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政要鉴.文化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669827
  • 作      者:
    赵禄祥,赖长扬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档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资政要鉴:文化卷上下册》以专题的形式,着重深入社会实际,探讨了中国历史治乱兴亡的深层次机理。中国古代史学,虽说有“鉴以资治”的好传统,但此类著作在探讨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机理时,多着眼于政治,过分强调帝王将相的作用,而对社会思潮的演化动向则注意得不够,这就难免有局限性。《资政要鉴:文化卷上下册》则对国家兴亡、经济运作、社会构造,乃至文化思想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深入地求索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存亡的内在原因。<br>    《资政要鉴:文化卷上下册》为文化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卷”集中分析了社会风气的演化,社会思潮的变易,以及文学与史学,教育与教育制度,封建王朝的文化思想政策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崇德”是西周的社会思潮<br>    韩宣子见《易象》,便赞叹由此而知“周之所以王”;文王演《易》,又被称为“演德”。这其中究竟隐含着什么东西呢?如果我们不了解殷周之际的社会背景,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深义。<br>    《淮南子·要略》指出:“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殷商的意识形态是天命神学体系,殷人迷信上帝鬼神的神秘力量,事无大小都要向神问卜。殷人并且相信上帝也是他们的祖先神,是专门庇佑自己子孙的,而无论这些子孙做得怎样。商纣王虽然危机四伏,却不屑一顾,有恃无恐,说:“我生不有命在天!”②<br>    周为小邦,要实现“翦商”的战略目标,其卓有成效的政治方略就是重人事,修道德。《史记·周本纪》说:西伯被囚菱里,放归后“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周人联合诸侯的政治方略是“阴修德行善”。<br>    ……
展开
目录
上册<br>“文王演《周易》”新说<br>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及精神面貌<br>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与未来的认识<br>百家争鸣的端绪<br>战国时期的学术交流中心<br>秦汉思想的演变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变动<br>汉代教育的兴盛与人才选拔<br>经学内部的纷争:今古文之争<br>大一统帝国的文史风采<br>汉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r>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玄学<br>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br>魏晋南北朝的佛与道<br>流觞曲水间的魏晋南北朝文人集会<br>经学、史学的系统总结<br>由鉴戒转向经世的唐代史学<br>“三家”并立到“三家”融合<br>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异<br>唐集中“文之将史”的趋向<br>唐诗的繁荣<br>下册<br>值得深思的辉煌艺术<br>两宋的新儒家<br>宋代教育中的得与失<br>司马光和《资治通鉴》<br>宋词的文化成就<br>两宋的士风与文风<br>明初的文化专制与沉默的文明<br>明代文化的通俗化与通俗化文化<br>明代的书院与政治多元化<br>明代的科举与八股文<br>明代的新儒家与晚明的哲学时代<br>晚明东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br>汤显祖与梦中的乌托邦<br>明代的四大奇书<br>清朝文字狱<br>康乾盛世与浩大的图书编纂工程<br>乾嘉学派<br>清代的西学东渐<br>清代不同背景下的两次大规模增广学额<br>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红楼梦》<br>晚清谴责小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