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生殿:演出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34557
  • 作      者:
    叶长海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洪昇的《长生殿》问世。
    “一时梨园子弟,传相搬演”(尤侗《长生殿序》)。由于多年盛演不衰,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其时有所谓“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俗谚,正说明像《长生殿》中“不提防”之类曲子已成了家传户诵的流行歌曲。
    洪昇在世时,《长生殿》全本五十出常有演出。另有其好友吴人更定的二十八出的本子,也得到洪昇的认可。乾隆之后,《长生殿》与其他传奇剧目一样,多以折子戏的形式演出。
    康熙四十三年(1704)阳春三月,洪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之聘,来到松江(今上海),观看《长生殿》的盛大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昆曲优伶有数十人之多。紧接着,江宁织造曹寅又把洪昇请到金陵(今南京),共赏《长生殿》的精致演绎,此番搬演,费时三昼夜。这是洪昇晚年看到的最好的两次全本演出。当年六月一日,洪昇在返乡途中不幸溺水身亡。此后的历史资料,再没有关于《长生殿》全本演出的确实记载。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上海昆剧团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倾力打造全本《长生殿》,把这一部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优秀传奇的全貌,重新搬上舞台。这可以说是三百年来头一回。
    洪昇的《长生殿》原作共五十出,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前二十五出写杨贵妃由爱到死,后二十五出写唐明皇由出逃到归来。前半部完整地铺叙了人们所熟知的李杨悲欢分合的故事,是曲折变幻的情节戏。后半部舒缓地抒写了唐明皇以及社会各界对前一段如风而逝的历史的追思,是刻骨铭心的心理戏。前半正是洪昇所说的“乐极哀来”,而后半则是他所感叹的“情缘总归虚幻”。我总觉得前半部戏好看,而后半部戏耐看。因为后半部一段长久连绵的苦恋、追念,给全剧抹上了一层深深的伤感与悔恨的情调,这正应了唐人白居易《长恨歌》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多年来的演出往往只着眼于李杨之间的情节戏,而忽视了那些抒情象征的心理戏的独特场面。只有把全剧呈现于观众面前,世人才可能重新发现《长生殿》的别样精彩。
    洪昇友人曾称《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但不知何故,洪昇与当时的一批文人却因演此剧而被革去功名,遂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怀念前朝,寄托亡国之痛的历史剧。有人则以为这首先是一个爱情剧,因为戏中有“定情”、“密誓”云云。但是细细想来,如果作为爱情剧来看,《长生殿》的动人处远不如《西厢记》,也不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作为历史剧来看,则它的历史真实性又不如《秣陵春》,更不如《桃花扇》。可《长生殿》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历史已证明它是第一流的名剧,可见它有与众不同的好处在。除了那一层男女密情与历史垂戒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长生殿》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的多义性,它的主题的复杂性,以及整体上给人的一种苍凉感、失落感,一种痛彻肌肤的遗恨。正是在这些地方,《长生殿》展现它的深涵的魅力。我还有一点私见,我始终认为,五十出长长的《长生殿》似乎在切切私语般地告诉人们,人生世事,总不过是一段不可追悔的遗憾的历史,只有失去的,才是值得怀念的、永恒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  剧人艺谈
    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剧本初探
    今天,我们能够有机会将昆剧全本《长生殿》搬上舞台,是上天赐予的幸运。我们在跨越三个年度的排练中经历的种种艰难,换来了在中国戏剧演出历史上一个新纪录:2007年5月29日,上海昆剧团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全本《长生殿》揭幕,延续了三百年前全本《长生殿》演出的香烟,第一个演出季二十场一气呵成;10月27日又一轮演出十二场,同样平均上座90%。这样的情势还将继续下去。回想2001年严冬的一个夜晚,我面对清代洪昇先生的《长生殿》剧本,着手进行演出本的整理创作时,心中交织着既敬畏又胆怯的不安情绪。而《长生殿》是昆剧文本经典的代表作,要将这部文物剧本,幻化成今天舞台上活生生的戏剧,这又是多么巨大的动力!
    《长生殿》是真正的“传奇”。洪昇先生的文字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读起来常会感受到天人合一的飘逸;他笔下的人物在地狱、人间、天上自由行走,人、鬼、仙之间倾情交谈,因为爱而生死无界;安禄山谋反这一贯穿全剧的政治历史事件,以跌宕的戏剧性带动全剧情节的进展;帝妃之尊的唐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最终被揭示为至情至爱的一对男人和女人;群众场面透露出唐代天宝年间的民风、民情……但是,原封不动地将《长生殿》搬上舞台是不可能的,如何将他的古典美与现代剧场交相融汇,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体现古典美的前提是尊重原著,张扬原著的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继承昆剧以表现演员精湛演技、演绎完整文本的传统,以此作为确定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演出的特征。了解、揣摩现代观众看戏的心理,也就是探索在现代剧场演出经典剧目时,舞台呈现如何引领观众欣赏,又适应观众的需求。……
展开
目录

上编  剧人艺谈
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剧本初探
《长生殿》导演阐述
全本昆剧《长生殿》导后记
立足传统,才能自信于创新——排演全本《长生殿》的几点体会
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长生殿》的曲
古韵新姿《长生殿》——漫谈《长生殿》之舞台美术创作
有缘《长生殿》
与蔡正仁谈《长生殿》
与《长生殿》的半生缘
历史沧桑的回声——《长生殿·弹词》和计镇华的表演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安禄山的扮演者吴双
美艳玉妃谪下凡——走近魏春荣
“昆三班”的《长生殿》
中编  演出漫评
古典名著《长生殿》的改编上演
上昆四本《长生殿》印象
今古剧场,问谁个能唱到底
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的艺术智慧
《长生殿》全本演出的意义非同小可
尊重经典精巧构思——评说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的剧本整理
盛世中的盛事
昆剧《长生殴》演出漫谈
回归本原——作为最低的标准和最高的尺度
……
下编  旧剧新论
附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