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雨晚清:曾国藩与他的精英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5122
  • 作      者:
    成晓军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曾国藩的文治武功,除了自身因素外,其幕中众多精英人物的鼎力辅助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曾幕鼎盛时期先后入幕者逾四百人,是名副其实的“神州第一幕府”,曾幕精英团队遍布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或官居要津,或独任封疆,一时形成,“名臣能吏,半出其门”之局面,以致晚清政局在用人、行政、国防、外交诸方面无不打上曾国藩思想政治烙印,晚清官吏出身曾幕而后官至三品者达50人,位至督抚、堂官者26人,其中不乏大学士、军机大臣,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清末学者夏震武说:“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br>    毛泽东以“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评曾国藩:“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换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br>    蒋介石以“足为吾人之师资”评曾国藩:“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吾姑不问其当时应变之手段,思想之新旧,成败之过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br>    李鸿章以“坚如金石,重如山岳”评曾国藩:“公治军,谋定后动,折而不挠,坚如金石,重如山岳。诸将化之,虽离公远出,皆遵守约束不变……公为学研究义理,精通训诂;为文效法韩、欧,而辅益之以汉赋之气体。其学问宗旨以礼为归。”<br>    左宗棠以“知人明,谋国忠”评曾国藩:“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不但时局可虑,且交游情谊亦难恝然也……挽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br>    粱启超以“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评曾国藩:“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br>    钱基博以“戎马仓皇,不废文事”评曾国藩:“……其在军也,终目凝然,奏牍书札,无不躬亲。危城之中,益诵书史。尝谓:‘军事变幻无常,每日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居官治军,粹然儒者;戎马仓皇,不废文事。”
展开
作者简介
    成晓军,男,湖南湘乡人,1953年8月生。大学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先后任教于湘潭大学、河北大学,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教授兼系主任,并担任湖南曾国藩研究会副会长、惠州市廖仲恺何香凝研究会会长等兼职。<br>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20多家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十多家出版社出版独著、合著、主编之书30多部,其中之《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等书发行海内外,并获得修订再版;先后获得各级各类社科基金课题十多项,获得各级社科成果奖励20余项。现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教学与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曾国藩幕府,是19世纪中叶在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相对抗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壮大的,因其人数众多、盛况空前、影响深远而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称。本书选取与曾国藩关系最为密切的九位著名幕僚: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罗泽南、李元度、丁日昌、李瀚章,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认识、“理解”,以评传形式分别展示他们在修身、齐家、从政、治军、学术方面深受曾国藩培育、砥砺的全过程。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书后所附“曾国藩的其他重要幕僚”,在介绍各自生平事功的同时,突出与幕主曾国藩的关系,具有相当高的资料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薪尽火传” ——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李鸿章<br>    在曾国藩的众多幕僚中,影响最为重大、权势最为显赫者,当为李鸿章。李鸿章能够以一介书生而成为晚清重臣,拜相封侯,权倾朝野,主持清廷内政外交达数十年之久,固然与时代环境和个人才识有着密切关系。但曾国藩对其精心培育、着意栽培提携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br>    对此,时人已清楚地意识到,如“淮系湘出”、“湘淮一家”之类广泛流传的口碑,即道出了曾、李二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李鸿章本人也自称不仅为曾国藩门下“传教习教之人”。而且是曾氏“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的“忠实继承人”。的确,李鸿章谨守曾国藩的谆谆教导,在实现“修身、齐家”尤其是“治国、平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人生信条方面,可以说表现得非常充分具体:他在曾国藩的维护“纲常名教”这面大旗的驱使之下,残酷镇压了太平军、捻军等农民起义,为延续大清王朝60多年的寿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对曾国藩的“主和”外交理论加以实践和发扬,特别是对曾国藩倡导的“师夷智”以“自立”、“自强”的洋务新政,加以全面继承和发展,自然而然地成为曾氏事业的忠实传人。<br>    科举路上的奋进者<br>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人。先代本姓许,八世祖许迎溪与同庄李心庄既是姻亲又是好友,因心庄无子而收养迎溪次子慎所为嗣,这样慎所的子孙便改袭了李姓。同中国一般传统的中上农民家庭差不多,李氏世代以“耕读”为业。<br>    李鸿章的高祖父李士俊,谨守“处家恭俭”之祖训,从最初“清贫无田”渐积至拥有200多亩土地:但因李家有钱无势,缺乏政治靠山,也就常常受到他人的欺凌。到了李鸿章曾祖父李椿时,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变。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薪尽火传”——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李鸿章<br>科举路上的奋进者<br>“生于末世运偏消”<br>两进曾国藩幕府<br>发迹上海滩<br>“愿为吾师毕未竟之业”<br>适时应势而督直<br>对曾国藩对外“主和”思想的实践和弘扬<br>对曾国藩洋务“自强新政”的继承和发展<br>第二章“奇男子”——曾国藩的爱将彭玉麟<br>不平凡的早年经历<br>“墨绖从戎”助曾国藩练湘军水师<br>田家镇一战使湘军水师名闻天下<br>“芒鞋徒步”七百里解曾国藩南昌之危<br>“彭郎夺得小姑回”<br>血战九洑洲定合围金陵之势<br>与曾国藩合创《长江水师章程》<br>功成身退以遂初衷<br>“修身齐家”以曾国藩为法式<br>第三章  “孤独的先行者”——曾国藩的至交好友郭嵩焘<br>早年的科途奋斗<br>为镇压农民起义献计献策<br>与僧格林沁从合作到翻脸<br>从苏松粮道到两淮盐运使<br>粤抚任上的是是非非<br>坎坷不平的出使之行<br>还郭嵩焘以历史的本来面目<br>第四章  “相期无负平生”——曾国藩的畏友左宗棠<br>“寒素”家世与艰难的科考之途<br>“力耕读书”十年功<br>初次出山显奇才<br>“湖南一日不可无宗棠”<br>从襄办军务到独当一面<br>“同心若金”与“攻错若石”<br>第五章  “笑谈都与圣贤邻”——曾国藩的学术至交刘蓉<br>“少负奇才”<br>“海内论义我最先”<br>刘、曾两家喜结姻亲<br>“赛诸葛”名扬巴蜀<br>巡抚关中遗恨多<br>“遂初园”内耕耘勤<br>第六章  “良师益友”——最受曾国藩敬重的湘军儒将罗泽南<br>第七章  “患难相从”——曾国藩发誓“三不忘”的李元度<br>第八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国藩称道不已的洋务实干家丁日昌<br>第九章  “香火缘深”——曾国藩的后勤供需部长李瀚章<br>附录一  曾国藩的其他重要幕僚<br>附录二  百余年来曾国藩幕府研究述评<br>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