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
打开历史的长卷,在我们遥远的记忆里,依稀可见郑和下西洋的影子。但是,近代中国留给国人的则是有海无船、有疆无防、处处挨打、受制于人的屈辱历史。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国失去的是良港和国土,得到的是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为了结束那种屈辱的历史,新中国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用他整整30年的时光,来谱写辉煌的人民海军史。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三大海区战略格局确立;接着,中国有了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潜水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于是也就有了人民海军东海铸利剑、万炮齐轰金门,西沙驱强敌、高歌太平洋的壮举。中国海军在万里海疆上构筑起了钢铁长城。
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闯入了革命的大门
萧劲光走上革命道路,完全是得益于一个偶然的机缘。
萧劲光,原名萧玉成,1903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一个穷山村。在他之前,已有了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祖父和父亲都是手艺人,替人家纺纱织布,养家糊口。可不幸的是,在小玉成两岁时,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贫寒的家过日子就更艰难了。母亲带着六个未成年的孩子靠租种地和打柴、纺纱为生。冬天,母亲就帮别人家洗衣服赚几个钱。
一个冬天的早晨,5岁的小玉成起床不见母亲,打开锅,里面空空如也。他很饿,就去找母亲。找呀找,一直找到河边。他发现母亲在结了一层冰的河边洗衣服,手指冻得通红,脊背弯得像一张疲倦的弓。衣衫单薄的小玉成尽管冷得发抖,却跑过去说:“妈妈,让我帮你洗吧。”
母亲望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儿子,一把将他搂在怀里。
母亲也特别疼爱这个懂事的满儿子。到小玉成8岁时,母亲便跟长子商量,一家人省吃俭用供玉成上学,期望他以后有些出息。
小玉成喜出望外,从此开始了令别的穷孩子羡慕不已的念书生涯。他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所以特别珍惜,学习很用功,一直是班上最出色的学生。1917年,他考上了长沙颇有名气的长郡中学。
萧玉成的母亲将自己当年陪嫁的一枚金戒指送进了当铺,让萧玉成有了一套简单的行李搬进长郡中学。此时,他并不知道。进这所中学将是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里,他和从湘阴来的任培国成了要好的朋友。任培国是一个贫苦教师的独生儿子,开朗活泼,多才多艺。两人性格虽不同,却是无话不谈、互相帮助的知己。
转眼就到了1920年夏,这是萧玉成和任培国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
萧玉成很苦恼。照理,再过几个月,他就要中学毕业了,有了这张毕业证,就是了不起的“秀才”,凭此便可以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可萧玉成掌得国难当头,自己一个热血青年,怎么能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没有更高的理想?但是,继续升学是不可能的,因为上中学已是靠母亲和哥哥们平日省吃俭用才勉强支持下来,家里根本供不起他上大学。
于是他想仿效前几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到国外去见见世面,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以便有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可是,他去湖南华法教育分会时,干事长告诉他:“赴法是不可能的,已经在那边的留学生很多都找不到工作,你还是另想办法吧。”
不能升学,不能赴国外勤工俭学,毕业后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又不甘心,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烦恼极了。
一天,任培国去找同乡想办法,晌午时分满头大汗跑回来,兴奋得手舞足蹈,告诉萧玉成,船山学校的校长贺明范等人组织了一个俄罗斯研究会,正要送一批人去修俄文,准备送到俄国学习,问他去不去。
“去,去!”萧劲光高兴得跳起来,“走,咱们报名去!”
任培国说:“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了,如果去俄国,也许很快会走,那样文凭就拿不到了。”
“要是能去俄国学习,这张高中毕业文凭就不要了!”
