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文治武功,除了自身因素外,其幕中众多精英人物的鼎力辅助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曾幕鼎盛时期先后入幕者逾四百人,是名副其实的“神州第一幕府”,曾幕精英团队遍布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或官居要津,或独任封疆,一时形成,“名臣能吏,半出其门”之局面,以致晚清政局在用人、行政、国防、外交诸方面无不打上曾国藩思想政治烙印,晚清官吏出身曾幕而后官至三品者达50人,位至督抚、堂官者26人,其中不乏大学士、军机大臣,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清末学者夏震武说:“数十年来朝野上下所施行,无一非湘乡之政术、学术。”<br> 毛泽东以“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评曾国藩:“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换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br> 蒋介石以“足为吾人之师资”评曾国藩:“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为一世倡……吾姑不问其当时应变之手段,思想之新旧,成败之过程如何,而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br> 李鸿章以“坚如金石,重如山岳”评曾国藩:“公治军,谋定后动,折而不挠,坚如金石,重如山岳。诸将化之,虽离公远出,皆遵守约束不变……公为学研究义理,精通训诂;为文效法韩、欧,而辅益之以汉赋之气体。其学问宗旨以礼为归。”<br> 左宗棠以“知人明,谋国忠”评曾国藩:“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不但时局可虑,且交游情谊亦难恝然也……挽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br> 粱启超以“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评曾国藩:“曾文正公,近日排满家所最唾骂者也。而吾则愈更事而愈崇拜其人。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br> 钱基博以“戎马仓皇,不废文事”评曾国藩:“……其在军也,终目凝然,奏牍书札,无不躬亲。危城之中,益诵书史。尝谓:‘军事变幻无常,每日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居官治军,粹然儒者;戎马仓皇,不废文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