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壹 写在前面的话<br> 一 为什么写这本小册子<br> 二 历史上,什么人吹捧曾国藩<br> 三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辨<br> <br> 贰 京官十二年难言有建树<br> 一 再说家世<br> 二 新翰林的新行动<br> 三 权臣穆彰阿的门生<br> 四 “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br> 五 一腔热血的尽忠直言<br> 六 恪守终身的政治路线<br> <br> 叁 为扶持名教,书生举屠刀<br> 一 墨绖从戎:两种标准<br> 二 “曾剃头”的骂名,传遍潇湘<br> 三 抢权侵官气走衡州<br> 四 四次抗旨见死不救<br> 五 第一次自杀前后<br> 六 攻克武昌城署鄂抚七天<br> 七 第二次自杀前后<br> 八 谁创建了湘军<br> <br> 肆 镇压太平军“成功最优秀”<br> 一 为何第二次墨经从戎<br> 二 颇具战略眼光的“两利相形,当取其重”<br> 三 徽州之败与迁怒李元度<br> 四 重安内,拒攘外<br> 五 洋人助剿,“有德于我”<br> 六 “吾家兄弟以杀人为业”<br> 七 关于湘军的性质<br> 附录:曾国藩与湖南军功绅士群体的兴起(节选)<br> 八 为何采取韬晦三计<br> <br> 伍 晚年三事<br> 一 捻军手下的败将<br> 二 民族利益的出卖者<br> 三 为“剿发逆,勤远略”而师夷智<br> <br> 陆 文化三题<br> 一 大节与小节<br> 二 精华与糟粕<br> 三 华夏文化与西方文化<br> 柒 馀论:如何从整体上评价曾国藩——兼论史学标准<br> 后记内容摘要
对曾国藩其人,历来毁誉不一。毁之者以章炳麟为代表,他在《检论·杂志》中说:“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辞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深根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所志不过封彻侯,图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