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面构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66941
  • 作      者:
    李燕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平面构成》本着教材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就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思维方式和构成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在设计基础教学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此书还加强了平面构成理论和平面设计的有机联系,通过构成的理性思维和构成理论对图形、构图关系和设计的实际分析以及构成理论的拓展和延伸,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强调平面构成理论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强化平面构成对于平面设计的基础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燕,高级讲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教于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常年讲授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课程。<br>1999年,服装设计作品《世纪末的灰姑娘》获“羽西杯”第二届中国服装院校师生设计作品大赛教师组银奖。<br>2001年,主编《时装画》一书,2002年由轻工出版社出版,获“中国职协2002—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编著奖。<br>2004年参与编写服装设计系列丛书——《服装造型设计》、《服装专题设计》、《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并担任此系列丛书中的《时装画》一书主笔。2005年,此系列丛书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br>2004年参与编著教材《平面构成教学与应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平面构成》是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本着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编写原则,编者就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构成形式、思维方式和构成方法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论述。除此以外,本书使用了大量富有代表性的商业图片以扩充信息量,其中不乏有经典、前卫、另类的二维作品,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并增加其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范例作品做详尽的点评赏析,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打好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本书编写科学、系统、全面,适合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院校师生使用,是艺术系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实用教材。本书随书附赠光盘,其中包括本书所有的素材和图片供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1 平面构成的概念<br>  构成一词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来源于一构成主义一。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一种逻辑思维方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形成”和“造成”,它包括自然的创造和人为的创造。<br>  而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广义上构成的含义与“造型”相近,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在造型活动中.一个纯粹形态通常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创造出来的:一是模仿,二是变形,三是构成。三者均为人类的创造形式,很难将其截然分开。<br>  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设计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各专业共通的基础要素的理性训练课程。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的多种视觉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传授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对造型元素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传达崭新的设计观念。它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一起构成视觉设计的基础。同时它又是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运动构成等课程的性质相比较而言的。<br>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平面”和“构成”。“平面”是指运用的形体所表现出来的二维平面特征,这也是与三维立体形的本质的区别。“构成”则是指形体的组合方式,是一种造型活动.也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构成在设计与艺术领域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那么所谓平面构成,是指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形式。<br>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韵律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的引导作用,具有美的价值,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论<br>1.1 平面构成的概念<br>1.2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br>1.3 平面构成的发展趋势<br>1.4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工具<br>1.4.1 材料<br>1.4.2 工具<br>练习思考<br><br>第2章 形态的理论基础<br>2.1 形<br>2.2 形状<br>2.3 形象<br>2.3.1 形象的类别<br>2.3.2 形象的构成元素<br>2.4 形态<br>2.5 空间<br>2.5.1 “图”与“地”<br>2.5.2 共用形<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br>第3章 点线面<br>3.1 点<br>3.1.1 点的概念<br>3.1.2 点的形状、性格和作用<br>3.1.3 点的构成方式<br>3.1.4 点的错视<br>3.2 线<br>3.2.1 线的概念<br>3.2.2 线的形态、性格和作用<br>3.2.3 线的构成方式<br>3.2.4 线的错视<br>3.3 面<br>3.3.1 面的概念<br>3.3.2 面的形状、作用和性格<br>3.3.3 面的种类<br>3.3.4 面的构成方式<br>3.3.5 面的错视<br>3.3.6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br>第4章 基本形与骨格<br>4.1 基本形<br>4.1.1 基本形的概念<br>4.1.2 基本形的分类<br>4.1.3 基本形的产生<br>4.1.4 基本形的关系<br>4.1.5 基本形的组合<br>4.2 骨格<br>4.2.1 骨格的概念<br>4.2.2 骨格的分类<br>4.3 有作用性骨格与无作用性骨格的区别<br>练习思考<br><br>第5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E<br>5.1 重复<br>5.1.1 重复的概念<br>5.1.2 重复基本形<br>5.1.3 重复骨格<br>5.1.4 重复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br>5.1.5 重复的方法<br>5.1.6 群化<br>5.2 近似<br>5.2.1 近似的概念<br>5.2.2 近似基本形<br>5.2.3 近似骨格<br>5.2.4 基本形与近似骨格的关系<br>5.3 渐变<br>5.3.1 渐变的概念<br>5.3.2 渐变基本形<br>5.3.3 渐变骨格<br>5.3.4 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br>5.4 发射<br>5.4.1 发射的概念<br>5.4.2 发射骨格的构成因素<br>5.4.3 发射骨格的种类<br>5.4.4 发射骨格与基本形的关系<br>5.5 特异<br>5.5.1 特异的概念<br>5.5.2 特异基本形<br>5.5.3 特异骨格<br>5.6 对比<br>5.6.1 对比的概念<br>5.6.2 对比基本形的协调<br>5.6.3 排列对比<br>5.7 密集<br>5.7.1 密集的概念<br>5.7.2 密集的基本形<br>5.7.3 密集的编排方式<br>5.8 肌理<br>5.8.1 肌理的概念<br>5.8.2 肌理的分类<br>5.8.3 肌理的表现方法<br>5.8.4 肌理的情感特征<br>5.8.5 肌理和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br>第6章 错视、空间与想象<br>6.1 错视<br>6.1.1 错视的产生<br>6.1.2 错视的分类<br>6.2 空间<br>6.2.1 空间的概念<br>6.2.2 空间的形成<br>6.2.3 空间的分类<br>6.3 想象构成<br>6.3.1 想象图形<br>6.3.2 想象图形的构成<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br>第7章 平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br>7.1 变化与统<br>7.1.1 同质要素的统<br>7.1.2 类似要素的统<br>7.1.3 异质要素的统<br>7.2 对称与均衡<br>7.2.1 对称<br>7.2.2 均衡<br>7.3 对比与调和<br>7.3.1 对比<br>7.3.2 调和<br>7.3.3 对比与调和的关系<br>7.4 节奏与韵律<br>7.4.1 节奏<br>7.4.2 韵律<br>7.4.3 节奏与韵律的关系<br>7.5 比例与分割<br>7.5.1 比例<br>7.5.2 分割<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br>第8章 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br>8.1 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br>8.2 平面构成与展示设计<br>8.3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br>8.4 平面构成与环境艺术设计<br>习作点评<br>练习思考<br>附录作品赏析<br>后记<br>个人简介<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