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昌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327006
  • 作      者:
    周士元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李昌同志是我党和我国知名的青年工作领导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早年投入抗日救亡和革命工作,是一位坚毅、勇敢又善于将党的政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革命者。<br>    《踏遍青山不觉累:李昌传》是一本记载我党多项工作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的著作,是表现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不知疲倦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好书。
展开
内容介绍
    《踏遍青山不觉累:李昌传》讲述了他从出生到求学、冉到止上革命道路90多年的人生故事,作为缩影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程。<br>    《踏遍青山不觉累:李昌传》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走出灵秀的湘西大山、“一二·九”运动和民先队、宝塔山下呼唤民主、金戈铁马征战急、重返青年工作舞台、创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辉煌、“文化大革命”中的风雨坎坷、整顿科学院始末、恢复原职重返中科院、在中纪委和中顾委、老骥伏枥锲而不舍等。<br>    《踏遍青山不觉累:李昌传》不仅内容丰富,厚重,而且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史料性和可读性强,可作为青年工作、教育管理、中国革命史等领域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参考书,也可作为励志书供广大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平,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弥漫在耻辱和混乱之中。东交民巷日本使馆的驻军在大街小巷耀武扬威,摆出一副占领者的姿态。前门火车站一片拥挤混乱,党国要人、豪商大贾们携带金银细软和家眷纷纷南逃,东北、华北各地的难民则源源不断地涌进北平。<br>    各所大学惶惶不可终日,纷纷筹谋计划“南迁”。在他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的清华大学,此时也是一片狼藉。清华园的图书馆门前堆满了木箱,准备将藏书装箱运往长沙。往日的欢歌笑语、朗朗读书声,被一片钉木箱的吵闹声所替代。“九一八”事变后迁来北平的东北大学,也要再搬到西安。教育界吵吵嚷嚷,人心混乱,许多教授慷慨陈词,说准备上“最后一课”。<br>    对于眼前的一切,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心中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br>    莘莘学子,何以报国?<br>    李昌曾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我因失掉了团组织关系,刚进清华没有熟悉的朋友,好像一只失群的孤雁。好在同年级同学董凌云(清华的职工考入清华)很活跃,我们就慢慢地和一些进步同学联系起来了,这样使我感到不再是漆黑一团。”<br>    清华大学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办的国立大学,校内实行美国式教育和民主管理,倡导办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这一时期,学生会的《清华周刊》和《清华副刊》为进步学生所掌握。李昌人校后不久,就读到一期抨击法西斯的专辑,周刊勇敢宣传进步思想,文笔犀利,议论风生,读后使他振奋不已。<br>    国民党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横征暴敛,沉溺内战,加之全国各地连年灾害,黄河泛滥,中国大地哀鸿遍野,饿殍载道。灾民涌进城市,卖儿卖女,沿街乞讨。大中学校的许多学生缴不起学费和饭费,面临失学的困境。人民已无活路可走,唯有救亡图存。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纷纷站出来反对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的独裁统治。<br>    “九一八”事变以后,平津地区的文化教育界知识精英、各民主党派及各界爱国人士自发成立了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其中有平津教职员联合会、北平市抗日团体联合会、东北热河后援协会、东北留平学生抗日救国会、北平各大中学学生抗日联合会、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北平分会、平津国立院校教职工联合会、义勇军敢死队、左翼文化联盟等进步团体,另外还有工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北平农民救国会、商民救国会、妇女界抗日救国会、北平市民联合会等等。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也成立了自治会、诗社、读书会、世界语学会等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br>    继“五四”运动之后,北平的知识精英再次走在运动的前列。当时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的教授名人有张申府、马叙伦、许德珩、杨秀峰、黄松龄、刘清扬、邢西萍(徐冰)、齐燕铭、冯友兰、曾昭伦、涂长望、严景耀、雷洁琼等进步人士。<br>    尽管学者教授们的政治倾向不尽相同,但停止内战、抗日图存的信念是一致的。<br>    原北平女一中校长孙荪荃因在“九一八”事变中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撤掉校长的职务,但她依旧支持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后又被捕入狱。中国大学的国学大师吴承仕教授也始终和广大学生站在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br>    8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执委许德珩与夫人劳君展,邀集了北平各大学的一部分教授徐冰、陈豹隐、张申府、刘清扬、张晓梅、吴觉先等在玉泉山开会,研究组织各校爱国师生开展救亡活动。北京大学学生黄敬(在青岛出狱后来北平,此时与党组织尚未接上关系,北大也没有中共地下党支部)一直和许德珩联系,并参与他们的活动。<br>    10月中下旬,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传人北平、上海等大城市。