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坛话旧.续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68792
  • 作      者:
    钦鸿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坛话旧(续集)》作者现任世界华文文学家学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南通《江海纵横》执行副主编。《文坛话旧(续集)》是《文坛话旧》的续集,是以作者的旧著《文海钩沉》为基础编成的。其中的某些文章虽然写于十多年前,但大多在当时发前人之所未发,到现在仍有现实的意义。《文坛话旧(续集)》共分四辑,依次是“文海钩沉”、“文坛内外”、“文苑漫笔”和“鲁海偶拾”。真所谓“文坛大家齐聚,迷人风采重现”。
展开
作者简介
    钦鸿,研究员。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著述颇多。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坛话旧(续集)》是以作者的旧著《文海钩沉》为基础编成的。其中的某些文章虽然写于十多年前,但大多在当时发前人之所未发,到现在仍有现实的意义。例如纪念鲁迅的散文《一面》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在课堂上讲解,但对作者阿累,教材和参考资料上从来未作任何注解。1985年作者在上海书店的《古旧书讯》发表了《阿累其人》一文,很快有学者写信给刊物编辑,称许文章解决了他困惑多年的难题。再如《记左联诗人辛劳》一文1990年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发表后,即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又由于它最先考证出辛劳家乡乃是现在的海拉尔,因而受到海拉尔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为该市地方名人研究的重要资料。这是一篇最早较为全面发掘诗人生平和创作情况的史料文章,此后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他的研究,至少在七、八年以后。还有其他许多文章,也大抵如此,它们曾经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提供过有用的史料信息,至今也还有一定的学术生命。
展开
精彩书摘
    世上的事情真是奇怪。葛祖兰先生在日本的诗坛乃至新闻界是很有声 望的一位中国诗人,但在国内,却很少有人知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登门叩见了寓居沪上的葛先生。记得刚踏进 他的家门,一只精制的银质纪念杯就吸引了我。原来,这是西日本新闻社 的赠品,杯座上镌刻着“赠葛祖兰先生 日中友好の俳谐创始者上寿の纪 念”的宇样,杯的上端是一个和平神,表达了日中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的共 同愿望。 葛先生当时年届99岁高龄,虽然双耳重听,但精神矍铄,思路敏捷, 与人笔谈,常滔滔不绝。就在热烈的笔谈中,我了解了他的生活历程和从 事俳句创作的一些情况。 诗人1887年11月21日生于浙江宁波,学名祖兰,字锡祺。中学毕业后 ,即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09年于该校师范研究科毕业。不久回到上 海,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私立澄衷中学和市立新陆师范学校的校长。 1935年开始步入银行界,辗转于沈阳、长春等地,曾任中国银行奉天分行 襄理、吉林支行经理等职,1948年在上海中国银行总行秘书任上退休。诗 人精通日语,从1919年起就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编著《自修适用日语 汉译读本》(1919年)、《自修适用日语文艺读本》(1931年)和《日本现代 语辞典》(1933年)、译著《第二次接吻》(1928年)等著作。另外还著有《 日本姓氏辞典》、《日本现代政治人物评述》、《怎样研究日语》(与人合 著)等书,其中《自修适用日语汉译读本》一书,当时曾被教育界公认为空 前的自修适用课本,印数多达12万册,一时风靡全国。 说起来,葛祖兰走上俳句创作之路并不是很愉快的。1939年春,他亲 爱的妻子樊氏不幸逝世,为了发抒自己的不尽哀思,他开始学写俳句。逐 渐地,他发现俳句虽然短小,却声韵悠远,很适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于是,他孜孜于俳句的研究与写作,与俳句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又 曾师事于日本杜鹃派诗人三木朱城,由此诗艺大进,日趋于成熟。建国后 ,他一面在家为年轻人教授日语,一面勤勉写作,并经常在日本的诗刊《 杜鹃》、《九年母》、《冬野》、《山茶花》、《河内野》、《草红叶》 等发表俳句。因为他的作品造诣精深,备受编者之推崇,每每载诸卷首, 颇享美誉。近年来,诗人把他数十年来的作品整理一过,编成《祖兰俳存 》和《祖兰俳存补遗》两书,已在日本出版。另有一册《日本俳谐史》, 在俳句史的研究上有着开创的意义。值得一提的还有《俳句困学记》19册 ,不仅记录了诗人的创作甘苦,而且从中国人学俳句的角度,总结了创作 的经验。该书的片断在《冬野》诗刊发表时,得到日本俳坛的盛赞。 在葛祖兰家里,我看到许多日本报刊,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 》、《每日新闻》、《西日本新闻》等大报,都曾在显著位置载文介绍过 这位中国俳句诗人。为了表彰他在俳句创作上的成就,1979年日本杜鹃诗 社特聘他为杜鹃同人,1981年九年母诗社又聘他为九年母推荐作家。1984 年,西日本新闻社还派专员赴沪,向他赠送纪念杯和感谢状。同年9月,日 本俳界在兵库县冰上郡举行日中友好俳句碑落成典礼,碑上所刻的两首俳 句,一首出自日本著名诗人野村汨月之手,另一首就是葛先生的作品。这 是日本俳界对这位中日友好俳坛创始者的最高评价。 在与葛祖兰交往过程中,我深觉像他这样俳句创作成就卓著并蜚声日 本诗坛的老诗人,理应受到国内文坛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也自然应是上海 作家协会的一员,而北京语言大学阎纯德主编、当时正在一册一册出版的 《中国文学家辞典》,也不应漏收了他。但他对此处之淡然,不很热心, 尽管如此,我还是为他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1985年12月12日上海《文学报 》副刊,同时向有关方面作了推荐。后来,我曾收到他的几次来信,其中 一封告诉我说:“作协早有人来联系,报上亦已发表,承他们吸收我为会 员,此亦是费神之处,甚为感激。文学家辞典是主持人不起劲,只好听之 。”其实,文学界对他还是相当重视的,不但上海作协很快将他吸收入会 ,而且当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三册也已经收录了他的小传 ,只是他当时尚未看到。 1987年9月24日,葛老以101岁高龄在上海逝世。在此之前,他所译注 的一本《正冈子规俳句选译》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生前出版 的最后一部著作。记得20多年前我在家里与他笔谈时,他在纸上写过这样 一段话:“我现在受了政府的照顾,对政府要报答,所以鼓励年轻人学日 语,劝他们到日本去取经,回来后为祖国四化尽力。现在已有学生在日本 取经。这就是我间接地为四化尽力之处。”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是多 么值得尊敬的老人!如今中日的文化交流,早已有了远非昔日可比的推进 和发展,我以为,这与葛祖兰在俳句创作和翻译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 日语普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 P3-6
展开
目录
文海钩沉
中国俳句的耆宿葛祖兰
汪静之的诗伴侣符竹因
被遗忘的现代作家谢冰季
魏中天和《我的母亲》丛刊
现代戏剧的先行者谷剑尘
萧红的旧诗
诗人化铁印象
地理学家钱今昔的文学活动
现代小品文研究的先驱李素伯
柳亚子的幼女柳无垢
“左联”诗人杨骚评传
中国诗歌会诗人孤帆
记“左联”诗人辛劳
“左联”的发起人之一黄芝冈
创造社的元老何畏
殷夫译裴多菲的诗《自由与爱情》
阿累其人
丁玲与沈从文晚年失和之谜
英年早殇的演员和诗人江村
江村的诗歌创作
郭沫若与诗人周又光
华君武与陶亢德
丰子恺与诗人袁同兴