主意一定,他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唯恐错过了机会,顶着烈日,踩着灼脚的石板路去找贺明范,参加了俄罗斯研究会。
这是他们一生的转折点。
为了找出路,两个热血青年就这样闯进了革命的大门,与革命分子有了联系。因为俄罗斯研究会是新民学会组织的,它的总干事是他们久闻大名的毛泽东。这个俄罗斯研究会正是遵照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指示,招收一批进步学生赴俄学习,培养中国革命骨干。
这时,两个人都把自己的名字改了:萧玉成改成萧劲光,任培国改为任弼时。
后来,他们的名字都留在了中国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册上。
二 留苏归国的萧劲光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干
1920年8月,萧劲光又一次得到母亲和兄长的支持,去了上海。然后在1921年春到达了革命圣地——莫斯科。
和萧劲光一起到达莫斯科的,有任弼时、刘少奇、彭述之、卜士奇、蒋光慈等十余人。他们一同进入东方大学学习。
东方大学是列宁领导成立共产国际后,为了给东方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培养干部的学校。
不久,学校发下一张表,让学生按自己的志愿填写今后的学习领域。萧劲光认为要学好革命的本领,军事肯定用得上。于是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三个字:学军事。
一年后,萧劲光被送到苏联红军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初级军官学校,萧劲光进校后如一个饥渴的孩子,忘我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
然而,一年之后,由于陈独秀的一句话,结束了萧劲光这次学习军事的生涯。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到莫斯科访问,他抽空到东方大学来看中国学生。当他得知一些学员在学军事时很生气,斥责道:“现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直接革命的形势,学军事干什么?想当军阀呀!”萧劲光等人只好又转回东方大学学革命理论。
1924年春,萧劲光应党的召唤起程回国。这时,他在莫斯科整整待了三年,已经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娃娃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留学生涯使他不仅学会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掌握了从事革命活动的本领。
回国后,萧劲光先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后来去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授予中将军衔,后随军北伐。
一个年仅22岁的青年一下子就做了将军,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有留学苏联三年的经历,在联俄联共之时,可谓一块金字招牌。
这是萧劲光军事生涯的起点。
萧劲光这个娃娃党代表在六师表现得很不错,他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各团、营、连担任政治指导员,整个六师士气高昂,斗志旺盛,下湖南、战江西、克南京,所向披靡。
然而,萧劲光还未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国民党右派就举起了屠刀,公然鲸吞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萧劲光也是国民党通缉的要犯。他刚与湖南知名教育家朱剑凡先生的女儿朱仲止结婚不几日,就被党组织选派去苏联学习。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又一次到了苏联。
与上一次不同,这一次党中央是明确要他学军事,学好军事回去跟国民党较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失败后,深深认识到,不拿起武器,最终只能任人宰割。
萧劲光进了涅瓦河畔的一所军政学院。这所学院以在保卫列宁格勒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将领托尔马乔夫的名字命名,是一所培养高级军政指挥人员的正规学校,苏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大多毕业于此校。
对军事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的使命感使萧劲光沉迷于学习,从正规战的进攻防御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理论,他都下工夫学。
第二次留苏期间,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来看他,鼓励他学好军事。
可是,当两年后萧劲光回国时,这位总书记已经成了可耻的叛徒。
经过三年正规的军事训练,萧劲光在苏联前后学习了六年,获益匪浅,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讲起某个军事问题,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后来,他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在建立新中国的战场上谱写了曲曲凯歌。
1930年12月初,萧劲光从苏联回到国内。他的第一个用武之地是闽西。他担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他把满腔的热情倾注给自己的部队,整天和干部、战士摸爬滚打在一起,并致力于提高部队的素质。但是战争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怪物,不一定你努力了就会成功。自从萧劲光上任后,由于党内“左”的迷雾笼罩,指导战争的战略方针错误,加上他的书本知识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所以上阵指挥虽有不少局部战役的胜利,但在攻打坝市和大、小池战役时,以消耗对消耗,留下了不成功的战争记录。
然而,萧劲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善于从挫折和失败中思考,在战争中学习军事,在接下来的第三次反“围剿”中,他改变战略战术,几仗都打得灵活机动,干净利索,连下汀洲、连城,使得闽西、赣南连成一片,中央根据地得以扩大,打破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萧劲光刚打仗打出点门道来,中央又给他调整了工作,先是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后来又去改编起义部队。
1931年12月14日,驻宁都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人举行起义。四天之后,萧劲光被任命为由这支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对这一任命,萧劲光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中央根据地已有的一、三军团各由大名鼎鼎的林彪、罗荣桓和彭德怀、滕代远统率。现在由萧劲光出任新的红五军团政治委员,显然是委以重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