与莫斯科:结盟·对抗·合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党的文献》《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学术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等。论著在国内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风云人物之一。虽然他在苏联执政的时间只有11年,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内容丰富并值得回味的宝贵政治遗产。作者花费20年心血完成的这部著作,对赫鲁晓夫执政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学术研究,既对海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问题做了重新探讨,也对以往人们关注较少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作者长期从事苏联问题研究,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内政外交的研究着力尤深,在《赫鲁晓夫与苏联治理》中,作者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第一手资料,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有利于中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推进,也有助干国人从赫鲁晓夫身上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
精彩书摘
    赫鲁晓夫之所以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的。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干部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党管干部是干部制度中的一项首要原则,党中央制定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对各级重要干部的任免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再进行相应的组织讨论和批准。<br>    德才兼备是选拔干部的基本要求。就德而言,要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拥护党,坚定地执行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品行端正,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就才而言,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具有所任职务的现代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组织领导才能,有组织管理和监督执行决议的能力;善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此外,在选拔优秀干部并将他们输送到国家各个部门担任领导工作方面,联共(布)还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措施。因此,斯大林时期,干部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中以身作则、勇于献身,成为带头人和积极分子,“他们和人民休戚相关,其中大多数人都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但是,苏联干部制度远不是尽善尽美的,其局限和弊端也十分严重。<br>    首先,干部人事权过于集中。斯大林时期,政府各级官员由上级任免,一些明文规定由选举产生的干部,包括党的干部实际上都由上级党的机关任命,甚至苏维埃代表,党代会代表也是上面圈定的,选举只是形式而已。于是,上级领导的个人意见在人事安排上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逐步形成由党的领导人层层任命的体制。久而久之,把整个干部队伍的视线都引向了上级,而对广大群众的意见考虑甚少②。
展开
目录
    一道历史的抛物线:赫鲁晓夫的人生轨迹(代序)<br>    第一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政治<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与党内批斯大林<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与干部更新制度<br>    第三节 赫鲁晓夫与个人迷信复活<br>    <br>    第二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经济<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与大种玉米热潮<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与全民开荒运动<br>    第三节 赫鲁晓夫与梁赞州的浮夸风<br>    <br>    第三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军事<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与朱可夫的恩怨<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与U一2飞机事件<br>    第三节 赫鲁晓夫与古巴导弹危机<br>    第四节 赫鲁晓夫与苏联军事改革<br>    <br>    第四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外交<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与苏南和解<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与波匈事件处理<br>    第三节 赫鲁晓夫与美苏关系改善<br>    第四节 赫鲁晓夫与中印边界冲突<br>    <br>    第五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科技<br>    第一节 苏联航天技术领先于世界<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发展航天技术的举措<br>    第三节 苏联航天技术存在的问题<br>    <br>    第六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教育<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推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推行教育改革的内容<br>    第三节 赫鲁晓夫教改失败的原因<br>    <br>    第七章 赫鲁晓夫与苏联文艺<br>    第一节 赫鲁晓夫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br>    第二节 赫鲁晓夫与“解冻文学”思潮<br>    附录一 对苏联共产党执政历史的新解读<br>    附录二 近年来赫鲁晓夫研究回顾与展望<br>    附录三 尼·谢·赫鲁晓夫生平大事年表<br>    附录四 本书主要参考引用中西文献目录<br>    附录五 中国大陆赫鲁晓夫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957—2008)<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