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者的初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01775
  • 作      者:
    铃木俊隆著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继铃木大拙之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铃木禅师
  创立美国第一所禅院.在美国弘法12年,至今影响深远
  一部畅销西方世界30年的禅学经典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
  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
  亚马逊网上书店推荐佛学必读书
  初学者的心空如也,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
  《禅者的初心》一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在书中,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探讨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
展开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年),13世纪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的法脉传人。1961年在美国旧金山建立极具规模的塔撒加拉山僧院和旧金山禅院。此举带动美国本土开始广设禅修中心,并影响日本禅宗在美国的传播,进而大放异彩。
展开
内容介绍
  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他们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在书中,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探讨了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此外,《禅者的初心》还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展开
精彩书评
  “研究佛法就是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是为了忘掉自己。”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
  “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豁木俊隆禅师入寂前四个月时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3 获得完全的自由
  要活在佛性之中,就必须让小我一刹那又一刹那地死去。失去平衡时,我们就会死去,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茁壮成长。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是正在失去平衡的。任何东西之所以看起来美,就是因为它失去了平衡,但其“背景”却总呈现完全的和谐。所以,如果你只看到万物的表象,而没意识到作为它们背景的佛性,就会觉得万物都在受苦。但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存在的背景,就会了解受苦本身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扩大生命的方式。所以,我们的禅道有时会正面肯定生命的失衡性或失序性。
  看就好了,别去掌控
  现今,日本的传统绘画都变得流于形式化,而且缺乏生命力,这也正是现代艺术为何会发展起来的原因。古代画家喜欢在画面上点上一些杂乱无章却深具艺术韵味的点,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便你想要把那些点安排得毫无秩序可言,但到头来你会发现,它们还是有些秩序可言。你以为你驾驭得了它,实际上却不能——要把一些点安排得毫无秩序可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尽管你想尽办法要把某些人置于你的管制之下,但那是不可能的。管理别人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使坏,然后,广义地来说,他们就会受到你的管制。给你的牛或羊一片宽敞的绿草地是管好它们的方法,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你从旁看守他们,这是“上策”。要是对他们置之不理,那是不对的,是“下下策”。“次下策”就是试图去驾驭他们。“上上策”是看着他们,但只是看着,不存有任何想控制他们的心。
  任杂念自由来去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你自己身上。在坐禅时,如果你想获得完全的平静,就不应该被心中出现的各种杂念困扰,应该任它们来、任它们去,然后这些杂念反而会被你所控制。但这个方法并不容易——听起来是很容易,但事实上需要费点特别的努力。
  怎么样才能达成这种努力呢?这正是禅修的秘密所在。比方说你碰到某些烦心事,要完全静下心来打坐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拼命压制心念,你的努力就是不正确的努力。唯一可帮助你的努力就是数息,或是把心念专注在一呼一吸上。我说“专注”,但把心念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并不是禅的真正本意。禅的本意是如物之所如去观物的本身,让一切自来自去。这是最广义的把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禅修的目的在于打开我们的“小心”,所以专注是为了帮助你体现“大心”,也就是包含万有的心。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禅的真义,你就必须要先明白,坐禅时,身体为什么要保持适当的坐姿,以及心念为什么要专注在呼吸上。你应该遵循修行的法则,这样你的修行将会愈来愈精细和谨慎。只有这个方法可以引领你,体验到禅的无上自由。
  从现在走向过去
  道元禅师说过:“时间白今而昔。”乍听之下好像是荒谬的,但在修行时,我们有时又会体验到这是个事实。时间不但不是从过去前进到现在,反而是从现在走向过去。在中世纪的日本,有个叫“源义经”的著名武士,他因为国家动乱而被派到北方省份,后来在剿乱时被杀。死后,他的爱妾写下一首和歌,其中两句是:“如君回转纺轮,妾盼昔变为今。”她写这话时,实际上已经把过去幻化成为现在。在她的心里,过去活了起来,成了现在。所以道元禅师才会说“时间自今而昔”,这对我们逻辑性的思考来说是说不通的,但却又存在于真实体验之中——这既有诗歌为证,又有我们的人生为证。
展开
目录
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出版缘起一个完全自由的人
前言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1 坐禅的姿势
2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3 获得完全的自由
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
5 拔除心中的野草
6 一错再错也是禅
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 叩头,叩头,再叩头
9 开悟没啥特别?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我们很强调的一点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
1 千里长轨人生路
2 白复一日打坐
3 远离兴奋
4 要努力,不要骄傲
5 不留一丝痕迹
6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
7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
8 限制自己的活动
9 研 究佛法,研究自己
10 静坐于烦恼之中
11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12 说你想说的话
13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
14 对死亡的新体会

第三部 用心理解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确实的修行本身。
1 坐禅不是为了开悟
2 接受无常
3 那一下电闪
4 顺应自然
5 专注于“无”
6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
7 相信“无中生有”
8 万物本一体
9 安静地坐禅
10 佛法是一种体验
11 真正的佛教徒
12 心也需要休息
13 人人都可以是佛
后记 禅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