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姓的产生在前,氏的产生在后。姓一旦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加更改,较为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等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如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以其祖上官职“士”(执法官)为氏,其食邑为随邑、范邑,故《左传》中称他为士会、随会、范会等,他的子孙则或以“士”为氏,或以“随”、“范”为氏。又因为异姓家族有时以同样的方式命氏,比如以先人官职、封爵等命氏,就出现了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
夏、商、周三代之时,姓和氏分而为二。当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所以有同姓和异姓之分,姓同而氏不同者不可通婚,氏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春秋时代,姬姓晋国与赢姓秦国两个异姓国家世代结为婚姻,传为佳话,后世因而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秦晋两国的婚姻便是当时姓不同通婚的明证。
秦汉以来,姓氏合二为一,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谈到了这种现象:“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者也。”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姓与氏是等同无别的,常常说:“某人,姓某氏。”因此,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日‘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日‘姓刘氏’是也。”这就是说,秦汉以来,姓与氏没有分别,氏也是姓了,因而统称为姓氏了。
(二)姓氏的起源和我国最古老的姓
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起源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即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