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九<br>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1],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2],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3],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4。”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亡5],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注释)[1]献公宠幸骊姬,而废太子申生。[2]灭祀:灭绝后代。祀,祭祀。[3]攻苦食啖:操苦业而食淡味。攻,治。啖,淡,粗茶淡饭。[4]直:但,只。亡5]留侯所招客,即商山四皓。见于《留侯世家》。(讲解)高祖欲易太子,叔孙通不惜以生命相拼,似与他的谀主品行不合。后人或以为,叔孙通的品行较为复杂,他虽希世取容,但谏易太子数语,凛然有正气。或以为,叔孙通死谏刘邦易太子之事,别有隐情:一是他深知刘邦之明,不会因此事而杀他;二是他也知道吕后之强大,易太子是不可能的,也许他已预测吕后不久将专权,因而预先阿谀吕后;三是他知道像留侯这样的重臣也不同意易太子。因此,叔孙通死谏易太子之事,正是他“希世度务”之性格的委曲表现。所谓“希世”,即观望、察知世事;“度务”,即知当世之要务。知当世之要务,即所谓“世事洞明”,本是难能可贵的。但有人在世事洞明的情况下,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有人则是出于公利而行事。有人迎合当世的要务,而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有人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与当世的要务保持一段距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