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美十六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8417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英美十六家》的作者吴先生是小品文的大家,可以和梁实秋先生媲美,更是林语堂大师的传人。他流露在文中的幽默感,在我心目中和他翩翩的绅士风度配合得天衣无缝,令我这个新竹来的土包子可望而不可及,在真正的尾酒会上一其实我参加得极少一更不敢接近。其实鲁芹先生听说还是很随和的,而且温柔敦厚,满肚子学问,却从不露武功。以东方风范面对西方文学的博学鸿儒,在闲逸的话语中有丰富的智慧和心灵的光辉,在信笔挥洒、嬉笑诙谐中见巧妙勾连和缜密严谨。
  董桥、刘绍铭、李欧梵、余光中、陈子善、叶兆言、孙甘露、傅月庵深情推荐。
  一位有学养、有风度的散文家,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
  他的作品是字斟句酌的艺术品,不是即兴挥洒,而是将储藏多年的学问、智能、幽默和性情融合而成。他无论写装电话、写买书、写自己的懒散、写卑微的小襟人物,都远超出看似狭窄的主题。他写的是一种抗拒轻、俗的人生态度。会心的读者能在他的“我”中找出自己。写的是生逢今世,面对各种“新世界”的讶异、抗拒,终于妥协的无奈,以“人的尊严”为最基本底线。
  ——齐邦嫒(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
展开
作者简介
  吴鲁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当代中国文艺作品。一九五六年与友人联合创办《文学杂志》。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国去来》、《鸡尾酒会及其它》、《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及报道访谈当代欧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英美十六家》收录作者1980年访问或介绍英美16位作家的文章,其中不乏大家,也有今天不常见的若干作家。以作者一贯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再现作者与受访者之间相谈甚欢的场景,中间穿插作者对作家或作品的见解,文学研究者读来会受启发,一般读者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吴氏恬淡从容的文风。
展开
精彩书摘
  艾琳娜·克拉克是1913年7月在洛杉矶出世的,自小就住在新英格兰,她说她是百分之百的新英格兰人,她丈夫华伦是百分之百的南方人。我在谈玛丽·麦卡赛女士那篇文章里谈到著名的瓦萨女子大学,艾琳娜·克拉克也是瓦萨毕业的。“我们同一个时期,但是不同班,玛丽大约比我高一班。”毕业之后,先在纽约一家相当大的出版公司当编辑,二次大战期间,在华盛顿的战略服务处工作,也是文字方面的事,1952年与罗柏·潘·华伦结婚,那时华伦已经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所以我不需要离开我的新英格兰!”
  接着我想问她夫妇二人都是作家,彼此是不是互有影响。我告诉她我在英国见到一位作家,是诗人,小说家,他太太也是小说家。这位英国小说家告诉我他们夫妇的习惯,是朗诵自己的原稿给对方听。听的一方如果对某一句或者某一段不满意,就提出意见,斟酌一番。“你们两位是不是也商量彼此的作品?”
  艾琳娜·克拉克说:“我们是各人写各人的,互不干扰。你看到我们两人各有一间工作室,在谷仓的两端。就好像一间是在新英格兰,一间是在田纳西或者肯塔基,不过朗诵的事近半年每天晚上都有。我的眼睛不行了,简直就不能读书。他每天晚上读诗给我听,不是他自己的诗,是古人的,昨天晚上他就读了一点但丁的诗。”艾琳娜·克拉克的写作范围,只是小说与非小说两类。她的第三部小说,是以新英格兰的另外一州韦芒州做背景的。我问她何以放弃了她住了大半辈子的康州。她说:“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在韦芒外乡下有一座木屋。我们夏天常住到那边去,瑞德说那是他隐居的地方。事实上,他到那边去也还是工作,乡下的环境好,屋旁就有潺潺的小溪流水,我们在那边一住就是几个月,而且几乎每年都去,所以对韦芒州我也有熟悉的地方。”艾琳娜·克拉克的第三部小说,虽然是以韦芒州的一个小乡镇为背景,实在把这个故事移到凡是务农为本的小乡村,也都适用。现代社会的病症所带给小乡村的威胁,是共同的。只是新英格兰诸州的传统价值观念要深一点,引起的冲突也就更尖锐一点。书中的若干主要人物,并不是韦芒州的土著,他们不同的宗教信仰,或者觅取不同宗教信仰的体验,增加了这本书的哲学意味。有些是决非善类的过客,有些是青年人,受过好的教育,可是受不了社会上人吃人的那种竞争,逃避现实,逃到韦芒州来,以为那是世外桃源。另外做房地产生意的,坐了自备飞机在上空看了又看,他们不是来看这世外桃源的风景的,他们是为了开发这个地区,想造成像鸽子笼那样一小撮住宅,然后就有了房地产买卖。
  可是作者不是用思古之幽情的眼镜观察的。旧日的韦芒州,老一代的韦芒州有它的价值在,但是老的旧的也不全都是好的,新的也不全是可怕的,它们的对峙局面给作者表现出常人不可及的聪明才智。我说我不敢批评她三本长篇小说的长处和短处,不过对第三本我似乎有-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她的叙述节奏比较快,和以前的两本比较起来,这一本她是用快的节奏说故事。艾琳娜·克拉克说:“你说的可能是对的,你是接连一本一本读下去的,而且是在三四个月之内读的,我写这三本小说,前后相差三十几年,你的感觉应该比较敏锐一点。至于何以会有这种现象,我想和故事本身也有关系,另外还有一点心理因素,我年纪老了,我总想赶快做完-件事,这也会影响节奏的,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的眼疾还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再坏下去,我就只能用口述了。”艾琳娜·克拉克最享盛名的~本书是《洛克麦尼凯的牡蛎》,曾经得到一九六五年非小说类的全国杰出书奖,凡是喜欢吃海鲜的,大约都知道牡蛎之为物,洛克麦尼凯在法国北部,据说该地所产之牡蛎,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艾琳娜不是吃吃就算了,开始对这一地区所产的牡蛎发生兴趣,于是进而研究探讨,这小动物是怎么培养的,这还不算,愈陷愈深,从动物的背景历史,到这一地区的神话传说,都加以搜罗、整理,最后就是研究这些培养牡蛎的渔民生活,当然没有他们的辛勤,这一区的牡蛎说不定就不可能达到如此的地位。
展开
目录
杂七搭八的联想
自序
英国篇:
劳埃·傅勒
丹·戴文
约翰·魏英
乔治·布凯南
布列姬德·布劳菲
阶·比·普里斯特莱
金斯莱·艾密斯
大卫·戴启思

美国篇:
贝拉德·马拉默德
伊·碧·怀特
玛丽·麦卡赛
约翰·契佛
索尔·贝娄
罗柏·潘·华伦
艾琳娜·克拉克
约翰·欧普戴克
附录 读者投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