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低调为王张近东: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95501
  • 作      者:
    张力升,胡志刚编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商业新偶像,他在改变中国商界的潜规则陋习
  看苏宁老总商界奋斗史,悟道中国商场、职场成功真经
  2009年胡润富豪榜IT、零售双榜首富
  中国商业第一CEO的商道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力升,工商管理硕士,专业财经记者,著有《军人总裁任正非》、《商界铁娘子董明珠》。长期跟踪研究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重点关注企业家的商业智慧和精神力量。
  胡志刚,文学硕士。财经图书策划和执笔人。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本土企业家的发展.企业军事化管理和国学管理的提倡者,中国企业家的观察者和评论人。
展开
内容介绍
  1963年,生于南京,祖籍安徽。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供职于南京市一家区属国企。
  1990年。张近东和哥哥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纯挣1000万。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
  1999年张近东率苏宁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提出“3年1500店”的发展目标。率先开创了家电连锁发展模式,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进程。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当时第一高价股。张近东身价达170亿。
  2007年,张近东以财富45亿美元排名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五名。
  2007年,张近东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08年,张近东荣获《中外管理》杂志评选的“最佳领导力奖”。
  2009年10月,张近东以280亿身价登上胡润IT、零售双富豪榜首富。
展开
精彩书摘
  2008年11月,北京。
  由于近年来气候的变暖,北京的深秋已经不像往年那样有寒意。这座刚经历了奥运会所带来的喧嚣的城市正在以它往日的节奏运行,繁忙之余显得有些乏味。在这种乏味之余,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不胫而走:国美电器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光裕出事了。
  这个消息起源于小道,随即在各种场合迅速游走。它的效应很快在全国扩展开来,包括在全国拥有1200家门店、每天无数人流进进出出的连锁零售企业国美电器。家电生产商们在惊恐之余,所想到的第一个举措就是迅速与国美联系,询问自己的货款能否按时回归——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这笔款能否按时回流完全取决于对方。新闻媒体们庆幸有了新的热点报道题材,而曾和这位前中国首富有过过节的人则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这些情绪情有可原。毕竟,黄光裕的强势风格使得他不招很多人的喜欢。长期以来,国美的供货厂家抱怨,国美过于强势,他们的产品放在对方的门店很久才能收到货款,而且还要支付名目众多的费用,等于是自己出钱给黄光裕开店。同行抱怨,国美一贯毫不留情挤压对手的风格坏了行业规矩,使得他们没有活路。外人则饶有兴致地关注,又一场盛极而衰的命运大戏如何上演,中国的财富榜真的是谁上谁倒霉吗?
  时间流逝,这一事件的余波渐渐散去,在情绪稍微平复之余,很多人的注目焦点换成了黄光裕曾经的头号对手、同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巨头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这么大的事,他的反应如何,是否有一种去除心头大患的释然?
  张近东,相比黄光裕来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这位同样是近千家家电零售门店的掌门人为人儒雅,对出事后的黄光裕从未做出过任何评价,似乎对他和黄之间多年来的刀光剑影并不介怀。
  如果拿武侠小说的套路来打比方,黄光裕是刚猛的外家拳法,招招风声凌厉,张近东则内力深厚,擅长于一剑封喉。早在1993年,实力还比较弱小的苏宁就敢于与南京城的八大商场大打价格战,不但没有被对手所联合剿灭,反而当年实现3个亿的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与国美的高调张扬不同,张近东所率领的苏宁在厚积薄发中超越了对手。就上市公司而言,苏宁经常压住国美一头。2006年苏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27亿元,超过国美两亿。2008年,苏宁销售额保持24%的增长,达到498.97亿元,以40亿元的优势领先只有8%增长的国美;而在净利润上苏宁达到21.7亿元,是国美的二倍。很多人认为,张近东在创办苏宁19年后,终于可以坐上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霸主之位了。
  这样的结果印证了张近东两年前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我过去跟黄光裕讲过,苏宁哪一天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
  从成立时间上看,国美电器集团成立于1987年,2000年全面切入综合家电领域走连锁发展道路。而苏宁成立于1990年,走连锁路线还要早于国美一年。2003年,苏宁的收入只有国美的68%,随后苏宁在和国美的开店竞赛和规模竞赛中逐步缩小差距。但在2007年国美收购永乐、大中等有实力的同业后,苏宁与国美的差距再次扩大。
  放出“送给国美”这句话以来的两年里,张近东一直在殚精竭虑,率领苏宁应变时局。面对国美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和步步紧逼,苏宁避开大道,求助于吸引更多供应商一起打造顾客价值,极力围绕客户价值链培养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以从“美苏争霸”中突围。
  这种努力收到了成效,在很多地方人们觉得苏宁的服务更到位、更有亲和力,生产厂家则宁可扶持更容易打交道的苏宁,以抗衡试图一统天下的国美,苏宁凭借着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很快又将和国美的差距予以缩小。
  中国家电市场的深度一直不可预测。在国美轰轰烈烈的日子里,市场格局表面上看没有变化,实际上波涛激流都在水面下暗涌。等到黄光裕事件这样的节点出现时,人们才恍然发现,市场的主动权已经易手。
  对出事后的黄光裕,张近东从未做出过任何评价。只是,他对苏宁的定位更加底气十足:苏宁在行业中是领跑者、是标杆,毋庸置疑。福布斯英文网站评出的2009全球2000大企业中,苏宁电器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业,同时也是排名第一的中国民营企业,排在1055位。
  2008年的经济形势正如人们预计的那样不容乐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富豪们正在经历一场纸上富贵的“浩劫”。2009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由于股价下跌,张近东的财富缩水高达51%,由200多个亿变为100多个亿。
  张近东对此事倒是并不在意,他忙于思索的是到2010年,苏宁能否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问题。在国美还在疲于应付变动带来的余震之时,张近东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棋局,继续连锁发展的步伐。
  2009年初,张近东开始为苏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宣布2009年苏宁电器要在全国新开200家店面,苏宁在香港落地生根,并开始“自建店”建设过程,逐步增加自己拥有产权的门店数量。相比之下,国美则决定关闭loo家效益不好的门店,总量仍保持在1300家左右。但国美转为防御已经成为事实。
展开
目录
序:黄光裕落败的意义:中国需要商业新秩序/1
第一章 低调执着终成大器
苏宁笑到最后/2
资本性格决定企业走向/6
新苏商的领军人物/11
总理之托:“成为中国的沃尔玛”/14

