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9035
  • 作      者:
    徐子方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子方,男,1955年9月出生,江苏灌云人,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以及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等职。代表作有专著《千载孤愤》、《元代文人心态史》、《关汉卿研究》、《明杂剧研究》、《明杂剧史》、《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为当代学者徐子方教授多年来从事艺术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选集,内容从艺术定义和艺术史一般理论的最新探索、戏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戏曲家及其作品的个案分析,到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作者运用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进入到抽象,通过研究对象的思考揭示其内在规律,有助于将相关研究引向进一步深入,并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艺术消亡”、“艺术史终结”的观点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占据认识的主流(黑格尔被认为是最早的艺术史终结论者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误解),大多数研究者还是在严肃地探讨艺术史的真谛问题。正如德国人汉斯·贝尔廷在《艺术史的终结?》一文中所言:“每当人们对那似乎不可避免的终结感伤之时,事物仍在继续,而且通常还会向着全新的方向发展。今天,艺术仍在大量生产,丝毫没有减少,艺术史学科也生存下来了。”①美国人多纳尔德·普莱兹奥斯的《反思艺术史》(1989)和大卫·卡里尔的《艺术史写作原理》(1991)透露了同样明确的信息。
    2.瓦萨利、温克尔曼以来逐渐形成的将视觉艺术史等同于艺术史、欧洲等同于世界的观念依然左右着大多数人的头脑,声称非西方艺术对艺术史主体不发生影响的詹森及其《艺术史》为其典型,即使对传统艺术史进行认真反思的学者如普莱兹奥斯等人也不例外。当然,时代在变,人们的观点和做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典型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艺术发展史》,1950)虽仍为视觉艺术史,但已为东方艺术(埃及、西亚、印度、中国、日本)留下了相应的篇幅。弗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人类的艺术》(1937)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理论或艺术史学术专著,但在描述人类艺术发展史时有意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并重,视域更不局限于欧美,似乎预示着一种突破的新趋势,不过总使人产生势单力薄的感觉。
    3.虽然出现了新艺术史的概念,也在相当程度上对传统艺术史观形成了冲击,如已有学者论及的新艺术史“本质上拒绝关于(贡布里希所代表的——笔者)一种实证主义的、唯一限定的艺术一历史性姿态的全部假定”②。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艺术与审美论
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兼对前人成说的清理和回应
一、前人“艺术”定义之评说
二、关于定义和史的正面回应
三、现状与对策

关于艺术史模式与艺术史分期的若干问题
一、对既有模式的检视和回应
二、艺术史分期之关键:原始、古典和现代
三、结论

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
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
一、文人画: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写意
二、元曲: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
三、元代:近古艺术的开端
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
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
生命沦落与艺术辉煌——一种特殊的反比效应
中西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之比较——兼谈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一、传统学科设置:史和论的错位与断裂
二、艺术学:中国独有的学科
三、二级学科艺术学:问题与对策

第二编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
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
一、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不发达显示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和戏剧土壤的贫瘠
二、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保守性以及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结构的惰性严重阻碍了戏剧因素发展中的综合进程
三、文人远离表演艺术而同仕途经济紧密结合使得我国戏曲的产生长期没有创作基础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

明初剧场及其演变
一、勾栏庙台:残存的历史记忆
二、教坊司及其演变
三、钟鼓司和内廷戏剧演出

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
一、定型化、僵化与杂剧的自我封闭
二、北杂剧市俗土壤失落与观众萎缩
三、北剧南曲之画地相角川
四、整体艺术气势与“广陵散”——北曲终成绝响

论昆曲杂剧
一、昆曲杂剧非即昆唱杂剧
二、昆曲杂剧亦非南杂剧的同义语
三、昆曲杂剧的分类
四、结论

关于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戏曲概念和定义的本质——扮演故事
二、剧诗和诗剧:美学意义?抑或文体学意义?——兼谈戏剧和诗歌理论的分合交叉
三、单折戏——中国式独幕剧
戏曲学——中国戏剧学论纲
一、戏曲学:定义、性质、方法
二、戏曲理论:戏曲学之基础
三、戏曲史:戏曲学之源泉
四、戏曲批评:戏曲学之动力
戏曲小说与中外文化
一、戏曲小说的产生是对儒家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动
二、戏曲小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三、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戏曲小说

第三编 文学史论
思想解放与文学变迁——兼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生命:悲怨文学的活力之源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悲怨与人生
二、知觉敏锐而需求匮乏——愁苦之本原
三、是可忍,孰不可忍?——超稳心态的扭曲与断裂
四、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生命力和阻力
悲怨:一个文学史母题——中西经典作家的悲感认知及其描述
一、人类情感之两极
二、民族的心理趋向
三、来自异域的启迪
悲怨:中国古代文学之内驱——一个文学史母题的发展历程描述
儒学伦理道德与中国悲怨文学
妙词通戏语,艳曲警芳心——论中国古代悲怨文学中两种生命的契合
一、同一作品对不同接受者的吸引力
二、同一作品产生的不同接受反应
三、答案:两种生命之契合
辽金元文学与文人境遇——兼谈统治者文化政策及其后果
元代文化转型与中国古典文学
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问题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
一、诗歌盛衰、科举兴废——把握元诗分期问题的钥匙
二、互相冲突、此消彼长——戏曲和传统诗文确实存在着的势头
三、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尊唐”、“学宋”及其他

第四编 作家、艺术家考论
从先驱者到孤独者——耶律楚材心态剖析
一、特殊身世和心理抉择
二、推尊儒学,延揽人才
三、以佛治心——特殊的孤独者

与道共进退——许衡及其心态
一、为学苏门,隐居修道
二、学以致用,缘道出山
三、势不可为,归去来兮

人格自尊与文化尊道——刘因心态剖析
一、志在兼济,初人仕途
二、尊道自尊,拒聘避世
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叛的心态历程
一、知恩图报,赤心输诚
二、“自念”顿悟,自悔“罪出”
从宋濂、刘基的早期诗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后的心态
李汝珍年谱

第五编 文献及作品论
剑溪堂刻本《书经》考述
《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札记
一、关于程知节
二、关于崔裙甫
三、关于崔沔
庸中佼佼者——评《李师师外传》兼及宋入传奇
悲剧之生命,生命之悲剧——《三国》《水浒》作家作品比较论
《西游记》艺术层次论
一、宏观一表层分析:浪漫主义
二、宏观一深层分析:象征主义
三、微观一细节:现实主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