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朝鲜危机四伏
静谧的“白衣之国”
朝鲜半岛,宛如沉睡在亚欧大陆上的东亚贵妇人慵懒地伸出一条秀美的手臂。它一侧是平静深沉的黄海,另一侧是阴冷诡谲的日本海,背后则是古老而辽阔的东亚大陆,有力地扼住东亚交通咽喉。它犹如一块跳板,既是强国入侵远东的最便捷的必然途径,又是抵制入侵的天然的桥头堡。这一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朝鲜的命运,异国的侵略者不仅垂涎这三千里锦绣江山,更加觊觎背后古老而辽阔的东亚大陆,它那漫长的历史注定要风波迭起,曲折多变。
这个美丽的半岛南部气候宜人。是丰产的农业区,半岛北部山林茂密,矿产丰富。成千上万的小岛屿星罗棋布于近9000公里长的海岸线边缘。朝鲜民族就生息繁衍于这样一个空间之中,其国名的涵义是“朝曰鲜明之国”。
朝鲜是幸运,它的邻居——强大而宽容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在大部分时期里扮演了友邻的角色。公元7世纪,新罗王国在中国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在漫长的中朝交往过程中,中国将自身社会关系的儒教体制传播给了朝鲜,也流传下伦理、艺术和文学的丰富遗产,经千百年而持久不衰。因此,素称“晨谧之邦”的朝鲜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民知书达理,注重孝道,温文尔雅,喜着素净的白衣,被称为“白衣民族”;另一方面,由于境内山峦层叠,仅有20%的可耕土地,这种地形和人民俭朴的生活使得朝鲜人既不同于中国人,也不同于日本人。他们以其体格健壮、吃苦耐劳而自豪,对于挑战反应激烈,既天性和善又大胆放纵。他们即使身处难以想象的逆境,也能保持幽默感。西方人常常称之为“东方的爱尔兰人”。
这个国家最奢侈的愿望仅仅是能够安静地独处世界的一角,以享受苍天赐予它的优美的情歌和优质的稻米。为了这个愿望,在17世纪一段没有强国侵入的短暂的时光里,朝鲜国王甚至下过一道禁止百姓开采白银和黄金的旨意,目的是减少强国对这个国家的兴趣。
然而,这个西方人眼中的“隐士王国”始终没有逃脱残酷的现实世界。特别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枪炮声,很快打破了“晨谧之邦”宁静的生活。可以说,朝鲜的近代史就是一部饱经磨难、命运多桀的屈辱史,战争与悲剧成了朝鲜历史的主题,压迫与虐待成了长期受苦人民的历史传统。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法、美的炮舰一再轰击朝鲜的大门。原本和善的朝鲜民族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人民自发组织英勇抵抗.迎头痛击殖民主义强盗。1866年法国和美国的入侵,1871年美国舰队的侵略,都未能得逞。至今在朝鲜的历史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块“斥和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和“戒我万年子孙”等碑文。显示了朝鲜人民反抗侵略、向往自由的民族气节。
然而,另一个更加凶残和富有侵略性的强盗——日本,已经逐渐羽翼丰满,它磨利了利爪和牙齿,虎视眈眈地寻找着猎物的弱点,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时机。
19世纪后半叶,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焕然一新,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逐渐积贫积弱的中国、朝鲜相比,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再度膨胀。在震惊世界的1894年甲年中曰战争中,泱泱大国居然惨败于从不屑提起的”倭寇”,而弱小的朝鲜,作为战利品,从此一步步走向被奴役的悲惨深渊。日本的扩张引起了沙皇俄国的眼红,于是以中国东北为战场,两个强盗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角逐。庞大的“北极熊”很快被矮小的日本人一击倒地,狼狈撤出朝鲜,着实令当时的军事行家们大跌眼镜。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完全控制下的“保护国”,只在形式上还保留着国王和政府。但野心勃勃的日本连这点可怜的遮羞布也不留给朝鲜,1910年8月.在日军刺刀的逼迫下,朝鲜被迫签订《曰朝合并条约》,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在日本的铁蹄下,朝鲜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在正式吞并朝鲜前,从1905年~1910年,整个朝鲜就经常发生起义与暴动,都遭到了日本的残酷镇压。根据日本人的统计数字,仅从1907年7月~1908年12月,就有14,566名朝鲜“叛乱者”被杀。到1910年朝鲜正式并入日本,已经几乎不存在公开的反抗。日本吞并朝鲜后,首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就公开叫嚷:“朝鲜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在长达35年的统治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了朝鲜人民的一切民主自由权利。为防止朝鲜人民起义,日本殖民者不仅没收了朝鲜民间的武器,甚至强迫朝鲜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而且还要用铁链子拴在案板上。时至今日,在南北朝鲜还有一些日据时代的老人,他们受到完全的日语教育,几乎一句朝鲜话都不会说。这些日本殖民时代的血淋淋的见证,成为视民族语言为生命的朝鲜人民的奇耻大辱!
