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杰出人物辈出,形成一种英才荟萃的局面。这同样是该时期历史之所以具有巨大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从来也不否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那些掌权的杰出人物,更是如此。考察汉唐,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明君”和居宰辅地位的“贤臣”比较多。这里,不妨以西汉为例来看看具体的情况。西汉王朝共12位最高统治者(含吕后),自高帝至宣帝,连续八代基本上都可算是明君。其明君数量之多,当政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均属罕见。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共有45人担任过丞相(大司徒),其中50%以上的人,史传所载事略都颇有政绩,可称作贤臣。其贤臣比例之高,也是少见的。唐代的情况与西汉类似。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等,应该说都属明君之列。即或是安史之乱以后,唐国势日渐衰微之时,也曾出现号称“中兴”的宪宗以及颇有作为的武宗。唐实行多相制,宰相数量甚多,其中虽不乏平庸乃至奸佞之辈,但贤相、名相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像房玄龄、杜如晦、马周、姚崇、宋琛等,都是其代表性人物。前三位对于著名的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两位则是开元盛世的柱石之臣。唐后期亦出现有一代中兴名相裴度。上述这种明君贤臣的领导格局,令汉唐政治相对较为清明,经济政策相对较为符合实际,文化政策相对较为宽松,不封闭,不闭塞,从而给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促其能出现一种大繁荣、大昌盛的局面。
汉唐时期,除了皇帝、宰执层次较多杰出人物外,其他方面的杰出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可谓之群星璀璨。因限于篇幅,兹不一一列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