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从限田到均田
土地私有制出现后,为土地所有者和农业生产者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也使社会的不稳定现象日益加剧。战国中期,孟子曾主张恢复井田制。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到西汉武帝时,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说:“古代的井田制很难一下子恢复起来,应该逐步向古制靠拢,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先加以限制,以缓解土地的不足,堵塞兼并的途径。”这一主张开创了国家干预私人占有土地数量的先河。到西汉后期哀帝时,大臣师丹等人提出了和董仲舒类似的主张。他们也认为,在官僚地主拥有巨额财产和大片土地的情况下,无法恢复井田制,但应稍加限制。于是,他们制定了“限田”政策,规定从贵族到平民,占有耕地都不得超过三十顷,商人则不得占有耕地,不得做官。这项政策也过于脱离实际,还未实施,就因遭到朝廷中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而被束之高阁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