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4031154
  • 作      者:
    马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马静,1974年进入中国戏曲学校舞美班学习化妆专业,师承赵文华、张月华老师。 
    1976年毕业并留校从事戏曲化妆及管理,自1984年进人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后转入中国戏曲学院舞美队工作至今,独立担任全院的实习演出工作,多次随我院演出团赴日本、瑞典、荷兰、挪威、韩国等。 
    曾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教授传统戏曲化妆技法。2002年受聘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担任化妆造型设计班传统戏曲化妆造型课程教师。 
    2003年聘为主任舞台技师,多次参加了中国戏曲学院创编剧目的化妆造型设计工作,如《契丹英后》《哪吒》《悲惨世界》《百草泉》等。 
    2008年奥运会期间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大学生迎奥运巡回演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并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展现了京剧旦角化妆专业方面的技法与理论,对化装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戏曲人物造型专业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教材的著者马静老师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在京剧化妆造型领域,特别是旦角化妆专业方面有突出的建树。教材也是马静老师多年艺术实践的全面总结,对京剧旦角化妆专业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本书介绍了较为常用的一些旦角发式及其梳挽步骤、技术技巧、注意事项,以及经常与之相配的女性角色的头饰,并配以实际图例,做了尽可能详细的操作说明,更具知识性和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技术层面向学术层面的提升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重视传统戏曲舞美专业的建设,组织编写传统舞美技艺,使一向以“师傅带徒弟”,口手相传的技术技巧,逐渐文字化、条理化,关系传统舞美的学科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起步。舞美系约我为马静所编写的《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一书写序,我对容妆虽为外行,但欣然应允,因为我认为这是提升容妆专业学术建设的好事。传统京剧的“梳头桌”是一门专业,关系演员的形象,任务极为重要,但是学术地位不高,俗称为“梳头的”,工作性质有“傍角儿的”的含义。按道理讲,这门专业无论在传统戏还是新编剧目中,都是担当“人物造型”的重任,是一门应该整理研究,应该不断发展的艺术领域。旦角容妆具有很严格的程式和程序,也有很高超的技术和技巧。它严格的程式和程序,是几辈艺术家近二百年来智慧的结晶,积淀而成为:提吊技术、粘贴技术、梳挽技术、包绸技术、插戴技术。不仅要求技术熟练,还要求具备必须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他一方面要认知演员,一方面要理解角色。她可以修饰演员的脸型,以贴片子调整面部宽窄,以额头发际调剂演员脸部长短,以达到强化眉眼、美化轮廓、突显表情的艺术效果。同时根据人物类型和身份,实现青衣之庄重、花旦之美艳、武旦之飒爽,甚至更具体的性格化、个性化,使之成为既唯美、又富有性格的意象化造型。所以,培养容妆师首先要重视技术培训,同时必须提高全面修养,特别是对剧本文学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使之成为既能由内及外地塑造出性格鲜明、形象美观的人物造型能力又重视学术研究的新一代容妆师、化妆师。戏曲容妆虽然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和程序,但同时又有动态的发展。纵观京剧容妆史是有逐渐的变化和发展的历史,齐如山先生说“百年以来,也有相当的变迁。在前清光绪初年……彼时只有三种:一是点翠,即翠雀翎所制者。
展开
目录
从技术层面向学术层面的提升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面部化妆(拍彩)
第一节  面部化妆的用品及工具
第二节  面部化妆的顺序及方法
第二章  发式的梳挽头饰的佩戴
第一节  发式梳挽的用品
第二节  发式名称及青头面
一、梳大头用的青头面
二、梳古装头用的青头面
三、梳旗装头用的青头面
第三节  头饰亮头面
一、点翠头面
二、水钻头面
三、银头面
第四节  发式梳挽的技法
一、刮片子所用工具及用品
二、刮片子的顺序及要求
三、吊眉、贴片子
第五节  发式梳挽方法、技巧
一、大头
二、抓髻大发
三、古装头
四、旗装头
第六节  头饰的佩戴
一、点翠头面
二、水钻头面
三、银头面
四、头花
五、绸子
第七节  各种配饰
第八节  彩旦头饰
第九节  盔头在旦行中的应用
第十节  头饰佩戴物品的保管与养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