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外商企业中的华商投资研究<br> 1843年,上海开港后,由于其地理位置优势和原有的商业基础,很快便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埠和商品集散地,不仅成为洋行的集中地,而且也是应运而生的各类新式工业企业的发源地和集中地。雷麦在其研究中指出,上海占有外人对华投资总数约三分之一,占有直接企业投资约二分之一。最早伴随贸易而出现的工业企业是船舶修造业,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美商人便在上海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60年代英商的祥生船厂与耶松船厂也相继成立。其次是各种加工工业。上海作为生丝的主要出口地,外国丝商从19世纪60年代起就曾试图在上海建立缫丝厂,都未成功。1878年后,大型的机器缫丝厂在上海陆续建立,至甲午战争前夕已有怡和、宝昌、纶昌、信昌等7个厂,投资共约530万元。因为上海的租界面积最大,外国商人与侨民聚集最多,因此又成为外资轻工业的中心,自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外国资本在此首先建立了一些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1880年前后,曾形成一个短期的工业投资的热潮。这些工业的产品不仅供应上海地方市场,而且广泛销售于中国各口岸、城镇,并已深入到农村。而由外商经营的各类公用事业也主要在上海,诸如大英自来火房、法商自来火行、上海自来水公司、上海电光公司等。<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