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何筹办民食?如何防止游资囤积?如何适当的确定粮价?为应注意的问题之一。第二,工业生产问题:上海是一个拥有1200多家工厂的城市,其生产成品远销国内各地(如棉纱、面粉),有的且能大量出口(如内衣、丝织品、搪瓷制品)。但内中以轻工业占极大的比重。全市42万余产业工人中,纺织业拥有23万8千人,卷烟业拥有4万余人,二者即占全部工人之百分之七十弱。另外,机器工业约3万余人,其制出成品大部分与纺织有关,化学工业中漂白粉、硫化元等的制造,亦以纺织业为其销路。故解决上海主要轻工业的生产问题(尤其是纺织),亦即大体解决了上海工业的生产问题。这种以轻工业为主的情况,其方便处是它们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农村,而我们则已解放了不少供给上海这种原料的农村(自然有的不足供应)。其困难处即这些原料的出产地,均是离上海很远的地方,必须掌握大量运送它们的交通工具。维持上海工业生产动力供应的燃料问题,其情况亦如是。
煤——估计上海每月需煤18万吨,过去的重要来源为开滦、华东(贾汪)、淮南及台湾四矿,湘鄂诸煤矿亦供应少量。内中华东、淮南及开滦三矿供应上海18万吨用煤毫无问题,问题在运输。估计以华东、淮南煤炭每月10万吨沿津浦运京、沪,每月需30吨车皮330余个,以开滦煤炭每月14万吨自海上南运需5千吨以上的专轮十一二艘(以每月运两三次计算)。
棉花——上海纱厂纱锭如全部开工,月约需棉花663,100市担,1948年每月原棉消耗量为623,650担。在大批棉产区早被我军解放,国民党政府运输工具不足,棉农拒绝低价出售及国内棉花基本不足等情况下,目前国民党政府主要以外棉(内中又以美棉为主)维持上海纱厂开工,而将1948年国棉的抢购集中于陕西、河南、湖北、苏北及浦东五个地区。这五地区1948年的棉产量,据伪农林部及纺联会估计为5,934,000担,内中除去农民自用百分之三十外,计可收购410余万担。国民党政府虽拟在该五区抢购258万担,但实际上决购不出100余万担,故有300万担左右可由我们掌握,以之供应上海、江苏、湖北诸纱厂,可维持3个月的开工。不过上海棉纺业以纺细纱为主,需要长纤维棉花,国内仅陕西、河南诸地可以供给一部分,过去均需仰给外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烟草——上海月需烟叶16,330市担,战前由河南、山东供给,其中以青州及许昌供给最多。
另上海月需小麦2,047,926市担(以全部开工计算,现仅开工三分之一,战前除在江苏及津浦沿线采购外,另由国外补足),大豆206,087担(过去由东北供给),菜子[籽]、花生、芝麻等95,726担(山东供给),用以维持面粉及榨油工业的开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