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道:扬州讲坛名家精粹.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02823
  • 作      者:
    于丹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都人。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事业,并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先后在台湾创办医院和慈善机构,在世界各地创建多所寺院道场、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及幼稚园、中小学以至大学等。1992年成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任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220个协会及各个分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禅话》、《佛学教科书》、《金刚经讲话》、《佛光菜根谭》等等,被翻译成27种语言,流布世界各地。
    “扬州讲坛”是经扬州市领导与星云大师共同商定,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服务建设人文扬州的国内最高层次的文化大讲坛。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在新落成的鉴真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讲。主讲者多是星云大师直接邀请的中国文化界的名家名嘴。开讲以来,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在经典中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生命柔韧的力量,特别是在苦难来临的时候,让我们更信任人性,相信心灵无疆,其实这就是我说阅读经典它的目的是感悟成长。成长不是一个独属于孩子们的概念,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在成长。
        ——于丹
    艺术有自由吗?艺术有自由,不过艺术之中的自由,是你饱经自我锻炼之后得来的高度的自由,并不是没有任何纪律的锻炼,就有了自由。
        ——余光中
    凡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凡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发展生产力作出贡献的;凡是对于当时的科技、文化、教育作出贡献的,有这三个凡是,我就给予歌颂,凡是对这三条破坏过的,我就给予鞭挞。
        ——二月河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群体,弘扬袁崇焕的仁,智、勇、廉,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这种精神要像薪火一样一代一代往下传。
        ——阎崇年
    我们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唐诗中都有非常典型的反应,你有什么样的情怀需要表达,就有什么样的唐诗能够为你呈现。
        ——康震
    你要把一种计谋变成一种现实,一定要让你的对手配合,其实所有的计谋的实现,都是你的对手和你的敌人跟你配合的结果,没有一个计谋不是这样实现的。
        ——乔良
展开
精彩书摘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在经典中如何去感悟生命的成长。经典不简简单单是写成文字的那些典籍,经典是那些不曾远离我们生命的、朴素的言论;经典从来不是从外在给我们一种知识的灌输,而是从内心完成一种情怀的唤醒。即使我想在今天我们谈情怀,我们大概都有一种铭心刻骨的感受。
    其实今天应该说,在扬州讲坛,在星云大师能够为我们所开创的这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静下心来真正看见自己内在的情怀世界。我知道今天的时间很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说的经典有儒家、有道家,其实还有今天在座的各位。从方丈一直到各位法师,应该说儒、道、释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格的一个源头。这些东西是不能孤立来谈的,我今天要谢谢来的这么多朋友,我今天很感动,我们这么多朋友其实都不是专业的去学文、史、哲的人,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儒、道、释是什么呢?
    我来谈一个个人的见解:我觉得中国的儒家是我们生活的一片土地,因为我们人——生而为人,首先要脚踩大地,儒家的精神就是进入群体、融进社会,完成规则的认同和大家的人际和谐。儒家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的担当、责任和人的那种奉献。所以儒家的精神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个知识分子,其实我们应该说,大概读过点书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阶层。“不可不弘毅”——因为什么呢?不能没有一种远大的、坚强的、刚毅的情怀志向。“任重而道远”——任有多重呢?叫作:仁以为己任,以仁爱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能不重乎?路有多远呢?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就是说,有生之年一息尚存,就要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这条路难道还不远吗?这就是儒家的担当。儒家讲的是“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它崇尚的是人心中的大志与信念。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他们在谈论政治的时候问老师、求教老师,做政治要有哪些条件?老师说有三点就够了,叫做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足兵,要有国家机器吧,保护国家。足食,要有物质基础吧?民信之矣,老百姓要有信念。那学生很苛刻地跟老师讲说: “此其三必去其一”。你还得给我去掉一个,去什么呢?老师说: “那去兵”。我们就不要国家兵力了。人总得吃饭,然后还得有信念。学生还要挑剔地再问: “此其二必去其一”。这两条你再给我去掉一个。那么老师说:“去食”。那我们就连物质基础都不要了,为什么还要留下这个信字呢?孔子说: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也就是说没了兵、没了食,人免不了无非就是一死嘛,自古以来死的事情多了,但是“民无信不立”,只有这个“信”字不能少,这就是儒家的基本态度。它讲究仁爱天下,推己及人。这就是说我们先要入世,人进入世界获得一个公共法则。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要有这样一种集体的认同和角色的担当。
