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台坊里话春秋
元明清三代司时中心——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建筑,是古代城市标志性建筑。钟、鼓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后来才用于报时。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元代在大都城内,于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
北京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初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后毁于火。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后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于现址重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被毁后,再重建。清嘉庆五年(1800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多次修葺。鼓楼通高46.7米,建在高达4米、四面呈坡道形的砖石台上,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殿堂式古建筑。楼分上下两层,南北各辟一大两小三个券门,东西各辟一个券门。东北角有登楼小券门和登楼通道,上69级台阶至二层。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木结构。外绕以回廊,周围有木护栏。
二层大厅内,原置一座滴漏铜壶,是鼓楼的计时器具,清代改用时辰香计时。更鼓为一面主鼓和24面群鼓,共计25面,为定更报时的器具。现鼓仅存一面,高2.22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1.40米,用精选的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鼓面上留有多处刀痕,右上侧鼓帮上留有外文字迹,这是八国联军侵略者遗留的罪证。
出鼓楼向北约100米,是钟楼。北京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现址重建,不久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两年后竣工。为了防火,整个建筑为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钟楼南门矗立的“乾隆御制碑”详细记载了当年修建钟楼的情况。1976年唐山大地震,钟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1986年进行了全面修缮。钟楼通高47.9米,分上下两层,建在正方形台基上。一层类似城台式建筑,上沿四周建有高1.84米的雉堞,四面开券门。券洞内呈十字形,中心相交处为边长6米的正方形“天井”,向上通向二层,可仰望大钟。钟楼东北角开一登楼小券门,上75级至二层。二层建筑独成一体,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开券门,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明间屋顶中央呈半圆球形,八角形钟架下悬挂着一口铸有“永乐年月吉日制”印记的特大铜钟。两侧吊一根两米长的圆木,供撞钟使用。钟高5.55米,钟下沿直径3.40米,顶部直径2.52米,壁厚120—245毫米,重约63吨,这是中国最大的报时古钟。两侧暗间筑有拱券式声道,钟声通过声道的回旋与共鸣,更加浑厚绵长。
钟鼓楼清代隶属銮仪卫管辖。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又日起更,2l点为二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即天明之意。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人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人们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示意起床之时。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銮仪卫校尉戌时定更,司鼓校尉以对灯为号,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叫净街。这时,皇宫乃至京城内大小街巷的更夫,手拿铜锣、梆子和护身的器具开始上夜,报时和守卫都城的安全。北京钟鼓楼的报时功能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后的第13年(1924年),长达652年。
我国许多城市在古代都有钟鼓楼,位置多在城市正中,而北京的钟鼓楼却在城市中心偏北。其实,最初元代钟鼓楼也在城市正中。明初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建北京城,将大都城北城墙南移5里,而钟鼓楼位置未变,所以明以后钟鼓楼便位于城市北端了。
人们参观钟鼓楼时,发现它有四个方面堪称北京乃至全国之冠:
第一,在北京的古建中,除塔之外,它的高度数一数二:钟楼第一,高47.9米;鼓楼第二,高46.7米。以下是:佛香阁41米,正阳门40.37米,太和殿35.05米。第二,钟楼上的报时铜钟是我国最重的古钟,铸于明永乐年间的这口古钟,重63吨,它比陈列在大钟寺的著名的永乐大钟还重17吨,堪称“中国钟王”。第三,鼓楼上有我国最大的报时鼓群,共25面。被八国联军用刺刀戳破的鼓,现仍在原处。它的旁边,陈放着1987年由北京民族乐器厂按原物复制的主鼓和24面副鼓。另外,还有一面1996年首届中华青年民间锣鼓擂台大赛用的贺岁鼓。这面贺岁鼓是河南制鼓世家马氏家族制作的,做鼓面的罕见整张牛皮也是他们提供的。此鼓鼓面直径达2.61米,腰间直径2.89米,鼓高1.21米,重625公斤,是我国最大的鼓之一。第四,楼梯深长,世所罕见。两楼由一层登上二层的楼梯,都要连续直上60级,钟楼右拐再上15级,鼓楼右拐再上9级才能到达。两层之间楼梯级数之多为别楼所未有。楼梯券道幽深陡长,达22米,上视如登天梯,下视如临深渊,异常险峻。
1925年,在鼓楼成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改称明耻楼,楼上展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和抢劫的图片、实物与模型,供人参观,以示不忘国耻。钟楼附设电影院,日本占领时期停办。1946年为北平市立第一民众教育馆,1949年3月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人民教育馆。1984年对鼓楼街巷大规模修缮。1986年成立北京钟鼓楼文化保管所,1987年5月1日对外开放。北京钟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声持续3分钟,到2002年元旦零时结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