1935年10月1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副标题:《八一宣言》)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于共产国际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以后改名为《救国时报》)。这份告全体同胞书用《八一宣言》作为副标题,可能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动手草拟这个重要文件的日期有关。大概由于《八一宣言》简要明确且顺口而著称于世。<br>    这时,中共中央和红军还在长征途中,即令到了陕北吴起镇,与共产国际和国内各地方党组织都还没有联系上,无从知晓共产国际这一新的精神。直到12月25日,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才由从莫斯科秘密回来的林育英(张浩)传达了国际七大的决议并报告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br>    《八一宣言》10月份就传到了北平,在各界进步人士和广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响应《八一宣言》的是平津知识界、社会名流。<br>    名教授许德珩邀请杨秀峰、孙文淑、程希孟、彭道真、温建功等人从天津来北平开会,决定响应《八一宣言》的号召,为吁请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举行请愿游行,“以救危局,以警奸邪”。会议确定了联系各校发动工作的负责人: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由许德珩、马叙伦、尚仲衣负责;清华大学由张申府、潘体素负责;女子文理学院由劳君展负责;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及各学院由寸树声、陈豹隐、程希孟负责;师范大学由杨秀峰负责;内外联系由徐冰、张晓梅负责。这些学者教授,许多人既是民权保障同盟会的会员,又是平津国立院校教职员联合会会员以及各校抗日团体的成员或负责人,阵容强大,颇有社会影响力。<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走出灵秀的湘西大地<br>第一节 塔卧镇的少年时光<br>第二节 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生运动<br>第三节 团组织被破坏逃亡北平<br><br>第二章 “一二·九”运动和民先队<br>第一节 “一二·九”运动的时代背景<br>第二节 “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大游行<br>第三节 南下扩大宣传团和民先队的诞生<br>第四节 从“二·二九”大搜捕到“三·三一”抬棺游行<br>第五节 “八月改组”接任北平民先总队长<br>第六节 发扬民主组织军事训练<br>第七节 “一二·一二”大游行拥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r>第八节 学运内部的矛盾和分化<br>第九节 全国民先成立当选总队长<br>第十节 参加中共代表会议第一次去延安<br>第十一节 “七七事变”爆发“南下北上”之争<br>第十二节 中央肯定和指导民先队工作<br>第十三节 三青团成立民先遭镇压第二次赴延安<br>第十四节 当局解散三团体第三次去延安<br><br>第三章 宝塔山下呼唤民主<br>第一节 担任中央青委组织部长<br>第二节 毛泽东高度评价“一二·九”运动<br>第三节 青年工作和青救会的是非功过<br>第四节 青年工作的独立性和民主<br>第五节 提议建立青年团 受到毛泽东关注<br>第六节 “一二·九”和党的关系问题<br>第七节 关于“一二·九”运动中党的领导作用的争论<br>第八节 调离中央青委<br>附录1 一二九运动与民主——为纪念一二九四周年而作<br>附录2 “一二·九”运动是共产党发动的吗?<br><br>第四章 金戈铁马征战急<br>第一节 兴县整风和抢救运动<br>第二节 在豫鄂边区的战斗生活<br>第三节 参加解放军与胡耀邦共事<br>第四节 集宁战役受挫撤离张家口<br>第五节 建立立功受奖的激励机制<br>第六节 新式整军和阶级教育<br>第七节 战火中诞生的《前卫报》<br>第八节 夺取清风店解放石家庄<br>第九节 推动军事民主建设<br><br>第五章 重返青年工作舞台<br>第一节 毛泽东说:“你们胜利了”<br>第二节 筹建华东、上海青年团组织<br>第三节 创办上海《青年报》<br>第四节 上海青年团工作中的矛盾<br>第五节 和胡耀邦再次共事<br><br>第六章 创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辉煌<br>第一节 周恩来点将毛泽东任命主政哈工大<br>第二节 艰难起步<br>第三节 争夺人才不如培养人才<br>第四节 不拘一格用人才<br>第五节 敢当知识分子的保护伞<br>第六节 “八百壮士”之歌<br>第七节 情系师生冷暖苦乐<br>第八节 邓小平视察哈工大<br>第九节 国防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br>第十节 自然辩证法的效应<br>第十一节 “神舟飞船”圆梦哈工大名扬天下<br>附录 李继耐致李昌校长的信<br><br>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风雨坎坷<br>第一节 短暂的文化外事生涯<br>第二节 被划入“彭真反党集团”<br>第三节 遭受非人道的折磨<br>第四节 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br><br>第八章 整顿中国科学院始末<br>第一节 受命整顿中科院和胡耀邦三度共事<br>第二节 “科技战线不要提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br>第三节 把权力从帮派组织手里夺回来<br>第四节 抓紧审查甄别冤假错案<br>第五节 协助起草《汇报提纲》<br>第六节 解决“五子登科”问题<br>第七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br>第八节 与“四人帮”坚决斗争<br><br>第九章 恢复原职重返中科院<br>第一节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br>第二节 主持制定全国科技发展规划<br>第三节 恢复学部健全学部委员制<br>第四节 培养人才爱护人才<br>第五节 创办研究生院办好科技大学<br>第六节 调整办院方针贯彻新科技路线<br>第七节 拨乱反正突破两个凡是<br>第八节 反对伪科学倡导精神文明建设<br>附录 李昌与管理科学<br><br>第十章 在中纪委和中顾委<br>第一节 出任中纪委书记<br>第二节 农村党员教育新思路<br>第三节 步履艰难的城市党员教育工作<br>第四节 中纪委教育室和北京实验大学<br>第五节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br>第六节 坚决反对开除雇工党员的党籍<br>第七节 当选中顾委委员<br>第八节 痛悼耀邦<br><br>第十一章 老骥伏枥锲而不舍<br>第一节 探讨现代化建设之路<br>第二节 关注新产业革命和国家发展战略<br>第三节 咨询服务部的由来与活动<br>第四节 地区开发研究咨询中心<br>第五节 咨询工作走入困境<br>第六节 几位老干部办公司的故事<br>第七节 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br>第八节 忧国忧民促进法制建设<br><br>李昌年表<br>后记<br>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