    那么道家是什么?在我看来,道家就是我们的一片天空,因为庄子的态度是什么呢?庄子有一句话叫作“乘物以游心”。乘就是搭乘车马的,乘物就是指物质百态、世间万物。以游心就是“心游万仞”,‘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皆为车马,你做一切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大家放假的时候,可以听听讲座,可以结伴出游,朋友之间吃吃饭,放假之后又上班、又工作,所有这一切事情皆为乘物。不滞留于此、不停顿于此而完成一个穿越。乘物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达到心灵的逍遥游。这是真正的目标,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你可能会走一段路、骑一段车、乘一段地铁、再打一段出租,你不是要停留在出租车上或者停留在自行车上,你是为了抵达一个目的。我们手中的万事万物皆为乘物,最后达到心游万仞。但是你的心游历在哪里呢?你首先要有一个天空的境界。我们人的生命有时候很渺小,但有的时候非常强大。如果我们翻开庄子的《逍遥游》,我们看到他给我们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你想潜龙在渊,那么大的鱼,几千里之大,酝酿着自己所有生命的力量,等待着冲天而起。等到海运的时候一个真正的时节来临,它“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个大鹏鸟它的背又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辽阔,这只大鸟扶摇直上九万里长空。“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它的后背上托举着整片苍天,“莫之天阏”,就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而后它要从北冥飞向南冥,超越了人间的沧桑。这个辽阔的境界不令我们心驰神往吗?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境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不一定自己的生命那么大,但我们不能不知道因为以人间的视点来看,大鹏鸟飞过天心的时候,它也遭遇人的议论。地上有一大批小型飞行物,比如说叫蜩。蜩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知了,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吱啦吱啦老叫的那个蜩。还有呢?斥冩,就是我们说的这个小的斑鸠这样的小鸟。还有呢?都是小麻雀之类的这些个小鸟:蜩、学鸠、斥端。大家在一起就议论了,说你看看我们几个也会飞翔,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说咱们一振翅膀一努劲儿,也飞起来了,撞到榆树叶子上,“啪嗒”就掉地下了,有的时候连榆树那么高我都飞不到,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庄子的原话叫作:“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说咱们也能在蒿子杆里翱翔,这也就是飞翔的极致了嘛。所以这几个小鸟就指着大鹏鸟说:“彼且奚适也。”你看那么大一个傻东西,它要干么去?你看看我们在这儿不也很好吗?这就是人间视点的差别。我们每个人不要看这个身高体量都差不多、年纪也都活得长短差不多,但是心胸大小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人心中只有土地是不够的,要有天空,是因为只有有这种苍天之志,乘物游心,我们的灵魂才飞扬。其实这一天一地,就是中国人通常想讲的这种儒道兼济。
    那么儒道之间是什么?在天地之中会独立着我们这一个人,也就是说天、地、人是为三才。中国人认为宇宙的精华,在这个世界上是三样东西,就是天、地、人。在我看来:儒,给了我们地。“入世”,让我们的生命自我实现。道,给了我们天。让我们出世,让我们的生命在实现之后完成超越。那么释,佛给了我们什么呢?就是在天地融合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种心灵的觉悟。人在其中酝酿天地精华,独成于心。所以其实“觉悟”两个字也很有意思,“觉”字头下面是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一个吾。我们一个浅陋的简单的解读,就这两个字你会看到真正的觉悟,就是见我心。我们今天习惯于去了解大干世界,当我们想要去了解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讯息的时候,你上网用Gllgle,用百度,你都可以搜得到。但是再发达的高科技,我们唯独没有一个心灵的搜索引擎,这样一种反视内心见我心的能力,是我们今天最匮乏的。物质越发达,心灵越遮蔽。世界的选择越多元,人越迷茫和困顿。可以说对于一个心灵明净有力量的人来讲,面临多元选择那是奢侈的。那对于一个内心迷思、惶惑的人来讲,多元选择就是一种灾难了。因为大到选房子,选工作;小到在超市选一包方便面,选一管牙膏,你都会受到广告的吸引,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左右。选来选去,你可能跟上了潮流,但最终是丢了自我的。所以在我看来,天、地、人其实就是在儒、道、释这样的一种精神光芒指引下,去完成我们生命人格的注脚。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专门搞专业的人,我也一直说我所讲的内容无非是一己心得。我的说法不权威,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种权威的说法。我的说法也不够学理性,我只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活在当下的中国女人,我用我自己的心去亲近经典。我在经典中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生命柔韧的力量,特别是在苦难来临的时候,让我们更信任人性,相信心灵无疆,其实这就是我说阅读经典它的目的是感悟成长。我们每一个人从年华中步过,徐徐走来带着生命的年轮。那个年轮是要被光芒去拓展的,谁都会害怕年华老去。其实只有智者那种淡定博大的精神,才会不惧衰老,就是因为我们在成长。成长不是一个独属于孩子们的概念,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在成长。
展开
目录
于丹一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余光中——诗与音乐
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康震——唐诗·永恒的魅力
翁思再——梅兰芳与扬州文化
二月河——康雍乾三朝政务与文化兴替
阀崇年——崇焕精神·薪火永传
毛佩琦——大明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
孟宪实——唐太宗治国艺术
纪连海——长江三角洲一六四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