文坛内外
梁实秋的籍贯和生年
诗人姚江滨的生活和创作
叶圣陶与诗人姚江滨
吕凤子为姚江滨诗集画封面
莫洛的《陨落的星辰》
朱英诞和他的新诗
不要忘记欧阳予倩
现代诗人于一平
现代派作家郑康伯
戏剧活动家田禽小传
出版家沈松泉事略
胡秋原的爱国之情
澳门的现代诗人华铃
法国神甫善秉仁与中国现代文学
台湾作家沙漠及其小说集《天怒》
台湾小说家邵倜和他的短篇小说
台湾作家杨御龙的小说创作
台湾现代派小说家水晶
马华学者方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南洋的文学研究会会员
记马华归侨作家丘士珍

文苑漫笔
新发现的郁达夫佚诗《寄浪华南通》

胡适的佚信以及关于白话新诗的一场笔战
关于新诗方向问题的一场讨论
茅盾的佚文和诗歌的斯泰哈诺夫运动
《青岛文艺》和青岛20世纪40年代后期文学运动
杨骚笔名、别名笺注
关于王任叔笔名录的补正
话说“巴人”
冰心笔名拾趣
田间的笔名
吴强的笔名
欧阳恢绪和文苗笔会
发扬新风的新风文艺社
匆匆诗社始末
记大别山诗歌社
赵丹少年时代的小小剧社
现代文坛的第一部“三部曲”小说
谢冰莹为马华青年作家写序
李何林的一封旧信
马华女诗人刘莹姿在上海的佚作
关于顾仲起史料的几个疑点

鲁海偶拾
关于鲁迅五首旧诗的题目及其他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的有关问题
《月界旅行》中的鲁迅诗歌
新发现的一首鲁迅旧诗《进兮歌》
鲁迅的《悼丁君》诗
鲁迅的《红象歌》
鲁迅的扇面诗
鲁迅的旧诗《续》
鲁迅与诗人殷夫
关于鲁迅《哀范君三章》的定稿
鲁迅译诗年表
周裕斋:鲁迅的一个别名
鲁迅批评刘半农的诗
鲁迅对惠特曼的介绍
与鲁迅有过交往的朱一熊
鲁迅与科普创作
许广平忆鲁迅与瞿秋白
鲁迅书赠瞿秋白的对联
关于“余在广州”
“钩沉”与“话旧”
——漫谈钦鸿先生的新文学研究(叶嘉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