虽然日本人以铁腕统治来消灭朝鲜人民的斗志,但爱国主义和独立运动的火焰从来没有被完全扑灭。1909年,哈尔滨火车站的几声枪响震惊了世界,舍生忘死的朝鲜志士安重根将侵略朝鲜的元凶伊藤博文送上了黄泉路。1910年前后爆发的反日义兵起义持续将近十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0月革命后,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著名的“三·一”人民起义,武装抗争的烽火燃遍了三千里江山,“朝鲜独立万岁”的口号响彻整个半岛。中国辛亥革命后,以金九为代表的朝鲜独立人士大批流亡到中国上海,成立了”朝鲜流亡政府”,进行不懈的反曰抗争;其中引起轰动的著名事件是刺杀侵沪曰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在中国“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朝鲜独立党成员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用伪装咸水壶的炸弹将双手沾满中朝人民鲜血的白川义则大将送上西天,使其“乘军舰而来,躺棺材而去”,大涨了坚持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中国东北,大批朝鲜抗日游击队
活跃在中朝边境,不时给日本侵略者以狠狠的打击。这些都向世界发出了朝鲜人民追求独立、要求摆脱日本残酷殖民统治的强有力的呼声。
在强权面前,所谓的”公理”往往保持沉默。西方国家从未对日本兼并朝鲜以及在那里实施的暴政有任何异议。早在1882年,美国海军准将舒菲尔特就跑到朝鲜强迫国王签订了一个所谓的“商务条约”。它规定双方互派外交代表,保护美国商船和美国公民,治外法权和最高国贸易条款,这个条约很明显是个对美国有利的不平等条约。但当朝鲜国王要求美国派外交事务顾问和军事顾问时,美国唯恐得罪了日本,迟迟未采取行动。美国自己承认:“美国在19世纪末对待朝鲜事务漫不经心,只有与远东的大国的关系才具有实质性意义。”这说明,与弱小的朝鲜相比,美国更看中与远东的大国——日本的“友谊”。然而一份美国官方文件还恬不知耻地宣称:“朝鲜政府有着无可补救的缺陷,而不宜予以任何保护,美国是对它惟一不怀私心的朋友——但并不想成为它的保护者。”
当日本控制了朝鲜以后,作为所谓“不怀私心”的朋友,美国装聋作哑,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道:“我们不可能为干预朝鲜事务而与日本作对……他们的防务不堪一击。”不仅如此.美国还和日本私下里进行了可耻的交易。1905年7月,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签订了一个秘密的“谅解备忘录”。美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宗主权,以换取日本保证不干预美国在菲律宾群岛的利益。而朝鲜国王根据“舒菲尔特条约”的“官员条款”要求美国帮助的呼吁,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就是美国所谓的“友谊”!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近代同样命运悲惨并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却给予朝鲜人民的独立斗争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庇护了流亡的朝鲜独立人士;在东北,中国革命者与朝鲜抗日游击队并肩作战,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大国的角逐场
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当战争进行到第7个年头,美、苏、英、中所代表的同盟国将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这一点甚至连垂死挣扎的对手也不存在丝毫的怀疑了。此时的日本,早巳将自己捆绑在法西斯轴心国的战车上,在盟国的打击下,正在一步步走向自我灭亡的道路。在日本压迫下暗无天日的朝鲜,露出了一丝解放的曙光。朝鲜民族的苦难,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展开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德怀
朝鲜战争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布莱德雷
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痛苦。
——“联合国军”总司令、四星上将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