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把拖拉机开上人民币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是新中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元面值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她是继毛泽东之后第二位走上《人民画报》封面的人物,她的故事曾鼓舞着一代青年向农业的现代化进军。
像前苏联英雄帕莎·安格林娜那样当一名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成为梁军心中的梦想
梁军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8年后,继父也过世了。母亲拉扯着4个孩子,生活很艰难。
艰难的环境磨炼了梁军敢闯敢干、不怕吃苦的性格,织布、担水、洗衣、做饭,样样都拿得起来,她还常常外出打零工挣点儿钱贴补家用。苦孩子在吃苦中成长,在吃苦中成熟。小时候的梁军爱劳动,但她更爱读书,然而贫穷使她初小未毕业便停止了学业。为了生活,她在地主家干活儿,收拾菜园、薅草、补麻袋什么都干。
小时候的梁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要做大事。东北解放后,她也从被压迫中解放出来。当时她就反复思考着要开辟一种新的生活。
1947年3月,黑龙江省在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是一所劳动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半耕半读的新型学校,师生的衣食住行需自给自足。17岁的梁军感到这是她开辟新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她打点行装来到了这所师范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所半耕半读的学校里,她不但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校长和教员的教导下,她逐渐了解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党,自己应该怎样努力,才能争取未来光明的前景。也正是在这里她走上了与农机结缘一生的道路。
在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梁军的劳动特长得以施展,她毛遂自荐下厨做饭,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没有多少食物,但她做出的饭菜大家都说非常可口。随后解放区开展了学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她积极投身其中,同学们还选她到德都县的上一级地区北安市去织布,给大家做棉衣。
学校建校之初由于缺乏师资,学生主要是靠自学。但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学校规定:农忙时劳动,农闲时学习;好天气劳动,坏天气学习;白天劳动,早、晚学习。梁军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很刻苦。
在学校梁军第一次看了电影,那是一部名为《巾帼英雄》的苏联电影。《巾帼英雄》描写女主人公在和平时期开着拖拉机在田野上耕耘,战争时期开着坦克与德国法西斯战斗的英雄事迹。这位女英雄的原型人物,就是苏联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队长帕莎·安格林娜。她曾两次获得苏联“劳动英雄”称号,多次受到斯大林的接见,是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
帕莎·安格林娜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梁军。当晚,她激动地写了一篇“向英雄帕莎·安格林娜学习”的日记。一个新的希望在她心里燃烧着:“我能不能和帕莎一样学会开拖拉机呢?”
自此,像帕莎·安格林娜那样当一名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成为梁军心中的梦想。
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培训班7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性。女子拖拉机队在北大荒的原野上驰骋
北大荒是个神话,是人类拓荒史上的神话,这个神话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想法、有准备的人。
1948年春天,一个让梁军兴奋不已的消息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省委所在地传来:为实施恢复经济的战略,中央决定从苏联进口拖拉机(那时我们国家还不能生产自己的拖拉机——编者注),开垦北大荒,并在北安开办拖拉机手训练班,在黑龙江全省招募学员。
学校组建了萌芽农场,准备派学员去北安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梁军决不放过这个机会,第一个报了名,并终获批准。
她报到时,才知道培训班70多名学员中她是唯一的女性。老师问她:“来干啥的?”“来学开拖拉机的。”梁军感到奇怪,不学开拖拉机到这里干啥。老师关心地说:“回去吧,你不能开这个,太脏了。这都是男的干的。”
“女的咋就不能干,我偏要干,还要干好给你们看看。”梁军态度很坚决。
校长很支持她,她也就留了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校长还不断地鼓励她。她自己也很努力。每次老师讲课时,她都专心致志地听,不懂就问。
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梁军不仅掌握了拖拉机原理、各部件性能,还学会了熟练驾驶和维修。1948年5月,梁军和她的同学驾驶着3台苏式“纳齐”拖拉机回到学校,欢迎的同学一下子把她抬了起来……老百姓也争先恐后地跑来看热闹,他们见女人开拖拉机很是新鲜!