第二章 草根创业不惧强者
净赚千万:下海一年的成绩单/26
不惧强者,勇气第一/31
一战成名,苏宁扬名立万/36

第三章 战略转型:做大要走自己的路
战略就是远见/42
挣该挣的钱,连锁的价值/48
红旗插遍全国,两天开一家店/53
争夺要地,决胜紫禁之巅/59
上海风云:与永乐的恩怨/64

第四章 分享财富,汇聚人心
正确看待财富,学会舍得/70
上市成功,批发“千万富翁”/72
股权激励,有财大家发/77

第五章 连锁的背后
管理模式创新升级/82
做大事要有定力/90
通吃价值链/97
养鸡生蛋,店面管理的意义/102

第六章 大局观:不触及商业的底线
“要讲政治,但不能靠政治!”/110
厂商之间:谁动了谁的奶酪?/115
核心价值观是基业长青的基础/124
融入社会,企业才能健康发展/129

第七章 生存智慧:有容乃大,以柔克刚
江湖之大:“美苏”的碰撞/136
下注与否:大中争夺战/145
国美风格:“打到苏宁合并为止”/154
有容乃大,以柔克刚/159

第八章 用服务打造口碑
服务是连锁企业的唯一产品/166
不惜千金,自建后台服务/172
管理标准化/178
共担风险,共享成功/181

第九章 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
不是决策问题,是信息问题/186
物流:连锁的基础/195
人才队伍:以诚打造/202
夯实基础,强者更强/209

第十章 用苏宁的节奏做中国的沃尔玛
不设防:站在家门口的外资/216
在中国市场整合全球资源/222
学习,然后超越/226

第十一章 “没有冬天"的底气
前车之鉴:倒下的巨头们/232
冬天里的生机:家电下乡/236
扩张新举措,网上圈地/244
全球+生活品质:苏宁新形象/2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