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布里顿两部歌剧的研究:《彼得?格莱姆斯》和《命终威尼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63114
  • 作      者:
    安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安宁,博士,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余志刚教授攻读西方音乐史专业,199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继续跟随余志刚教授学习,2007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著有《歌剧(费黛利奥)序曲的音乐分析》、《从斗争到胜利——歌剧(费黛利奥)述评》、《书评:(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布里顿两部歌剧中“性取向”问题的国际研究现状及方法》、《不同空间的对话——2004北京电子音乐节述评》、《烽火扬州路——济南摇滚“地下”十年记》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参与编写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音乐鉴赏》(上海教育出版社),山东省高等学校通用教材《交响音乐赏析》(山东大学出版社),并为国家级重点项目、文化部科研项目《音乐百科全书》撰写部分歌剧条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20世纪的著名作曲家,被认为是英国自17世纪普塞尔以来最杰出的作曲家。在其体裁多样、数量庞大的作品库中,歌剧所占据的位置极为重要,也是他全部作品的重心所在。自1941年《保罗·班扬》(Paul Bunyan,Op.17)首演开始,至1973年最后一部歌剧《命终威尼斯》(Deathin Venice,Op.88)为止,在长达30余载的创作生涯中,他为世人奉献了16部歌剧(其中包括三部教堂寓言剧),其创作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现实主义倾向及被世人褒贬不休的同性恋情结等最为全面地展现在这些音乐戏剧作品中。因此,对于歌剧创作的研究便成为了解布里顿音乐创作思想、技法乃至风格流变最主要的途径。
    在布里顿的全部歌剧作品中,本著所涉及的这两部——《彼得·格莱姆斯》(Peter Grimes,Op.33,1944.-1945)和《命终威尼斯》(197l-1973)是最富特色的:一部是举世公认的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另一部则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此类体裁的“天鹅之歌”,而且还与他的情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著以此为契机,对这两部歌剧从体裁形式、题材内容、音乐风格及具体技术手法和美学追求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并对影响作曲家创作的,“性取向”问题进行解读,以音乐本体分析与文本意义阐释的双重视角审视本课题,进而探究造成这些变化与发展的原因。
    全书分四章。前两章分别是对这两部歌剧的音乐本体分析,从题材的选择及动机、调性、配器等技术手法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第三章是对其创作理念及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并得出有关布里顿创作方面的简短结论。第四章则探讨了“性取向”问题对布里顿这些创作的具体影响,同时涉及对学界研究方法的思考。结论部分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作曲家歌剧观念和创作风格的来源,认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及“性取向”问题是形成布里顿创作理念和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与奥登合作的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一种反传统和戏谑的成份,暗含着对日趋恶化的政治时局和“保守”的文化氛围的隐喻,这除了使布里顿第一次品尝到可以用音乐传递对社会、生活的态度乃至政治倾向等一些信息外,也引起了部分听众的困惑,特别是招致了评论界不满的声音,被认为是些与英国文化传统极不相称的东西。对此,布里顿的不满溢于言表。同时,彼时欧洲压抑的政治气氛也加剧了这一对抗情绪:西班牙的共和事业已经毫无疑问地失败了,纳粹意欲肆虐的步伐又是如此咄咄逼人,而面对这一切英国政府竟然采取了“绥靖政策”;在布里顿所熟悉的小圈子里,一些人死于西班牙战场,一些人改弦更张,另有些就像奥登和伊舍伍德那样远去他乡。①如此等等,这一切都使布里顿相信前往美国会是一个远离罪恶和烦恼的机会。
    甫至异乡,原本打算定居于美国的布里顿比较成功地进行了最初的创作,他先后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Op.15,1939)、声乐套曲《灵光篇》(Les Illuminations,Op.18,1939)、《安魂交响曲》(Sinfonia da Requiem,Op.20,1940)、左手钢琴协奏曲《一个主题的变化》(Diversions on a’rheme,Op.21,1940)以及《米开朗基罗的七首十四行诗》(Seven Sonnets of Michelangelo,Op.22,1940)等,这些作品的陆续上演为他赢得了声望和荣誉,众多声乐套曲的写作也为歌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
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彼得·格莱姆斯》
第一节  题材选择
第二节  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具体段落的音乐分析

第二章  《命终威尼斯》
第一节  写作始末
第二节  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具体段落的音乐分析

第三章  两部歌剧创作理念及风格特征之比较
第一节  体裁形式之异同
第二节  题材内容之异同
第三节  作曲技术手法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节  美学追求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章  “性取向”问题对两部歌剧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研究者对该问题的态度
第三节  本著的观点
结论
附录一:布里顿原创舞台作品目录
附录二:布里顿的歌剧
附录三:《命终威尼斯》脚本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