学校选择了一块离城30多里路的荒山野岭,进行开垦。当梁军第一次驾驶“铁牛”跑起来时,激动地大喊起来:“我也能像苏联女英雄那样开拖拉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啦!”18岁的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夏锄时,她和男同学并肩战斗,白天黑夜开动机械,只在下午睡四五个钟头。她爱机器如爱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深夜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她想起还在机器上装着的磁石发电机,怕雨淋了机器,第二天不好发动,就冒着大雨,把发电机拆了回来。为了普及拖拉机的技术,她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带徒弟。
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她很少离开过心爱的拖拉机。那台拖拉机是开发祖国边疆的武器,又是讲课时不可缺少的实物教具。如果说她和她的队员们珍爱汽油像珍爱自己的血浆,那么她们爱护拖拉机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1949年春天,她开的拖拉机在开垦德都县三道岗处女地时,丢掉了一个螺丝钉。她和队员们便一字儿排开,蹲在地上一点点向前挪动着寻找。
1949年9月,梁军出席了黑龙江省青年团代表大会,还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当许多代表称赞她时,她谦逊地说:“我只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未来,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吧。”
1950年3月,德都萌芽乡村师范学校举办了第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学习班。受梁军的影响,又有11名女同学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的6月3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大会。梁军就任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队长。
这时的梁军已经逐步成熟起来,由一个单纯的女孩子,成长为一名女战士。她领导着女子拖拉机队,继续着艰苦的垦荒生活。在北大荒她们吃的是水煮土豆,睡的是地窨子,饮水来自荒地水沟。地里蚊子又多又大,还很“毒”,脸上经常被叮肿了,夜间作业还时常遇到野狼。尽管如此,为了实现拓荒种粮的梦想,梁军和其他垦荒队员昼夜连续作业,歇人不歇“马”,每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
开荒是技术活儿,培训班只讲了驾驶技术而没讲开荒技术,梁军和伙伴们就自己琢磨,为了提高效率,不走空车,她们还琢磨出了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
机械常出故障,没有机械师,她们就自己摸索着修理。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实践的增加,梁军不仅成了优秀的驾驶员,而且成了出色的修理师。在北大荒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两年的时间,梁军和伙伴们为国家开垦出1500垧荒地。
曾有记者问梁军那样的生活苦不苦?梁军说:“在旧社会,什么苦没吃过,能够开上拖拉机,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是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梁军和女子拖拉机队还曾带着机车来到了查哈阳农场,与10万转业官兵一起参加北大荒的开发建设。
有人问梁军:“你最感到愉快、幸福和光荣的事情是什么呢?”她撩撩头发,回答说:“我最感到愉快的是开拖拉机,当我们坐在拖拉机上,把北大荒开垦成一望无边的熟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打下黄乎乎的稻子,吃着自己亲手种的粮食,那是最幸福了。我们学校有一条标语:'自己劳动自己吃,不用百姓的一粒米,才是光荣的。'”
那一年梁军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了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些城市,都留下了她幸福的足迹。
1950年9月26日,萌芽学校推荐梁军为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的代表。她到北京后,把拖拉机队开荒生产的情况和为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写成决心书,一起寄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大会上,梁军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梁军这次到北京开会,还带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毛主席给“萌芽学校”题写校名,当她见到毛主席那一刻竟激动得全给忘了。这样,她当晚连夜写信,汇报了学校的发展与现状,并请求毛主席题写校名,她托当时全国总工会主席李立三转交,第二天,李立三就把毛主席题写的“萌芽学校”4个大字用信封装好拿来了。
不久,《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事迹传遍全国。
1951年,梁军被保送到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这所学校并入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她通过考试升入农业机械系,成为新中国早期的大学生。
上了大学,梁军发现自己的知识底子薄弱,除了实践过的并且烂熟于胸的机械构造,其他的如机械原理,以及耕作学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等,学起来都很困难。于是她拿出了垦荒的劲头儿,硬是啃下了这些硬骨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省农机研究所工作。
在事业征程中梁军出版过专业著作,完成了马铃薯种植机等几十项研究课题,多次获省、市级科技奖;完善了市农机系统的机构与制度,培养了一大批农机人才,领着大家伙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农机公司、农机研究所、农机学校、农机修配厂。她先后担任过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副主任、哈尔滨市香坊区农机局副局长、市农机局副处长等职。1990年,梁军从哈尔滨市农机局总工程师的岗位上离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